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并网光伏发电工程的低碳综合效益分析模型

发布时间:2018-01-26 19:11

  本文关键词: 光伏发电 低碳综合效益 碳减排 碳排放补偿时间 出处:《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1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对于推动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并网光伏发电工程的低碳综合效益评估模型和方法。首先从光伏发电收益、光伏发电成本、系统网损改善效益和系统备用容量成本四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并网光伏发电工程的碳排放(减排)特性及经济效益,提出了相应的低碳效应模型和经济效益模型。进而结合光伏发电的低碳特性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光伏发电的低碳综合效益分析评估模型,提出了碳排放补偿时间的概念。基于典型运行数据的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并网光伏发电与常规发电相比,有很大的低碳综合效益优势。
[Abstract]:Solar energy is a clean energy, the development of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indus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low-carbon development.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evaluation model and method of low carbon grid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project. From the first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revenue, the cost of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the system loss is improved in four aspects of efficiency and system reserve capacity cost analysis the grid connected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project of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conomic benefit, put forward low carbon effect model and economic model. And then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and low carbon economic benefit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rehensive benefits of low carbon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on the evaluation model,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carbon compensation time. Analysis of typical examples based on the operation data,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and method.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power grid connected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a great The advantages of low carbon comprehensive benefit.

【作者单位】: 智能电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天津天大求实电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14AA0519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0710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M530113)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520940120036)~~
【分类号】:TM615
【正文快照】: 0引言“应对雾霾,减少排放”已成为当前中国治理环境污染的行动口号。从中国CO2排放结构上看,电力行业排放量大、增速快、所占比例逐年上升。相关数据显示[1],中国电力行业的CO2排放总量占全部化石能源碳排放量的比例已由1980年的21.07%逐步增加到2005年的38.73%。2011年电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健;曹培;郭创新;;智能电网低碳效益展望[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年03期

2 贾文昭;刘长义;李蒙;马莉;张晓萱;康重庆;;坚强智能电网的低碳效益与贡献率量化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09期

3 符力文;;智能电网的低碳效益分析[J];电力建设;2011年03期

4 于洋,陈琳,甘德强,汪德星,梁青,曾大琼;国内外备用容量评估方法比较[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18期

5 陈启鑫;康重庆;夏清;Daniel KIRSCHEN;;低碳电力调度方式及其决策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12期

6 贾文昭;康重庆;刘长义;李蒙;;智能电网促进低碳发展的能力与效益测评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01期

7 曾鸣;邹建平;许文秀;刘宏志;刘超;;基于区间数理论的风力发电全寿命周期减排效益估算[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3期

8 陈晓科;周天睿;李欣;康重庆;陈启鑫;;电力系统的碳排放结构分解与低碳目标贡献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02期

9 康重庆;陈启鑫;夏清;;低碳电力技术的研究展望[J];电网技术;2009年02期

10 康重庆;周天睿;陈启鑫;葛俊;;电网低碳效益评估模型及其应用[J];电网技术;2009年1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诚超;张绍良;;低碳能源国际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2期

2 谭丹;;低碳经济下湖南火电产业发展路径优化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05期

3 贺正楚;张训;;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及实例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4期

4 杨健;曹培;郭创新;;智能电网低碳效益展望[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年03期

5 谢俊;汪震;杨欢;甘德强;;对未来电力市场形态的若干思考[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6 任玉珑;黄守军;张谦;;计及碳排放权交易的电力市场纵向合作减排策略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7 张智晟;龚文杰;段晓燕;毕国威;;类电磁机制算法在水电站厂内经济运行中的应用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1年04期

8 崔勇;李善文;胡文艺;陈小龙;;农村智能化电网规划[J];电工技术;2011年02期

9 李文升;王泽众;;基于CDM和学习曲线的山东电网碳排放研究[J];电气应用;2012年13期

10 王勃;;碳捕集条件下电网低碳效益模型及灵敏度分析[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柯丁;节能减排环境下电网企业经营风险控制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崔明勇;微网多目标优化运行及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郑欣;物联网商业模式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寻斌斌;排污权交易市场与电力市场的交互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崔杨;大规模风电场群联网的源网协调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6 于大洋;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协调策略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刘芳;再生氨法脱除燃煤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8 田建伟;智能工程在智能输电网规划不确定性问题建模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刘晓;新能源电力系统广域源荷互动调度模式理论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10 何深;电力行业碳排放交易理论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松;GMM-FBG电流传感器及其应用技术[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于俊涛;惠州智能电网用户侧营配一体化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小彬;面向智能电网的变电站智能运营平台建设[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4 陈建华;重庆市碳排放特征分析与减排对策[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袁翰青;深州220KV输变电项目后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6 周莹;考虑节能环保及碳捕捉的日发电计划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夏德建;基于情景分析的发电侧碳排放生命周期计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祁艳君;碳捕集系统在火电厂中的最优配置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9 张涵轶;电网故障下并网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组暂态特性分析及仿真[D];重庆大学;2011年

10 李金兰;低碳技术商业化潜力评价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行健;王澄;;输配电线路部分节能关键技术综述[J];安徽电力;2007年04期

2 杨立永;王周龙;田红芳;;光伏并网系统中的无功及谐波电流检测与补偿[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3 方东红;韩建平;曹翠玲;;复合材料输电杆应用进展[J];玻璃纤维;2008年06期

4 郭创新;周恒俊;秦杰;;分布式企业级电气化监控和能量管理系统(E~3CS)[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年01期

5 汪海宁,苏建徽,张国荣,茆美琴,丁明;光伏并网发电及无功补偿的统一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9期

6 张运洲;韩丰;张卫东;赵彪;;特高压交流输电的经济性[J];电力技术经济;2007年01期

7 宋永华;杨霞;;以智能电网解决21世纪电力供应面临的挑战[J];电力技术经济;2009年06期

8 唐西胜;闫斌;黄忠;裴玮;齐智平;;电网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J];电力技术经济;2009年06期

9 董力通;周原冰;李蒙;;智能电网对智能电表的要求及产业发展建议[J];能源技术经济;2010年01期

10 李立理;张义斌;靳晓凌;孙强;;追踪与借鉴:探究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与途径[J];能源技术经济;201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佳欢;微网经济运行优化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国青;蒋方新;崔海昱;;并网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浅析[J];阳光能源;2010年04期

2 林春霖;;并网光伏发电工程设计实例[J];水利科技;2011年02期

3 程军照;李澍森;张腾飞;;多路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仿真与分析[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9年04期

4 杨晓玲;;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铁路站房中的应用[J];硅谷;2010年23期

5 杨光勇;;太阳能并网光伏电站的应用[J];有色冶金节能;2010年06期

6 程军照;吴夕科;李澍森;左文霞;;采用Boost的两级式光伏发电并网逆变系统[J];高电压技术;2009年08期

7 王春明;王金全;刘文良;;天和家园43kW_p屋顶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设计[J];建筑电气;2007年02期

8 张洋;李强;李朝晖;杨海晶;马宏伟;李明慧;;光伏-储能联合微网系统工程方案设计[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年23期

9 孙艳伟;王润;肖黎姗;刘健;余运俊;庄小四;;中国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经济性与环境效益[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4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学;基于AutoCAD的民用建筑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研究与实现[D];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12年

2 赵倩;基于同步发电机模型的逆变器并网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66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466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2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