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模糊PI双向线性预测的光伏MPPT控制

发布时间:2018-01-05 10:03

  本文关键词:基于模糊PI双向线性预测的光伏MPPT控制 出处:《太阳能学报》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光伏系统 最大功率跟踪 线性预测 模糊控制


【摘要】:使用扰动观察法的光伏系统在初始化启动过程中或光强发生较大变化时,由于受扰动步长的限制,无法快速接近最大功率点,造成大量能量的浪费。针对该情况提出一种快速最大功率点预测算法。首先将光伏P-U曲线在0点附近Taylor展开,取线性部分作为功率函数P(u)的近似方程。由于P-U曲线存在两个0点,近似方程将从曲线的两个方向交于一点,然后近似认为P-U曲线在该点取得最大功率。最后P-U结合曲线恒压恒流区的特点,计算预测误差并给出剩余搜索范围。双向线性预测的思想用于近似估计最大功率点,此后通过模糊PI控制提高跟踪精度。此方法有效克服了扰动观察法速度与精度无法兼顾的矛盾,相对经验值预测法,该方法不依赖于统计规律,其精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高效的优点。
[Abstract]:The photovoltaic system using perturbation observation method can not get close to the maximum power point quickly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disturbance step size when initializing the photovoltaic system or when the light intensity changes greatly. A fast maximum power point predic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P-U curve of photovoltaic system is expanded in the vicinity of zero point Taylor. The linear part is taken as the approximate equation of the power function Pu). As there are two zero points in the P-U curve, the approximate equation will intersect at one point from the two directions of the curve. Then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P-U curve obtains the maximum power at this point. Finally, the P-U curve i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ant voltage and constant current region of the curve. The prediction error is calculated and the residual search range is given. The idea of bidirectional linear prediction is used to approximate estimate the maximum power point. After that, the tracking accuracy is improved by fuzzy Pi control. This method effectively overcome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peed and precision of the disturbance observation method. The method does not depend on the statistical law.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fast and efficient.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项目(2011fz0003;2012FZ0047) 成都市科技局高校成果转化项目(11DXYB004JH-027;12DXYB279JH)
【分类号】:TM615
【正文快照】: o弓|f 测的误差进行分析。光伏发电因为其低污染、低噪音、储量丰富等优 1光伏模型点,目前已在新能源领域得到广泛运用。但光伏发 光伏电池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把光能转换为电电转换效率低和易受天气的影响依然是最大瓶颈,能的装置,其工程模型可表示为[3]:因此光伏发电系统必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焦阳;宋强;刘文华;;光伏电池实用仿真模型及光伏发电系统仿真[J];电网技术;2010年11期

2 李晶;窦伟;徐正国;彭燕昌;许洪华;;光伏发电系统中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晓峰;谢君;;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杨帮宇;;100kW风光互补电站设计[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6年05期

3 王桂英;史金玲;纪飞;王欢;;光伏并网发电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7期

4 戴训江;晁勤;;太阳能光伏模块电气特性的数学建模与仿真[J];半导体光电;2009年01期

5 王康模;陈长缨;于志刚;刘兴华;刘小冲;赵俊;;太阳电池的负载匹配理论与负载变换技术[J];半导体光电;2009年02期

6 刘俊杰;张新燕;;基于PSIM的光伏模块建模与电气特性仿真[J];半导体光电;2011年02期

7 高亮;蔡世俊;高鹏;李果华;施正荣;朱拓;;跟踪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性能分析[J];半导体技术;2010年09期

8 楚宪峰;黄翔;王岩;焦国嵩;王建华;;浅析青岛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的方向及推广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1期

9 张金龙;王久和;吴细宝;;基于光伏发电系统的超级电容器充电效率的研究[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丁文俊;宋平岗;;光伏系统的定额输出功率控制研究[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荣延泽;刘士荣;毛军科;李松峰;;一种基于dp/dv=0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策略[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2 李星辰;王琳;;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的研究[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3 孙冰;白树忠;郑世松;;基于PSIM9.0的单相光伏逆变系统的仿真研究[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郑世松;孙冰;王玉斌;;光伏并网给定电流幅值偏移的孤岛检测方法[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鑫;石景波;;光伏并网逆变系统MPPT算法仿真与研究[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董旭柱;雷金勇;饶宏;黄晓东;刘怡;李鹏;;含蓄电池储能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谭甲凡;;基于线电流解耦算法的三相光伏并网系统[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南六省(区)2010年第28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星辰;王琳;;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的研究[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伟;李世超;王丹;;太阳能光伏发电风险评价[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陶晓峰;吴红斌;;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动态仿真[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敏;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钱军;考虑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朱震宇;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于蓉蓉;光伏发电关键技术及电动汽车充电站可靠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刘一婷;基于酞菁铜的太阳能电池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曹太强;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李鹏;分布式发电微网系统暂态仿真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肖华锋;光伏发电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刘立群;分布式风光互补系统控制与最大功率跟踪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胡义华;小型光伏系统及其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建;基于软开关PWM技术的光伏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毛娟;用于矿灯充电的独立光伏系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本元;太阳能光伏发电单相并网逆变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杜守增;太阳能LED照明系统控制器的设计[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亭;光伏发电系统自适应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杨光;基于桥检车的驻车充电站系统的设计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谢玉录;用于城市公交车的能量再利用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于希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MPPT及孤岛检测新方法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雷家宁;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黄克亚;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研究及实现[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邦银;段善旭;刘飞;徐鹏威;;基于改进扰动观察法的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6期

