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连续过渡模型的直流真空断路器弧后介质恢复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连续过渡模型的直流真空断路器弧后介质恢复分析 出处:《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直流真空断路器 连续过渡模型 鞘层 变步长四阶龙格库塔法 多端直流输电
【摘要】:搭建多端直流输电用直流真空断路器模块,基于连续过渡模型,结合重击穿判据,利用变步长四阶龙格库塔法,对直流真空断路器弧后介质恢复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弧后电流初始变化率高,而后缓慢变化,直至趋近于零;在鞘层发展阶段中,鞘层厚度呈指数趋势变化。采用对照分析方法,研究燃弧能量、触头电侵蚀率及触头间纵向磁场强度对直流真空断路器弧后介质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燃弧能量大,触头电侵蚀率高使得弧后初始离子密度大,离子衰减时间长,鞘层发展缓慢;弧前触头间纵向磁场强度大,弧后初始离子密度小,有利于鞘层发展;剩余纵向磁场强度大,离子衰减时间长,抑制鞘层发展。
[Abstract]:The module of HVDC vacuum circuit breaker for multi-terminal HVDC transmission is built. Based on the continuous transition model, combined with the criterion of re-breakdown, the fourth order Runge-Kutta method with variable step size is used.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of back-arc dielectric recovery of DC vacuum circuit breaker shows that the initial change rate of back-arc current is high and then slowly changes until it approaches to zero.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sheath, the thickness of sheath changes exponentially. The influence of contact electric erosion rate and longitudinal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between contacts on the recovery of back arc medium of DC vacuum circuit break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itial ion density is high because of high arc energy and high contact erosion rate. The ion decay time is long and the sheath develops slowly. The longitudinal magnetic field between the front arc contacts is large and the initial ion density behind the arc is small,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sheath. The residual longitudinal magnetic field is large, the ion attenuation time is long, and the sheath development is restrained.
【作者单位】: 沈阳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No.51337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377106)
【分类号】:TM561.2
【正文快照】: 鉴于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间歇、随机的发电特点,其并网难度大,电力系统消纳能力有限,因而大部分可再生能源发电未得到充分、有效利用[1]。基于常规直流输电和柔性直流输电的多端直流输电系统与直流电网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2-3]。而直流断路器技术是构建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屠卿瑞;徐政;;多端直流系统关键技术概述[J];华东电力;2009年02期
2 温家良;吴锐;彭畅;王宇;;直流电网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13期
3 汤广福;罗湘;魏晓光;;多端直流输电与直流电网技术[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烽;徐政;傅闯;;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直流侧故障的控制保护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06期
2 王俊生;吴林平;郑玉平;;多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保护动作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10期
3 宋晓芳;薛峰;李威;孟昭军;常康;李峰;黄杰;谢东亮;;智能电网前沿技术综述[J];电力系统通信;2010年07期
4 方进;邓珂琳;温家良;;环网式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及直流断路器应用的分析与仿真[J];电网技术;2012年06期
5 周浩;王东举;;±11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J];电网技术;2012年09期
6 王晶;李瑞环;束洪春;;基于智能多代理的能量协调控制在直流微网中的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3年07期
7 张明兴;黄斯茜;卢绍强;李康;;电压下降方式下的多端系统上层控制[J];电气开关;2013年03期
8 汤广福;贺之渊;庞辉;;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技术研究、应用及发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15期
9 魏晓光;高冲;罗湘;周万迪;吴亚楠;;柔性直流输电网用新型高压直流断路器设计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15期
10 徐政;胡永瑞;傅闯;;并联型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策略与故障特征[J];高电压技术;2013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洪阳;永磁风力发电机分布式直流并网变流器的研究与实现[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2 胡静;基于MMC的多端直流输电系统控制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3 魏晓云;电网故障条件下VSC-HVDC系统特性及其控制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任敬国;VSC-HVDC输电系统的协调控制与稳态分析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珂琳;高压直流分断技术在多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韩笑;多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稳态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张茜;电压源型换流器控制策略的研究及其应用[D];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
4 顾明星;FACTS控制器间的交互影响分析及协调控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5 梁盟;柔性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6 孙冬梅;串联多端直流输电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7 张明兴;基于VSC的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柯人观;微电网典型供电模式及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朱克平;适应于分布式电源接入的直流微网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胡永瑞;多端直流输电系统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立业;林良真;;构建全国统一的新能源电网,推进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9年04期
