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结合DFIG功率特性研究风电并网对系统功角稳定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2-02 18:30

  本文关键词: 双馈风电机组 功率特性 风火互替 功角稳定 出处:《电网技术》2015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大容量风电并网条件下的系统功角稳定特性对于新能源送出与消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与控制原理分析了其出力特性,指出双馈机组在暂态稳定分析中可近似看做恒功率源;结合实测曲线,说明恒功率源模型较实际情况更具保守性。以并列运行同步机组故障清除后输出电磁功率为指标,研究送端电网风火互替对于系统功角稳定水平的影响,提出双馈风电等量替代同步电源将改善功角稳定水平,并从系统能量平衡角度进一步探讨了其内在原理与适用范围。最后,通过单机?无穷大系统、两机系统和哈密风火打捆送出系统算例仿真验证了上述结论。
[Abstract]:The power angl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arge capacity wind power grid connec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new energy supply and absorption. Based on the operation and control principle of the doubly-fed wind turbine, the output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doubly-fed unit can be regarded as a constant power source in transient stability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measured curves, it shows that the constant power source model is more conservative than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 of wind and fire replacement on the power angle stability level of the power system is studied, and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power angle stability level will be improved by replacing the synchronous power supply with the equivalent amount of the doubly-fed wind power. An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ystem energy balance, the internal principle and scope of application are further discuss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infinite-bus system, two-machine system and Hami wind-fire bundling system verify the above conclusion.
【作者单位】: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TM712;TM614
【正文快照】: 0引言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经过连续多年快速增长,目前已突破100 GW,成为位居世界第一的风电大国[1];受限于自然资源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多采取“集中开发、远距离送出”的开发模式[2]。大规模风电并网对于系统功角稳定水平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新能源外送与消纳能力。双馈风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海;齐军;侯佑华;万江;张红光;景志斌;;内蒙古电网大规模风电并网运行分析和发展思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22期

2 杨琦;张建华;李卫国;;电力系统接入风电场后的暂态稳定分析[J];高电压技术;2009年08期

3 张明理;徐建源;李佳珏;;含高渗透率风电的送端系统电网暂态稳定研究[J];电网技术;2013年03期

4 袁小明;程时杰;文劲宇;;储能技术在解决大规模风电并网问题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01期

5 岳涵;郑宽;于洋;张雪敏;汤伟;吴珂鸣;刘洋;;大规模双馈风电接入对东北电网稳定性的影响[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3年04期

6 汤奕;赵丽莉;郭小江;;风电比例对风火打捆外送系统功角暂态稳定性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20期

7 于强;孙华东;汤涌;赵兵;顾卓远;;双馈风电机组接入对电力系统功角稳定性的影响[J];电网技术;2013年12期

8 杨之俊;吴红斌;丁明;刘静;;故障时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年01期

9 郝正航;余贻鑫;;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影响[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年03期

10 林俐;杨以涵;;基于扩展等面积定则的含大规模风电场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健;张建华;辛付龙;;双馈电机电压跌落暂态过程分析[J];大电机技术;2012年03期

2 刘忠仁;刘觉民;邹贤求;吕立召;祖映翔;;电池系统对风电并网引起的频率波动控制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1年06期

3 盛超;曾杰;郝正航;曾沅;;含双馈风电场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2年01期

4 凡鹏飞;张粒子;谢国辉;;充裕性资源协同参与系统调节的风电消纳能力分析模型[J];电网技术;2012年05期

5 胡书举;赵栋利;赵斌;许洪华;;双馈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特性的试验研究[J];高电压技术;2010年03期

6 韩松;徐政;武诚;;利用相关分析的区间振荡振型快速估计方法[J];高电压技术;2011年02期

7 梁亮;李建林;惠东;;大型风电场用储能装置容量的优化配置[J];高电压技术;2011年04期

8 金宇清;赵泽;鞠平;吴峰;;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的参数辨识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1年07期

9 贾宏杰;王磊;;含大规模风电场的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性研究[J];电网技术;2012年10期

10 陈阔;吴应林;鹿建成;;风电场并网的暂态稳定性分析[J];电源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卢芸;赵永来;;基于风电场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的研究[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3年

