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考虑死区非线性的L滤波单相并网逆变器的精确离散迭代模型及其分岔行为

发布时间:2018-02-01 10:57

  本文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死区非线性 离散迭代模型 分岔行为 出处:《物理学报》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并网逆变器系统作为一个时变非线性系统,具有复杂的动力学行为,而死区非线性的引入使系统的非线性行为更为复杂和难以预测.本文以考虑死区非线性的L滤波单相并网逆变器为研究对象,首先观察不同死区时间下系统的输出电流波形,发现在控制器参数固定的情况下,随着死区时间的增加,系统会出现分岔现象;其次,根据死区非线性特性及其引起的电流过零钳位现象,分多种情况全面地建立了精确完整的离散迭代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分岔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此外,系统的稳定性判定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由于死区非线性的引入,常规解析方法使用困难,而图解法的精度又难以令人满意,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等效占空比的稳定性判断方法,可以精确地判定系统的稳定边界,为控制器参数设计和死区时间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Abstract]:As a time-varying nonlinear system, grid-connected inverter system has complex dynamic behavior. The introduction of dead-time nonlinearity makes the nonlinear behavior of the system more complex and difficult to predict. This paper takes L-filter single-phase grid-connected inverter with dead-time nonlinear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irstly, the output current waveform of the system at different dead time is observed, and it is found that when the controller parameters are fixed, the system will appear bifurca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dead time.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dead zone and the current zero-crossing clamping phenomenon caused by it, an exact and complete discrete iterative model is established in a variety of cases. On this basis, the bifurcation behavior of the system is analyzed theoretically. In addition, the stability evaluation of the system has important engineering guidance significance, because of the introduction of dead-time nonlinearity, the conventional analytical method is difficult to use. However, the accuracy of the graphic method is not satisfactory, so a stability judgment method based on the equivalent duty cycle is proposed, which can accurately determine the stability boundary of the system. It provides reliable basis for controller parameter design and dead time design.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1177129)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11AA05A305)资助的课题~~
【分类号】:TM464
【正文快照】: 1引言由于使用高频开关器件,电力电子系统具有复杂的动力学行为,是非线性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1].研究表明,系统的分岔和混沌等非线性现象会造成电磁噪声、临界运行突然崩溃和无法按照设计工作等各种难以预测的不规则现象[1-3].因此,对电力电子系统的非线性的深入研究是十分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马西奎;李明;戴栋;张浩;邹建龙;;电力电子电路与系统中的复杂行为研究综述[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12期

2 戴栋;张波;李胜男;马西奎;;单级PFC变换器中的Hopf分岔[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11期

3 王学梅;张波;丘东元;;H桥正弦逆变器的快变和慢变稳定性及混沌行为研究[J];物理学报;2009年04期

4 雷博;肖国春;吴旋律;齐元瑞;;单相全桥DC-AC电压逆变电路数字控制中的振荡现象分析[J];物理学报;2011年09期

5 张波,曲颖;BUCK DC/DC变换器分岔和混沌的精确离散模型及实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12期

6 马西奎,刘伟增,张浩;快时标意义下BoostPFC变换器中的分岔与混沌现象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7 马西奎,赵彦珍,戴栋;高频电子电路用矩形截面圆环磁芯中涡流损耗的解析解[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8 郝翔;谢瑞良;杨旭;刘韬;黄浪;;基于脉冲宽度调制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的一阶H桥逆变器的分岔和混沌行为研究[J];物理学报;2013年2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重一;龚昌来;;混沌映射抑制Buck变换器电磁干扰的研究[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8年05期

2 汪莉丽;周宇飞;陈军宁;陈信怀;;DC-DC开关变换器的动力学模型及其分析方法研究[J];电测与仪表;2006年05期

3 文杰;翟程远;陈德荣;荆江平;;平均电流型Boost PFC非线性现象分析[J];电测与仪表;2011年12期

4 张笑天;张浩;马西奎;;不连续导电模式Boost PFC变换器中快尺度不稳定性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8年03期

5 张波;;电力电子变换器非线性混沌现象及其应用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12期

6 戴欣;黄席樾;孙跃;;电流型全桥软开关变换器的频率跃变现象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06期

7 马西奎;李明;戴栋;张浩;邹建龙;;电力电子电路与系统中的复杂行为研究综述[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12期

8 刘芳;张浩;马西奎;;电流型单端初级电感变换器中分岔行为与稳定性[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9期

9 李明;戴栋;马西奎;李胜男;;基于改进离散法的含输入滤波器电流型Buck变换器稳定性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4期

10 刘芳;张浩;;电压型SEPIC变换器中的分岔行为与低频振荡现象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谢帆;张波;丘东元;;基于松散耦合变压器的全桥谐振变换器非线性行为分析[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娅妮;单周期临界导通PFC转换器控制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江伟;电力电子电路中复杂行为分析及其控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王发强;分段光滑电路中的多尺度分岔与混沌行为及其控制方法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9年

