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电池荷电状态的光伏功率分段平滑控制方法
本文关键词:考虑电池荷电状态的光伏功率分段平滑控制方法 出处:《电网技术》2014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光伏发电 功率波动 电池模型 荷电状态 分段平滑控制
【摘要】:针对光伏发电系统出力波动问题,结合光伏功率短期预测技术,提出电池储能的光伏并网功率分段平滑控制方法,包括基于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反馈的储能系统充放电功率控制和储能系统并网变流器的双环控制。根据功率预测值和并网功率平滑度的要求设定各分段并网功率目标值。在考虑储能系统最大功率约束、SOC约束和并网功率1 min内最大变化幅值约束基础上,对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功率进行实时调节,从而得到较为平滑的并网功率。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日调度,分段调度降低了对储能系统容量的需求,所采用的SOC反馈控制也减少了电池SOC超出正常工作区间的时间,避免了电池的过充和过放。
[Abstract]:Aiming at the fluctuation of the output power of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and combining the short-term prediction technology of photovoltaic power, a piecewise smoothing control method of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power for battery storage is proposed. Includes the state of charge based on the battery charge state. SOC). Feedback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power control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dual loop control of grid-connected converter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power prediction value and the requirement of smoothness of grid-connected power, the target value of grid-connected power of each segment is set. The maximum value of grid-connected power is considered when the energy storage system is considered. Power constraints. On the basis of SOC constraint and maximum variation amplitude constraint of grid-connected power within 1 min, the charge and discharge power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 is adjusted in real time, and a smoother grid-connected power is obtain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daily scheduling, piecewise scheduling reduces the capacity requirement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the SOC feedback control also reduces the time that the SOC of the battery exceeds the normal working range, and avoids the overcharge and overdischarge of the battery.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博导类)项目资助(20110008110042)~~
【分类号】:TM615
【正文快照】: 0引言太阳能凭借其无污染、无温室效应、无噪声、可靠、寿命长等优点成为了理想的可持续能源[1-2],但太阳辐射强度的随机波动性限制了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兆瓦级光伏电站投入电网运行,该问题对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和运行稳定带来诸多问题[3-5]。因此,有必要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航;叶林;;模拟分析环境因素对小型太阳能发电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10期
2 李立成;叶林;;变风速下永磁直驱风电机组频率—转速协调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7期
3 张野;郭力;贾宏杰;李占鹰;陆志刚;;基于电池荷电状态和可变滤波时间常数的储能控制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06期
4 李蓓;郭剑波;;平抑风电功率的电池储能系统控制策略[J];电网技术;2012年08期
5 艾欣;韩晓男;孙英云;;大型光伏电站并网特性及其低碳运行与控制技术[J];电网技术;2013年01期
6 孔令国;蔡国伟;杨德友;孙正龙;;光-储联合并网发电系统建模与协调控制[J];电网技术;2013年02期
7 刘向向;李新宇;王奔;邓大磊;;变结构控制策略在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13年02期
8 王成山;洪博文;郭力;;不同场景下的光蓄微电网调度策略[J];电网技术;2013年07期
9 邱培春;葛宝明;毕大强;;基于蓄电池储能的光伏并网发电功率平抑控制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年03期
10 黄羚;蔡涛;陈天锦;段善旭;代倩;;基于SOC调整的光伏电站储能系统调控策略[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年1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雪娜;强玉尊;周阳;张建成;;联网光伏电站可调度性研究[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2年02期
2 李仕锦;程福龙;薄长明;;我国规模储能电池发展及应用研究[J];电源技术;2012年06期
3 李兴鹏;石庆均;江全元;;双模糊控制法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MPPT中的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2年08期
4 党克;佟宗超;高红华;金珈成;;含光伏发电的微电网电压稳定性控制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2年10期
5 王连符;刘雪梅;肖峻;;新型变流器主电路参数的设计[J];电源技术;2012年12期
6 陈卓;王帆;杨康怡;郝正航;;面向网源协调的大型风电场闭环控制框架[J];电气应用;2012年24期
7 谢俊文;陆继明;毛承雄;王丹;付学强;林武生;;基于变平滑时间常数的电池储能系统优化控制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01期
8 鲍雪娜;张建成;徐明;刘汉民;;基于混合储能的并网光伏电站有功分级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01期
9 王少义;李英姿;王泽峰;;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发电量预测方法[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10 何成明;王洪涛;孙华东;陈得治;;变速风电机组调频特性分析及风电场时序协同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卢芸;赵永来;;基于风电场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的研究[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3年
2 李木一;;储能系统提高新能源发电接入电网能力研究[A];2013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徐万万;王斌;成燕;周阳;;基于钒电池储能的光伏微网并网运行控制技术[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武汉电工技术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第五届“智能电网”暨“电机能效提升”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军徽;抑制风电对电网影响的储能系统优化配置及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2 林少伯;含光伏电源的微电网储能控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3 张祥宇;变速风电机组的虚拟惯性与系统阻尼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4 高燕;主动配电网计划孤岛与日前调度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5 孙东森;储能型Quasi-Z源级联多电平光伏逆变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6 章美丹;电力系统优化运行的相关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丰林;基于Quasi-Z源逆变器的光伏发电系统[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王思耕;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邵大明;应用于交流光伏模块系统的高频链反激单相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D];山东大学;2011年
