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设备利用率评价标准与提升措施
本文关键词:配电网设备利用率评价标准与提升措施 出处:《电网技术》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当前配电设备利用效率缺乏评价手段的问题,提出了中压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的评估标准与提升措施。首先,从设备和网络2个角度,对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并深入分析了2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借鉴配电网供电能力的概念与成果,通过"N-x"准则、网络结构、负荷特性及其发展裕度等影响因素的研究,提出了配电网设备利用率评价标准的计算方法,并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特点,制定了差异化的评价标准;最后,结合相关因素的具体影响,提出了设备利用效率的提升措施,并研究得出设备利用效率提升措施的综合效益评估思路与方法。研究成果可为配电网现状和规划方案的评价、近期改造方案和远景规划方案的提出等工作提供基本的技术手段。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urrent lack of powe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utilization efficiency evaluation methods, put forward the medium voltage distribution network equipment utilization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First of all, from the 2 angles of equipment and network, the rate of using the concept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equipment are defined,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2; second, reference the concept and results of power supply capability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through the "N-x" principle, network structure, factors of load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margin and other factors, puts forward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equipment utilization evaluation standar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haracteristic of different areas, formulate different evaluation standards;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the relevant factors, put forward measures to improve equipment utilization efficiency,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comprehensive benefits and study the ways of improving the equipment utilization efficiency evalua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 status and planning The evaluation of the case, the recent reform plan and the proposal of the vision plan provide the basic technical means.
【作者单位】: 智能电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07085)~~
【分类号】:TM732
【正文快照】: 0引言作为电力系统中直接面向终端用户的环节,配电系统直接关系着用户的用电可靠性和用电质量,在电力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多年来,供电企业通常利用“三率”来衡量配电系统性能的好坏[1-4],即反映供电持续性的可靠率、反映运行经济性的线损率、反映供电质量的电压合格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明海;刘洪;王成山;何文涛;陈彬;吴涵;;中压配电系统供电模型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肖峻;谷文卓;郭晓丹;王成山;李方兴;;配电系统供电能力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24期
3 肖峻;郭晓丹;王成山;张跃;;基于供电能力的配电网联络有效性评价与化简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08期
4 徐振华;李欣然;钱军;陈辉华;宋军英;;变电站用电行业负荷构成比例的在线修正方法[J];电网技术;2010年07期
5 魏春;韩民晓;杨霞;;低碳经济对电网负荷率特性的影响分析[J];电网技术;2010年09期
6 程林;焦岗;田浩;;可靠性与经济性相协调的配电网规划方法[J];电网技术;2010年11期
7 颜伟;高强;余娟;杜跃明;;输电网络的分层分区电压无功调节方法[J];电网技术;2011年02期
8 张勇军;石辉;翟伟芳;何昌皓;;基于层次分析法 灰色综合关联及多灰色模型组合建模的线损率预测[J];电网技术;2011年06期
9 刘洪;郭寅昌;葛少云;韩俊;王成山;;配电系统供电能力的修正计算方法[J];电网技术;2012年03期
10 常鲜戎;张亮平;;基于扩展功率方程的网损微增率算法[J];电网技术;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金根;朱明星;李令冬;;配电网接纳分布式光伏电源能力的仿真分析[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1年03期
2 毕天姝;余浩;张道农;;基于RTDS的广域保护与控制通用测试系统[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2期
3 张浩;和敬涵;薄志谦;胡伟;李珂;周文;;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故障恢复重构[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12期
4 吕志鹏;罗安;蒋雯倩;徐欣慰;;多逆变器环境微网环流控制新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1期
5 刘有为;周华;;智能高压开关设备信息流方案设计[J];电工文摘;2011年05期
6 张宏波;袁钦成;;故障指示器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01期
7 宋璇坤;肖智宏;;面向智能电网的安全防护体系[J];电力建设;2012年06期
8 秦睿;汪红燕;葛智平;黄永卫;杨萍;;甘肃虚拟智能园区建设的关键技术[J];电力建设;2012年06期
9 张勇;姚建光;俞晓荣;邹逸云;;江苏泰州地区电网负荷率特性分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1年03期
10 孙伟卿;王承民;张焰;;智能电网中的柔性负荷[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黎鹏;于建成;迟福建;李盛伟;;基于注入边界约束的风、光、储微电网系统储能容量选取方法[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陈燕东;罗安;王文;金国彬;谢宁;;阻容性逆变器及其并联功率精确分配方法[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张磊;周春生;蒋哲;武乃虎;张丹丹;;基于特高压电网分层分区的无功优化方法[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黎鹏;王学仑;;智能型配电自动化与信息融合[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颖媛;微网系统的运行优化与能量管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2 韩国政;基于IEC61850的配网自动化开放式通信体系[D];山东大学;2011年
3 刘道伟;广域环境下的电网静态稳定性能态势评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杨彦;基于博弈论的考虑输电网络约束电力市场均衡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刚;促进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政府责任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6 管春;电能质量综合检测与分析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李洋流;基于膜分离与光声光谱的绝缘油中溶解气体在线分析技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周金辉;基于价值评估的含大规模风电的电力规划[D];天津大学;2012年
