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无功支撑的阻容性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
本文关键词:一种快速无功支撑的阻容性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 出处:《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3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微电网 逆变器并联 阻容性逆变器 虚拟阻抗 快速无功支撑 环流
【摘要】:在低压微电网多逆变器并联系统中,负荷突变会导致微电网电压波动,逆变器具备快速无功支撑能力是维持电压稳定的必要途径。该文通过将阻容性虚拟复阻抗引入到逆变器输出电流反馈中,提出一种快速无功支撑的阻容性逆变器(RC型逆变器)及其并联功率分配方法。该逆变器将其等效输出阻抗设计成阻容性,可实现微电网在公共连接点处的无功功率快速支撑,从而保持系统电压稳定,并可抑制逆变器输出阻抗和电网阻抗间的谐振,进一步降低电压畸变。在对阻容性逆变器进行等效建模基础上,通过设计阻容性虚拟复阻抗,给出该类逆变器并联的多环功率精确分配方法,包括功率下垂控制外环,虚拟阻抗中间环及输出电压控制内环。分析虚拟复阻抗参数对并联环流的影响,并选取合适的控制参数。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Abstract]:In the parallel system of low voltage micro - grid multi - inverter , load mutation can lead to voltage fluctuation of micro - grid . The inverter has fast reactive support capability as the necessary way to maintain voltage stability . By designing the equivalent output impedance of inverter , this paper presents a fast reactive power - supporting inverter ( RC - type inverter ) and its parallel power distribution method .
【作者单位】: 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237003) 国家863高技术基金项目(2011AA05A301)~~
【分类号】:TM464
【正文快照】: 器输出电流反馈中,提出一种快速无功支撑的阻容性逆变器(RC型逆变器)及其并联功率分配方法。该逆变器将其等效输出阻抗设计成阻容性,可实现微电网在公共连接点处的无功功率快速支撑,从而保持系统电压稳定,并可抑制逆变器输出阻抗和电网阻抗间的谐振,进一步降低电压畸变。在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鞠洪新;丁明;杜燕;;逆变电源无线并联系统稳态频率无差的仿真实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2 陆晓楠;孙凯;黄立培;;微电网系统中并联LCL滤波器谐振特性[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1期
3 方天治;阮新波;肖岚;刘爱忠;;一种改进的分布式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33期
4 张尧;马皓;雷彪;何湘宁;;基于下垂特性控制的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动态性能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5 于玮;徐德鸿;;基于虚拟阻抗的不间断电源并联系统均流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24期
6 余贻鑫;栾文鹏;;智能电网述评[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34期
7 阚志忠;张纯江;薛海芬;董杰;邬伟扬;;微网中三相逆变器无互连线并联新型下垂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33期
8 高范强;王平;李耀华;李子欣;朱海滨;胜晓松;董贯洁;;基于时变相量小信号模型的逆变器并联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33期
9 王成山;高菲;李鹏;黄碧斌;丁承第;于浩;;低压微网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25期
10 陈燕东;罗安;谢三军;周洁;张庆海;;一种无延时的单相光伏并网功率控制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2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金根;朱明星;李令冬;;配电网接纳分布式光伏电源能力的仿真分析[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1年03期
2 毕天姝;余浩;张道农;;基于RTDS的广域保护与控制通用测试系统[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2期
3 沈坤;章兢;王坚;;基于PQ下垂控制逆变器并联技术的列车辅助供电系统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7期
4 张浩;和敬涵;薄志谦;胡伟;李珂;周文;;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故障恢复重构[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12期
5 张纯江;王晓寰;薛海芬;阚志忠;邬伟扬;;微网中三相逆变器类功率下垂控制和并联系统小信号建模与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1期
6 吕志鹏;罗安;蒋雯倩;徐欣慰;;多逆变器环境微网环流控制新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1期
7 刘有为;周华;;智能高压开关设备信息流方案设计[J];电工文摘;2011年05期
8 陈恒谦;;城轨车辆辅助逆变器设计选型与发展趋势[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2年04期
9 张宏波;袁钦成;;故障指示器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01期
10 宋璇坤;肖智宏;;面向智能电网的安全防护体系[J];电力建设;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黎鹏;于建成;迟福建;李盛伟;;基于注入边界约束的风、光、储微电网系统储能容量选取方法[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陈燕东;罗安;王文;金国彬;谢宁;;阻容性逆变器及其并联功率精确分配方法[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吕志鹏;罗安;;不同容量微源逆变器并联功率鲁棒控制研究[A];第二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陈可;金传付;王金锋;;微电网孤岛运行时的负荷分配策略[A];201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四分册)[C];2013年
5 黎鹏;王学仑;;智能型配电自动化与信息融合[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程启明;陈根;李明;王鹤霖;;电动汽车光伏充电站中光伏电源并网系统设计[A];智能化电站技术发展研讨暨电站自动化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Yumei Liu;Rui Bai;Daoqian Wang;Wenge Ma;Zifeng Zhang;;Quasi Proportional-Resonant Control of Single-Phase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System with LCL Filter[A];第26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4年
8 彭春华;王立娜;李云丰;;低压微电网三相逆变器功率耦合下垂控制策略[A];2014年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明勇;微网多目标优化运行及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汪洪亮;逆变器并联系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颖媛;微网系统的运行优化与能量管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4 韩国政;基于IEC61850的配网自动化开放式通信体系[D];山东大学;2011年
