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MW级水轮发电机组24、26kV绝缘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1000MW级水轮发电机组24、26kV绝缘技术研究 出处:《人民长江》2015年2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额定电压 绕组绝缘 试验研究 绝缘技术 水轮发电机组
【摘要】:在水电站采用1 000 MW级水轮发电机组时,由于发电机主回路设备额定电流的限制(28 k A),发电机的额定电压将达到24 k V或26 k V。如此高的额定电压在世界水电建设史上将是首次。由于定子绕组所采用的绝缘材料、绝缘结构及绝缘工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电机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因此,对1 000 MW级水轮发电机组而言,24 k V和26 k V电压等级的定子绕组绝缘技术是需研究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结合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东方电机有限责任公司2家企业关于乌东德和白鹤滩水电站1 000 MW级水轮发电机组24k V及26 k V电压等级发电机绕组绝缘技术及仿真试验研究成果,对高电压等级绝缘技术与试验研究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对工程的具体应用提出了重要参考意见及有效建议。
[Abstract]:In the hydropower station uses 1000 MW turbine generator unit, the generator main circuit equipment rated current limit (28 K A), the voltage of the generator will reach the rated voltage of 24 K V or 26 K V. so high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is for the first time. Because of the stator winding insulation, insulation the structure and insulation process largely reflects the motor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level, therefore, the 1000 MW turbine generator stator windings, 24 K V and 26 K V voltage insulation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the research. Combined with the Harbin Motor Factory Co. Ltd., Dongfang Electrical machinery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2 companies on the insulation technology and simulation test results of Wudongde and Baihetan Hydropower Station 1000 MW hydro generator unit 24K V and 26 K V voltage level of high voltage generator windings, insulation. The oper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 important reference and effectiv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the project.
【作者单位】: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分类号】:TV734
【正文快照】: 1项目概述自2006年以来,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总公司(三峡总公司)的组织领导下,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简称长江设计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简称华东院)对乌东德和白鹤滩2座水电站装设1 000 MW水轮发电机组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对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学修;水轮发电机组的选型和制造及安装[J];四川电力技术;2001年03期
2 余小波;“三峡水轮发电机组研制”通过国家级鉴定验收[J];四川水力发电;2001年S1期
3 李海红;水电厂中水轮发电机组的效率监测[J];青海电力;2002年03期
4 阚喜森,黄学斌;浅谈水轮发电机组改造中应用新技术[J];农村电气化;2002年06期
5 张培;水轮发电机组进水受潮后的处理[J];农村电气化;2002年12期
6 ;水轮发电机组值班员(中级、高级)鉴定内容及要求[J];云南电业;2003年02期
7 ;水轮发电机组机械检修工(中级、高级)鉴定内容及要求[J];云南电业;2003年03期
8 ;水轮发电机组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新技术[J];电网技术;2004年03期
9 牟官华;;水轮发电机组圆形部件的测量与计算分析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07年05期
10 ;利用河水动力发电的水轮发电机组[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宏;;基于优化遗传神经网络的水轮发电机组辨识[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周中建;;浅析水轮发电机组的振动分析与在线监测[A];2006年水力发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曹闻一;;双转轮水轮发电机组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李荣明;涂露;;浅谈提高水轮发电机组推力瓦端面型测温可靠性的方法[A];贵州省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优秀论文集[C];2010年
5 魏智民;;喜河水电厂三台水轮发电机组稳定性试验结论及运行对策[A];陕西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青年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8年
6 丁仁山;;影响新装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几个原因及预防措施[A];水轮发电机组稳定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效旭;郑源;潘虹;;水轮发电机组检修的三维仿真系统研究[A];第十八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鹏;;浅谈转子一点接地保护在三峡700MW水轮发电机组中的应用[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贵林;;双排400MW水轮发电机组的运行稳定性[A];水轮发电机组稳定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宇春;张芳;杨晓焱;余菲;蒋娅;;水轮发电机组部件材料的失效分析研究[A];全国大中型水电厂技术协作网技术交流文集(十三)水电厂改造专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兆农;首台国产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三峡投产[N];人民日报;2007年
2 ;三峡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国产化取得突破[N];人民日报;2005年
3 韩惠敏邋宋亚平;世界首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在哈问世[N];工人日报;2007年
4 特约通讯员 刘茂祥;三峡工程首台国产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投产[N];人民长江报;2007年
5 通讯员 严镇威;世界最大水轮发电机组由水电十四局安装完成并试运行[N];云南日报;2007年
6 记者 李冰峰 通讯员 吴健华 李海娟;我市水轮发电机组首次出口北美市场[N];金华日报;2010年
7 孙世岩;自主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后三峡时代哈电面临新考[N];中国工业报;2005年
8 施勇峰 戴劲松;我国开始步入自主开发制造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时代[N];中国水利报;2005年
9 记者 申明;三峡水电站左岸14号机组开始发电[N];科技日报;2005年
10 杨雄;我国开始步入自主开发制造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时代[N];中国水利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白冰;水轮发电机组轴系辨识及振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何保华;水轮发电机组转子动平衡数值仿真[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乔卫东;水轮发电机组轴系动力特性分析及轴线精度检测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4 黄志伟;基于非线性转子动力学的水轮发电机组振动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阎宗国;基于动载荷识别和数值计算的水轮发电机组稳定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6 张雷克;水轮发电机组轴系非线性动力特性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7 吕桂萍;水轮发电机组大部件刚强度及动态特性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4年
8 刘益剑;水轮发电机组BGNN模型辨识控制及控制器参数优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福秀;考虑动刚度和动强度的水轮发电机组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2 刘洋;基于非线性振动的多失效模式水轮发电机组可靠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3 张雪源;水轮发电机组综合指标监测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4 赵蕊;信息融合在水轮发电机组故障诊断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黄凯;水轮发电机组振动特性研究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姜洋;水轮发电机组轴系统扭转振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周万里;葛洲坝水电厂水轮发电机组主轴动力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张强;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效率在线监测系统的开发与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9 张伟;水轮发电机组轴系统动力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陈文益;水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和诊断系统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31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431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