9 申建建;大规模水电站群短期联合优化调度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段玉兵;微电网潮流分析与柔性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明帆;真空开关操动智能自适应控制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钟辉;含有微网的黑启动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晓勇;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的控制与设计[D];西华大学;2011年
4 祁宏鹏;电力ICT网络中基于ASON的保护恢复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张泽卉;需求响应效益的量化评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熊学海;电能计量实时仿真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郑哲人;铁磁谐振过电压非线性特性分析及其混沌同步抑制措施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覃琰;基于EPON技术的电力配用电自动化系统远程信道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张斌;配电变一体化静止同步补偿器理论与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一凡;乘用车试验设备采购项目的经济可行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明海;刘洪;王成山;何文涛;陈彬;吴涵;;中压配电系统供电模型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邱均成;彭世金;肖薇;;高校实验室设备利用率的研究与探讨[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缪楠林;刘明波;赵维兴;;电力系统动态无功优化并行算法及其实现[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2期
4 张焰;电网规划中的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15期
5 陈根军,李继m8,王磊,唐国庆;基于Tabu搜索的配电网络规划[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07期
6 严超,郭永基,程林;供电可靠性承诺/赔偿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18期
7 王成山,王赛一,葛少云,谢莹华,尹页秀,林瑞兴;中压配电网不同接线模式经济性和可靠性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24期
8 谢开贵,周平,刘洋,艾冰,赵渊,周家启;配电网络潮流计算的递推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04期
9 王成山,王赛一;基于空间GIS的城市中压配电网络智能规划 (一)辐射接线模式的自动布局[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05期
10 杨华春,贺仁睦,王鹏,石景海,张进;基于聚合理论的大区电网负荷建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凤章;现代配电系统评价理论及其综合应用[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潘艳蓉;配电网线损考核指标及降损策略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胡尊张;配电网供电能力分析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3 刘君华;电力系统无功源配置与分级电压控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程彬;基于专家经验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进化规划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5 李自若;基于神经网络的A市电网理论线损率的预测[D];重庆大学;2006年
6 张弛;城市配电网电压等级及供电模式选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吕志盛;输电网络线损率的概率评估方法[D];重庆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BB积极参与国内20千伏电压供电项目建设——提高电压等级可大幅增加配电网供电能力并降低电力损耗[J];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2008年03期
2 ;征文通知[J];变压器;2009年03期
3 ;征文通知[J];变压器;2009年05期
4 ;征文通知[J];变压器;2009年06期
5 ;征文通知[J];变压器;2009年07期
6 张红;;20kV电压配电网优越性分析[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7 薄鑫;;20kV电压等级在南京中压配电网中的应用[J];电气时代;2009年01期
8 ;ABB积极参与我国20kV供电项目建设[J];电力建设;2008年04期
9 李子韵;姜宁;;20kV电压等级在南京中压配电网的推广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20期
10 赵国祥;;20kV电压等级在中压配电网中的应用[J];华电技术;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琳;;浅谈电网规划与电力设计对电网安全的考虑[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五届供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韦小月;;如何提高大沙田经济开发区的供电能力[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裴善鹏;吴俊;郭芳霞;;快速调匝式消弧线圈及接地选线一体化装置的研究[A];全国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与接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许丹;唐巍;;多目标农村中压配电网开关优化配置[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李青泉;张建民;;城市高、中压配电网结线方式探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6 赵勇;顾毓豪;;电阻接地中压配电系统单相接地零序电压的数值探讨[A];全国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与接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书敏;;配电网络建设及管理[A];2007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分专委会)二届三次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赵新;;实现配电自动化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必然趋势[A];2005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全国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术交流暨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振坤;刘皓明;余昆;陈星莺;;基于重复潮流的配电网供电能力在线计算[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周永忠;;UPS系统的可用性分析[A];浙江省电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省科协重点科技活动“高效节能电力电子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美梅;今夏电力供需临界平衡[N];无锡日报;2007年
2 张志勇邋张明明;500千伏乐鹰线文赣线昨成功送电[N];江西日报;2008年
3 记者 孟为;北京电网供电能力提升33%[N];北京日报;2008年
4 张昌丽 李贵;提高老变电站供电能力和可靠性[N];华东电力报;2009年
5 桑学勇 记者 张桂英;我省农村供电能力显著提高[N];黑龙江日报;2011年
6 特约记者 唐松寒 记者 刘晶晶;青龙桥变电站供电能力倍增[N];首都建设报;2007年
7 记者 贺韬 通讯员 王峰 吴长宏;今冬我省用电无忧[N];陕西日报;2006年
8 周艳邋王磊 崔越男;北京电网现场应急供电能力成倍提高[N];国家电网报;2008年
9 阮爱民邋李志浩 张小,
本文编号:14122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412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