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带抽头电感的准Z源逆变器建模与特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17 21:22

  本文关键词:带抽头电感的准Z源逆变器建模与特性分析 出处:《电工技术学报》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抽头电感 准Z源逆变器 小信号模型 闭环控制


【摘要】:近年来,Z源逆变器、准Z源逆变器的提出解决了传统电压源逆变器在应用中的诸多局限,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但拓扑本身的一些不足也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对一种带抽头电感的准Z源逆变器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其各种工作模态,发现该拓扑具有更高的升压能力,更小的电容电压应力;本文使用状态空间平均法,提出了该类阻抗源逆变器拓扑的一般化直流侧小信号模型,并根据控制量与输出量之间的传递函数,分析了升压网络参数及直通占空比变化对系统的影响;同时设计了闭环调节器,相较于Z源逆变器、准Z源逆变器,其动态性能得到了提高。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上述特性。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Z-source inverter and quasi-Z-source inverter have solved many limitation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voltage source inverter, and have attracted a lot of attention. However, some shortcomings of topology itself also limit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a quasi-Z-source inverter with tap inductors is studied, and its various operating modes are analyzed. It is found that the topology has higher boost capacity and smaller capacitance voltage stress. In this paper, a generalized DC side small signal model of this kind of impedance source inverter topology is proposed by using the state space averaging method, and the transfer function between the control quantity and the output is given. The influence of the parameters of the booster network and the direct duty cycle on the system is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the closed-loop regulator is designed. Compared with Z-source inverter and quasi-Z-source inverter, its dynamic performance is improved.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新能源发电与电能变换重点实验室;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7045) 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CX10B_101Z)资助项目
【分类号】:TM464
【正文快照】: 1引言随着电动汽车驱动、起动发电等技术的开发应用,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大力发展,对电力电子逆变技术的性能、可靠性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逆变电路分为两类:电压源逆变器和电流源逆变器;电压源逆变器输入直流电压输出交流电压,在电力传动方面应用非常广阔。一般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奇;黄文新;胡育文;周玉斐;卜飞飞;;新型单级可升压逆变器[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2 周玉栋;许海平;曾莉莉;温旭辉;;电动汽车双向阻抗源逆变器控制系统设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3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和平;刘平;胡银全;付强;;改善电动汽车动力性能的双向Z源逆变器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2期

2 宋永华;阳岳希;胡泽春;;电动汽车电池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网技术;201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郭良兵;基于Z源逆变器的UPS系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2 胡建业;应用于电动汽车的阻抗源逆变器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3 薛平;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用Z源逆变器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赵萍;基于单级升压逆变器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5 赵健伍;抽头电感型单级升压逆变器及其电机驱动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黄慧;阻抗源逆变器[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4年01期

2 彭方正,房绪鹏,顾斌,高奇,钱照明;Z源变换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2期

3 高奇,钱照明,顾斌,房绪鹏,张帆,彭方正;阻抗型逆变器的一种非正常工作状态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8期

4 许颇;张兴;张崇巍;曹仁贤;赵为;;基于BOOST变换器的小型风力机并网逆变控制系统设计[J];太阳能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汤雨;Z源逆变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顾斌;Z源逆变器控制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周成礼;应用于交流异步起动电机的L源逆变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启章;;电子调频调压调速鼠笼电动机设计探讨[J];电机技术;1991年01期

2 李忠杰;战福忠;;两相逆变器—感应电动机系统的分析及动态性能模拟[J];电工技术学报;1992年03期

3 王汝文,张乐民;电流源型LCC谐振式逆变器研究[J];电工技术杂志;1994年03期

4 贺昱曜,李宏;高频大功率变频技术综述[J];电工技术杂志;1995年01期

5 吴隆安;蒙子杰;;国外UPS发展的动向[J];电气传动;1995年02期

6 刘小四,熊蕊;逆变器并联运行时环流的产生及抑制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1999年03期

7 邢岩,严仰光,赵修科;一种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的建模与校正[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1期

8 韩伟,徐倩;用三电平PW M逆变器减小逆变器输出中的共模电压[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1年04期

9 明正峰,倪光正,钟彦儒;软开关技术三相PWM逆变器及效率的分析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3年04期

10 曾建友,陈息坤,段善旭,康勇;逆变器输出阻抗对并联运行环流影响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舒志兵;刘俊泉;林锦国;赵英凯;;PWM逆变中IGBT的驱动与保护[A];第11届全国电气自动化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陈世浩;冯晓云;蒋威;韩坤;;三电平逆变器空间电压矢量调制算法的研究与实现[A];2008年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学术年会——动车组、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启明;严仰光;;一种新颖的正激直流环节逆变器的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李金刚;钟彦儒;盛祖权;;PRC电源中负载变化对逆变器开关状态的影响[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丛庆;马运东;;基于双管正激变换器的单级逆变器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于海龙;刘锋;;一种新型便携式逆变器的分析与设计[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杜超;陈阿莲;段彬;张承慧;;基于SOPC的三电平光伏逆变器SVPWM的设计与实现[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陈江;马皓;徐德鸿;;一种新型的正弦波逆变器[A];第二届全国特种电源与元器件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王宏;于泳;杨明;徐殿国;;PMSM伺服系统中的开关死区补偿技术[A];第12届全国电气自动化与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杨霞;李新叶;吴红波;郭庆鼎;;三相电压源逆变器中d,q电流分量的解耦控制[A];第十一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东 王泽雄;1000W准正弦逆变器[N];电子报;2002年

2 湖北 郑伟涛;自制低成本高效率的家用逆变器[N];电子报;2006年

3 佟晓天;突破性新型节电产品——用抑制谐波数据软件实现的数字式逆变器[N];大众科技报;2007年

4 成都 青化 编译;通用充电电源的制作[N];电子报;2007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刘征;中国南车光伏逆变器 实现高海拔并网发电[N];证券时报;2011年

6 湖北 夏昌兰 李应杰;800W数字逆变器剖析[N];电子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雷燕 李映;光伏逆变器提高效率为先[N];中国电子报;2011年

8 广东 王泽雄;用IPM智能功率模块的大功率逆变器[N];电子报;2002年

9 广西 陈江锋;家用150W线性逆变器[N];电子报;2005年

10 ;一种逆变器用低感母排装置[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华明;三相逆变器冗余并联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2 庄凯;输入串联输出并联逆变器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3 郑宏;中压静止无功发生器系统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4 丁凯;混合多电平逆变器拓扑及其市制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任碧莹;户用式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策略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6 赵艳雷;动态电压恢复器逆变单元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7 许春雨;软开关三相PWM逆变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8 胡磊;功率变换器的分布式控制和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孙向东;组合式软开关高频链逆变器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10 房绪鹏;Z源逆变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乾斌;基于DSP的空间矢量逆变器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7年

2 李鹏程;基于组合式逆变器并网发电的控制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3 陆寅;500W光伏独立/并网双模逆变器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4 施芳;用于电能质量控制器的可控电源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0年

5 章建峰;1kVA三态准PWM电流滞环控制逆变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6 纪峰;级联型逆变器的SPWM控制及开路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7 何中一;SPWM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8 陈新苗;基于DSP控制的静止无功发生器的研究与试验[D];广西大学;2005年

9 梁宝明;基于ADPLL逆变器频率跟踪控制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10 宋术全;采用SABER软件对逆变器输出LC滤波的仿真[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5年



本文编号:1438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438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a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