4 周俊;微网能量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邓元实;带储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6 袁泉;大功率储能变流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李常荣;光伏微网直流母线电压控制的仿真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8 吴思哲;微电网变流器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徐琳;微电网蓄电池储能系统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王鹏鹏;风光互补LED路灯控制系统的设计[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立永;王周龙;田红芳;;光伏并网系统中的无功及谐波电流检测与补偿[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王飞,余世杰,苏建徽,沈玉梁;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5期
3 汪海宁,苏建徽,张国荣,茆美琴,丁明;光伏并网发电及无功补偿的统一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9期
4 吴理博;赵争鸣;刘建政;王健;袁立强;;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单级式三相光伏并网系统[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01期
5 陈昌松;段善旭;殷进军;;基于神经网络的光伏阵列发电预测模型的设计[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9期
6 卢闻州;周克亮;程明;王立娜;;组合蓄能独立式风力发电系统[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2期
7 蔡宣三;;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现状与趋势[J];电力电子;2007年02期
8 徐鹏威;刘飞;刘邦银;段善旭;;几种光伏系统MPPT方法的分析比较及改进[J];电力电子技术;2007年05期
9 瞿兴鸿;廖勇;姚骏;刘刃;;永磁同步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的并网变流器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08年03期
10 梁才浩,段献忠;分布式发电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汪令祥;光伏发电用DC/DC变换器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2 张凌;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伯荣;屠海令;王芳;吴锋;;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SOC估计的EIS研究[J];电源技术;2007年01期
2 吴友宇;肖婷;雷冬波;;电动汽车用动力镍氢电池SOC建模与仿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8年01期
3 徐欣歌;杨松;李艳芳;陈文芗;;一种基于预测开路电压的SOC估算方法[J];电子设计工程;2011年14期
4 胡益民;冯冠平;刘岩;;基于阻抗谱技术的蓄电池荷电状态的估测[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5期
5 马文伟;郑建勇;尤捚;张先飞;;应用Kalman滤波法估计光伏发电系统铅酸蓄电池SOC[J];通信电源技术;2009年05期
6 刘潭义;李迪;赖乙宗;;镍氢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06年11期
7 陈凤祥;纪光霁;张传升;周苏;;基于鲁棒H_∞滤波的蓄电池荷电状态估计[J];计算机仿真;2009年10期
8 吴红斌;孙辉;;蓄电池荷电状态预测的改进新算法[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0年11期
9 刘广林;铅酸蓄电池荷电状态的研究[J];蓄电池;1989年02期
10 王军平;陈全世;林成涛;;镍氢电池组的荷电状态估计方法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成伟;董洁;;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荷电状态与峰值功率能力关系的研究[A];第二十七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秀玲;宋建军;;基于RBF神经网络的MH-Ni电池荷电状态预估模型[A];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第7卷)——'2005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5年
3 席安静;白鹏;;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估计方法综述[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杜涛;李爱魁;马军;刘飞;;动力电池SOC预估方法研究进展[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黄明香;胡俊梅;郭永榔;;汽车起动用铅酸蓄电池负极板化成及其性能的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6 王富茜;赵瑞瑞;熊正林;路俊斗;董李;石光;王辉;陈红雨;;铅炭电池研发中存在的问题[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混合动力汽车对铅酸电池的要求[A];电动车及新型电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8 张文保;王国庆;;混合动力车用电化学能源系统[A];2006中国动力电池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李敬兆;张崇巍;;DSP在智能充电装置中的应用[A];全国第16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李敬兆;;铅酸蓄电池智能充电技术研究[A];第二十三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辽宁 周黄果 朱文博;后备电源自动充电器[N];电子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毅;锂离子电池数值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8年
2 张好明;PHEV复合电源及Halbach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技术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3 何耀;动力锂电池组状态估计策略及管理系统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邓超;混合动力车用双极性镍氢电池及电池组管理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高明煜;动力电池组SOC在线估计模型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6 刘宝其;充放储一体化电站并联式功率调节系统的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吴铁洲;HEV锂离子电池组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坤;基于储能的直驱风力发电系统优化控制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彭思敏;电池储能系统及其在风—储孤网中的运行与控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10 谷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的制备与改性及其电化学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洋;动力锂电池荷电状态估计策略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2 和晓念;锂电池荷电状态预测方法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戴开云;基于神经网络动力电池性能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4 张芳;大容量UPS电池组性能检测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5 张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软件设计与SOC估算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张浒;铅酸蓄电池组实时监控系统硬件平台及驱动程序的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超;电动汽车用镍氢电池模型参数辨识和SOC估算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游双;镍氢电池组SOC神经网络估算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马巍;电动汽车铅酸蓄电池特性建模与荷电状态估计[D];长安大学;2009年
10 缑玲玲;一次锂/亚硫酰氯电池剩余容量的预测方法[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076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407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