2 肖立业;林良真;;未来电网初探[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1年01期
3 肖立业;林良真;徐铭铭;戴少涛;;未来电网—多层次直流环形电网与“云电力”[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1年04期
4 李宾宾;苟锐锋;张万荣;;±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用直流断路器研究[J];电力设备;2007年03期
5 汤广福;2004年国际大电网会议系列报道——高压直流输电和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07期
6 徐锋;王辉;杨韬仪;;兆瓦级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变流技术[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7年07期
7 杨冬;刘玉田;;中国未来输电网架结构初探[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年08期
8 丁明,张瑞华;发输电组合系统可靠性评估的蒙特卡罗模拟[J];电网技术;2000年03期
9 文俊,张一工,韩民晓,肖湘宁;轻型直流输电——一种新一代的HVDC技术[J];电网技术;2003年01期
10 张文亮;汤涌;曾南超;;多端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及应用前景[J];电网技术;2010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荣花;张倡华;;真空断路器在安装运行过程中的检查和调整[J];科技信息;2009年11期
2 张生成;陈志新;;真空断路器的速度特性测量方法[J];甘肃科技;2009年12期
3 孔祥力;;浅谈真空断路器[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4 王泰杰;廖乡萍;赵颖;;真空断路器的防寒改进设计[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0年06期
5 关余平;;分析220kV真空断路器的安装与调试[J];价值工程;2010年30期
6 李剑峰;;真空断路器合闸弹跳原因及对策[J];煤矿机械;2010年12期
7 刘平;;真空断路器的运行与操作维护[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01期
8 郭伟;;真空断路器的检查与维修[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年17期
9 王维莎;李扬帆;;浅谈220kV真空断路器的安装和调试[J];机电信息;2013年12期
10 赵江涛;李建基;;中压真空断路器的演变和最新发展[J];电工电气;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朋生;倪红军;李明;吴洁;;基于单片机的真空断路器控制[A];第十三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王金凤;;浅谈真空断路器[A];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秉俊;;真空断路器检修维护应引起注意的几个问题[A];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郭江;邹积岩;;面向维护的真空断路器状态监测与诊断系统研究[A];2006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交流研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文荣生;;真空断路器合闸失败原因分析及处理[A];设备管理与维修实践和探索论文集[C];2005年
6 刘志远;耿英三;王季梅;;高电压真空断路器的技术进展[A];第一届电器装备及其智能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赵建军;史景忠;蒋延磊;;真空断路器动作不到位的解体分析[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8 高翔;;6kV真空断路器的故障处理[A];全国火电大机组(600MW级)竞赛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金波;;真空断路器截流过电压的产生与抑制方法[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科技创新)[C];2014年
10 王长峰;;浅谈中压真空断路器防跳与合闸监视回路配合问题[A];第十六届(2008年)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子民;对我国真空断路器的再认识[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2 刘然;智能化真空断路器面临的三大技术[N];中国建设报;2013年
3 张子民;真空断路器的可靠性[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4 李建基;真空断路器领域的国际巨头大战[N];中国电力报;2006年
5 吴怀权;真空断路器行业发展简评[N];国家电网报;2008年
6 主持人 本报记者 许争 特邀嘉宾 伊顿电气北亚区中压产品线经理 李轶 广州东芝白云电器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曾彬华 日本AE帕瓦株式会社中亚开关装置事业部副部长 植松博文;真空断路器企业共谋发展[N];国家电网报;2008年
7 张伟;七二二所推出真空断路器[N];中国船舶报;2010年
8 楠文;吉林永大自主研发 万能真空断路器获省科技进步奖[N];吉林日报;2011年
9 见习记者 于海江;真空断路器实现中压领域全覆盖[N];中国电力报;2013年
10 李运东;世界开关行业呈现大组合之势[N];中国工业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于力;大电流真空断路器的研制及其关键问题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2 陈刚;真空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模糊稳健优化设计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3 刘向东;24kV永磁机构真空断路器关键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4 李斌;永磁机构真空断路器运动特性状态评估方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鹏;真空断路器的可靠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刘栋良;真空断路器机械特性参数测试装置的开发与研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3 张剑平;真空断路器状态参数测试器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4 蔡晶晶;真空断路器健康诊断系统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许丽娜;真空断路器状态监测与知识管理系统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迟婧;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真空断路器行程测试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7 宋立峰;126kV真空断路器动态仿真与设计[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8 刘铁;牵引变电所真空断路器在线监测管理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蒋思宝;户外真空断路器关键部位有限元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10 车磊;真空断路器运动特性的仿真与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95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395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