4 于东升;电力电子电路中的分岔、混沌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马伟;单周期控制功率变换器复杂动力学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宋鹏;矩阵变换器—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袁臣虎;开关电源DC/DC变换器电路参数及新拓扑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Seyed Reza Hadian Amrei;风力发电系统网侧电力变换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9 卢伟国;开关功率变换器的混沌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李武华;三绕组耦合电感实现高增益、高效率交错并联软开关Boost变流器[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照中;反激开关电源的混沌现象与混沌控制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冠林;大功率LED驱动器中的同步整流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许方圆;光伏并网系统中的非线性现象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杜杨;非线性电力电子装置混沌控制的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5 于海坤;伪连续导电模式Boost功率因数校正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汪书林;开关变换器同步控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崔永生;EMI滤波器寄生参数消除技术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鲍利斌;半导体变压器绕组形状对电磁参数的影响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9 李平;电动汽车全桥移相式车载充电电源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赵益波;DC-DC功率变换器的离散映射模型分析及其混沌控制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栋,马西奎,张西波;部分填充矩形截面环形磁芯的涡流损耗计算[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1年04期

2 张波,曲颖;电压反馈型Boost变换器DCM的精确离散映射及其分岔和混沌现象[J];电工技术学报;2002年03期

3 高金峰,吴振军,赵坤;混沌调制技术降低Buck型变换器电磁干扰水平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3年06期

4 陈为,毛行奎,罗恒廉,董纪清;高频电感器线圈损耗分析与交错气隙布置[J];电工技术学报;2003年06期

5 张波;;电力电子变换器非线性混沌现象及其应用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12期

6 任海鹏;刘丁;;基于Matlab的PFC Boost变换器仿真研究和实验验证[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05期

7 马西奎;李明;戴栋;张浩;邹建龙;;电力电子电路与系统中的复杂行为研究综述[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12期

8 戴栋;张波;李胜男;马西奎;;单级PFC变换器中的Hopf分岔[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11期

9 王学梅;张波;;单相SPWM逆变器的分岔及混沌现象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1期

10 曲颖,张波;电压控制型BUCK变换器DCM的精确离散模型及分叉稳定性分析[J];电子学报;2002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守仁;金新民;杨海柱;;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J];电气时代;2006年03期

2 于小辉;梁志珊;;带孤岛效应检测的单周控制三相并网逆变器[J];微计算机信息;2009年05期

3 曹海红;;光伏并网系统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07期

4 何为;;阳光电源并网光伏逆变器率先通过“金太阳”认证[J];可再生能源;2009年05期

5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50kW/500kW光伏并网逆变器通过TUV认证[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0年04期

6 陈潼;赵荣祥;;一种高频环节并网逆变器的实现方案[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7 刘伟;戴瑜兴;文劲松;;基于无差拍控制的并网逆变器[J];低压电器;2007年11期

8 姜宪明;黄晓江;冬雷;杨耕;;并网逆变器的自动重启程序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08期

9 吴华波;;基于双闭环重复控制的并网逆变器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11期

10 王磊;陈亦文;陈道炼;;三相并网逆变器基准正弦电路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玉立;;微网中并网逆变器的一种改进下垂控制策略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陈曦;李亚楠;陈阿莲;杜春水;张承慧;;基于频率偏移法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孤岛检测[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何占宁;夏东伟;刘玉朋;马秀秀;;一种基于dsPIC30F4011的并网逆变器锁相控制方法[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侯世英;肖旭;彭文雄;张闯;;基于间接电流控制的改进型双BUCK并网逆变器[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郭小强;邬伟扬;关雅娟;;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控制策略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叶刚;;基于dsPIC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于元;张志文;王文静;刘波;;自主研制的10kW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徐志英;许爱国;谢少军;汤雨;;LCL并网逆变器入网电流控制技术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郑万雷;刘文良;;并网调节的不间断光伏电源[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10 杨海柱;金新民;;基于状态空间平均法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建模(英文)[A];第十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倩;京仪绿能光伏并网逆变器通过国际权威认证[N];首都建设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孙人杰 实习生 钟天翼 黄星;吕全亚:把复杂问题简单化[N];常州日报;2011年

3 杨娜;上广电与AE联合抢滩中国太阳能并网逆变器市场[N];中国电力报;2009年

4 记者 陈文忠;云南无线电公司与Power-One公司签署光伏并网逆变器项目合作协议[N];云南日报;2008年

5 姜小莉 左裔;光伏发电若要并网 直流先要变成交流[N];常州日报;2010年

6 通讯员 于莉杰;黑龙江省首个大型太阳能电站通过可研[N];中国电力报;2010年

7 曹红涛 于莉杰;我省首个太阳能发电项目启动[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8 通讯员 于莉杰 记者 桑学勇;黑龙江首个并网太阳能工程启动[N];国家电网报;2010年

9 记者 吴生锋;太阳能电站昨投入运行[N];扬州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吴红雅;擎科技创新大旗 迎阳光旭日起舞[N];大众科技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志垒;并网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2 杨波;基于并网逆变器电能质量与变换效率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犁;模块化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发电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4 程如岐;基于Z拓扑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鹿军;分布式发电中三相三电平并网逆变器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马琳;无变压器结构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及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肖华锋;光伏发电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杨勇;多重电枢混合励磁风力发电系统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9 薛明雨;LCL型并网逆变器的解耦控制与优化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殷进军;LCL滤波并网逆变器的数字单环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韵;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周迪;微电网三相并网逆变器硬件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

本文编号:14816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4816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2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