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高漏抗式消弧线圈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状态辨识

发布时间:2017-12-24 02:05

  本文关键词:基于高漏抗式消弧线圈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状态辨识 出处:《电工技术学报》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谐振接地 接地故障 高漏抗式消弧线圈 频率跟踪算法 晶闸管


【摘要】:在谐振接地配电网中,防止在接地故障消失后消弧线圈与系统对地电容发生串联谐振,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预防发生串联谐振的关键在于能否准确识别配电网单相接地状态的变化,本文在高漏抗式消弧线圈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识别系统接地状态的方法,称为频率跟踪算法。研究接地故障消失时,高漏抗式消弧线圈在不同的晶闸管导通角度对系统暂态零序电压的影响。利用跟踪零序电压频率来辨识接地故障状态,在接地故障动态模拟高压试验室中进行模拟试验,并分析了频率跟踪算法辨识接地故障状态的方法在实际现场的应用情况。
【作者单位】: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TM862
【正文快照】: 1引言谐振接地方式是指电网中性点通过消弧线圈与大地相连的方式,由德国人W.Peterson在1916年最早提出来,经过多年的发展,谐振接地方式在世界许多国家的中压配电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5]。相对其他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而言,采用谐振接地方式的配电网的有两大特点:其一,当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红艳;消弧线圈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与展望[J];山东机械;2002年01期

2 阳斌,何伯强,游华春;浅谈消弧线圈的制造工艺[J];变压器;2002年04期

3 蔡旭;新型偏磁式消弧线圈及其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10期

4 张明;浅析消弧线圈在电网中的应用[J];河北电力技术;2003年03期

5 孙德龙,关求博,吴功翠;消弧线圈运行抽头的选择[J];黑龙江电力;2004年01期

6 陈静殊;西宁电网老式消弧线圈运行存在的问题及更新改造[J];青海电力;2005年03期

7 蒋平;张耀洪;;智能消弧线圈的构成及影响因素[J];四川电力技术;2005年06期

8 刘清凡;消弧线圈接入后一次系统不平衡加剧原因分析[J];继电器;2005年03期

9 孙德龙,张沛超;浅谈消弧线圈运行抽头的选择原则[J];东北电力技术;2005年02期

10 王卫卫;汪洁;;浅谈电力系统消弧线圈[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嗣明;何婧;张熙军;陈飞;骆云峰;王磊;;消弧线圈投入后引起系统电压不平衡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黄丽英;程汉湘;;一种新型的磁通可控消弧线圈的仿真研究[A];武汉(南方九省)电工理论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复兴;颜士华;;消弧线圈自动调节原理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1年

4 顾精彩;;有载开关调匝式消弧线圈的特点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A];全国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与接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田效礼;刘清源;;接地变与消弧线圈研究与探讨[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五届供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金涛;;发电机消弧线圈参数试验验证方法研究[A];全国火电大机组(300MW级)竞赛第三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科;赵现平;;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下“虚接地”问题的探讨[A];2009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09年

8 魏岱宁;周海斌;徐振栋;;论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危害及消弧线圈的发展[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19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韦良;韦景;张洪瑾;;偏磁式消弧线圈接地新技术[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10 裴继东;马玉昌;侯慧卿;王学礼;张真涛;;消弧线圈接地警示讯号装置的改进[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西山煤矿总公司官地矿 王桂莉;浅谈煤矿供电系统装设消弧圈的问题[N];山西科技报;2005年

2 记者 江萌 实习生 王慧 何祝君 通讯员 王欣 邹祖虎;武昌方圆几公里面临断电[N];湖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江渝;快速可连续调节消弧线圈谐振接地系统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2 曲轶龙;全补偿消弧线圈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3 贾晨曦;全电流补偿消弧线圈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4 刘和平;新型快速可调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5 潘贞存;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与接地选线定位技术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程路;变压器负载可控的新型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天旭;偏磁式消弧线圈控制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2 李原;主辅式消弧线圈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软件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3 陈恒;不同消弧线圈性能分析与试验验证[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贺鹏程;基于磁通可控原理的新型消弧线圈系统的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廖玉波;偏磁式消弧线圈的全数字化控制系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6 贺琳;有源消弧线圈技术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7 汪军;用于消弧线圈性能研究的高压模拟电网及分析测试系统[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赵勇;消弧线圈配置优化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9 牛卓博;消弧线圈在保定电网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10 范明阳;电子多分接头自动调节消弧线圈的理论分析与仿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本文编号:1326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326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5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