2 李晶;许洪华;赵海翔;彭燕昌;;并网光伏电站动态建模及仿真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24期

3 栗秋华;周林;刘强;张凤;武剑;;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新算法及其仿真[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8年07期

4 熊远生;俞立;徐建明;;固定电压法结合扰动观察法在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中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年06期

5 许洪华;;中国光伏发电技术发展研究(英文)[J];电网技术;2007年20期

6 李春华;朱新坚;胡万起;曹广益;隋升;胡鸣若;;光伏/燃料电池联合发电系统的建模和性能分析[J];电网技术;2009年12期

7 何国庆;许晓艳;黄越辉;赵海翔;王伟胜;;大规模光伏电站控制策略对孤立电网稳定性的影响(英文)[J];电网技术;2009年15期

8 孙自勇;宇航;严干贵;李军徽;陈葳;;基于PSCAD的光伏阵列和MPPT控制器的仿真模型[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年19期

9 周德佳;赵争鸣;吴理博;袁立强;孙晓瑛;;基于仿真模型的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特性的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7期

10 苏建徽,余世杰,赵为,吴敏达,沈玉梁,何慧若;硅太阳电池工程用数学模型[J];太阳能学报;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国清;张少勇;;线性预测新模型[J];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科学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1985年S1期

2 张江安,林良明,颜国正,杨洪柏;基于预测神经元模型的语音线性预测系数求解新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3 刘峰,刘贵忠,张茁生;多尺度随机过程的线性预测方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12期

4 刘培;王建英;尹忠科;;利用线性预测去除图像椒盐噪声[J];铁道学报;2007年06期

5 李浩;一种易于实现的线性预测方案[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高友福;;语音的线性预测分析原理与算法[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武凤翔;廉东方;;线性预测系数压缩的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孙林慧;杨震;季云云;叶蕾;;基于过完备线性预测字典的压缩感知语音重构[J];仪器仪表学报;2012年04期

9 张德昌;在平稳随机过程中解固定变换下线性预测的一种方法[J];华中工学院学报;1981年01期

10 曾权,李晓潮;线性预测在核磁共振实验中的应用[J];分析仪器;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衍娜;裴奉奎;;低信噪比核磁共振信号的线性预测分析[A];第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0年

2 赵翠;周遥;毛鑫萍;马永阳;;基于线性预测的自适应语音压缩感知[A];浙江省信号处理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杨伟东;;一种用线性预测系数和音调曲线的讲话人辩认系统[A];第二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4 张增珧;王自建;曾权;;用线性预测技术改善二维谱分辨率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8年

5 陈立伟;;基于单边自相关序列的线性预测在抗噪声语音识别中的应用[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魏维;马海燕;;用时域及幅度域修正方法提升基于线性预测的信包丢失后重建语音信号质量[A];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C];2005年

7 李斌;黄永仁;;线性预测法在2DNMR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0年

8 谢锦辉;李晖;;大型线性预测HMM及其在汉语音素识别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9 田岚;孙蓓;;几何平均斜格法与调和平均斜格法用于LPC语声合成的比较[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0 孙震;张江鑫;;关于线性预测滤波器阶数的分析研究[A];浙江省电子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梁彦霞;低速率多带激励线性预测语音编码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谢于明;图像及视频的无损信息隐藏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鹏;互谱域线性预测角度谱估计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2 李春泉;基于ARM的码激励线性预测编解码系统的实现[D];南昌大学;2007年

3 李香玲;基于线性预测的Turbo码译码结构建模与仿真[D];吉林大学;2011年

4 龚玉蓉;基于DSP的变阶线性预测编解码器的实现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向满天;窗函数和线性预测对MUSIC谱估计方法的改进[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6 高晓红;基于非线性理论的汉语语音的分析及预测[D];中南大学;2012年

7 张波;CS-ACELP编码算法研究及其DSP实现[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卢海军;无线通信系统中移动用户DOA估计方法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05年

9 杜春清;无失真地震数据压缩[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07年

10 张志强;飞机黑匣子舱音信号的特征提取与分析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82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382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5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