5 刘道伟;广域环境下的电网静态稳定性能态势评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杨彦;基于博弈论的考虑输电网络约束电力市场均衡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刚;促进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政府责任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8 管春;电能质量综合检测与分析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李洋流;基于膜分离与光声光谱的绝缘油中溶解气体在线分析技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周金辉;基于价值评估的含大规模风电的电力规划[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世家;多模块并联DC/AC电力变换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陈明帆;真空开关操动智能自适应控制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钟辉;含有微网的黑启动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丁银江;单相UPS无内联线并联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林王清;逆变器模块组合化及其同调制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卢彦杰;三相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张晓勇;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的控制与设计[D];西华大学;2011年
8 祁宏鹏;电力ICT网络中基于ASON的保护恢复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张泽卉;需求响应效益的量化评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蒋伟;微网接入配电网的保护控制关键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淑英;张兴;张崇巍;;基于下垂特性的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6年02期
2 吴理博;赵争鸣;刘建政;王健;袁立强;;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单级式三相光伏并网系统[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01期
3 姚玮;陈敏;陈晶晶;朱鹏军;钱照明;;一种用于无互连线逆变器并联的多环控制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1期
4 张纯江;张婧;邬伟扬;徐殿国;;基于Delta算子的谐振控制器实现高频链逆变器波形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7期
5 王成山;肖朝霞;王守相;;微网中分布式电源逆变器的多环反馈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2期
6 阚加荣;吴云亚;谢少军;;控制参数对并联逆变器性能的影响[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9期
7 章玮;王宏胜;任远;胡家兵;贺益康;;不对称电网电压条件下三相并网型逆变器的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12期
8 段善旭,夏斌,康勇,陈坚;电力线通信在逆变器无互联线并联中的应用[J];电力电子技术;2004年01期
9 黄子怡;周洁敏;陈时淦;杨帆;;不对称半桥变换器并联运行的小信号分析[J];电力电子技术;2009年04期
10 张国荣;张铁良;丁明;苏建徽;汪海宁;;光伏并网发电与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统一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敏;9KVA 组合式三相逆变器的研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2 陈东华;瞬时值控制逆变器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良亮,肖岚,龚春英,严仰光;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产生原因及其检测与抑制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年09期
2 高芬,亓迎川;基于重复控制的逆变器并联技术[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吴勇;郭京蕾;;基于无主从式和数字均流的逆变器并联研究[J];电力电子;2005年04期
4 江春红;;逆变器并联运行的常用控制方案[J];铜陵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谢孟;李耀华;韩继文;赵众;张吉先;;基于预警单元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分层故障诊断系统[J];电气传动;2006年08期
6 张丹红;李乐;刘开培;;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控制的一种改进下垂算法[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5期
7 阚加荣;谢少军;;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系统中数字锁相环的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07年04期
8 刘俊华;竺兴妹;;无互连线逆变器并联系统均流分析[J];电源世界;2007年05期
9 成晟;邵英;;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J];电气技术;2008年01期
10 姚玮;陈敏;陈晶晶;朱鹏军;钱照明;;一种用于无互连线逆变器并联的多环控制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岚;严仰光;;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亓迎川;胡荣强;;基于重复控制的逆变器并联技术[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3 陈息坤;余蜜;康勇;陈坚;;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研究[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樊金泽;朱晓红;;改进动态特性以及功率均分效果的微网逆变器并联下垂控制方法[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2年
5 肖岚;胡文斌;龚春英;;基于主从控制的逆变器并联系统研究[A];第二届全国特种电源与元器件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陈良亮;胡文斌;严仰光;;逆变器并联运行两种环流抑制方法比较[A];第二届全国特种电源与元器件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武华;何湘宁;;基于主从方式逆变器并联方案的建模、分析和实现[A];浙江省电源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君杰;冯峰;林新春;段善旭;康勇;;用于逆变器并联的电力线通信技术研究[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余蜜;陈国英;张宇;康勇;段善旭;;多逆变器并联系统中瞬时均流的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吕志鹏;罗安;;不同容量微源逆变器并联功率鲁棒控制研究[A];第二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尧;基于逆变器并联系统的网络控制技术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陈良亮;无输出隔离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3 汪洪亮;逆变器并联系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博;基于光伏并网的逆变器并联技术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2 俞宏霞;基于网络控制及功率下垂控制的单相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建模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怀梅;多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4 李婧;基于功率均分控制的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5 李国强;光伏逆变器并联系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6 周元峰;微网中三相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汇灵;光伏发电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D];西华大学;2013年
8 徐宏;微网中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9 王尚;微网中光伏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王辉;基于准比例谐振控制器的单相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88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388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