2 肖辉;刘会金;周文杰;刘艳飞;刘永峰;;DFIG风电场接入电网的谐波分析[A];201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四分册)[C];2013年

3 郭为民;魏强;唐耀华;;一种可在特高压或风电大量接入后减少旋转备用的新方法[A];智能化电站技术发展研讨暨电站自动化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文科;杨洪耕;李坦;;一种新型储能结构及其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应用[A];第七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冠;特高压半波长输电技术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凡鹏飞;风电并网电力系统充裕性决策模型和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3 苏凯;基于遗传算法的决策空间离散分布约束优化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4 赵高强;大规模风电项目开发及并网运营优化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5 王磊;风电场并网小扰动稳定性分析及脱网事故初探[D];天津大学;2012年

6 匡洪海;分布式风电并网系统的暂态稳定及电能质量改善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李季;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的分岔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8 董安有;我国解决风电充风的组合途径及优化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9 赵新;电励磁直驱风力发电机并网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10 张明理;含高比例风电的远距离输电系统暂态稳定性与协调控制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磊;风力发电对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陆振纲;直驱型风力发电机组网侧变流器低电压穿越及电压不平衡运行仿真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年

3 曲艺;风电接入对系统暂态稳定的影响及低压穿越能力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4 孙凤;基于滑差可调绕线式异步发电机的风电场的暂态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5 李新;基于DSP的风力发电并网型逆变器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6 陈俊;风力发电机低压穿越策略仿真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7 孔飞飞;基于电网调度的风电场蓄电池储能系统建模与控制[D];新疆大学;2012年

8 唐凡;改善双馈风电场并网电压稳定性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9 雷虹云;并网风电场对电力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10 马佳骝;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建模和运行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小明;;长线路弱电网情况下大型风电场的联网技术(英文)[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7期

2 关宏亮;赵海翔;王伟胜;戴慧珠;杨以涵;;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功能及其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10期

3 孙士云;束洪春;于继来;;单相重合时序对特高压交直流并联系统暂稳影响的机理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10期

4 黄学良;刘志仁;祝瑞金;杨增辉;周赣;王朝明;季振亚;;大容量变速恒频风电机组接入对电网运行的影响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4期

5 郝正航;余贻鑫;;双馈风电机组机电耦合与轴系稳定的分析与辨识[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3期

6 陈霞;林卫星;孙海顺;文劲宇;李乃湖;姚良忠;;基于多端直流输电的风电并网技术[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7期

7 程时杰,文劲宇,孙海顺;储能技术及其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气应用;2005年04期

8 汪宁渤;丁坤;陟晶;马彦宏;王建东;;风电火电打捆联合外送是解决风电市场瓶颈的有效途径[J];电力技术;2010年Z2期

9 薛禹胜;EEAC与直接法的机理比较(三)定性判稳与定量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13期

10 雷亚洲;与风电并网相关的研究课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侯佑华;内蒙古电网大规模风电入网的运行分析及调度方案设计[D];天津大学;2010年

2 迟永宁;大型风电场接入电网的稳定性问题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曲艺;风电接入对系统暂态稳定的影响及低压穿越能力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2 侯红景;基于双馈感应发电机的风电场并网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新;吴文宣;林因;蔡金锭;;基于功角稳定指标的紧急控制装置切机策略研究[J];电力与电工;2012年03期

2 洪佩孙;转子角与功率角——关于功角稳定分析时系统有关电量的正确选用[J];江苏电机工程;2003年02期

3 韩文,韩祯祥;一种判别电力系统电压稳定和功角稳定的新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7年06期

4 刘光晔;杨以涵;;电力系统电压稳定与功角稳定的统一分析原理[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13期

5 竺炜;谭喜意;唐颖杰;周有庆;;用于功角稳定控制的发电机动态模型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13期

6 奚江惠,肖昌育,肖达强,凌卫家,梁虹;与川渝互联后华中500kV电网稳定运行分析[J];华中电力;2002年S1期

7 刘道伟;韩学山;杨明;吴萌;王虹富;董毅峰;;基于全参量灵敏度的电网静态稳定实用判据[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07期

8 竺炜;陶琼;周有庆;;基于弹性力学空间映射的发电机静态功角稳定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19期

9 刘静琨;李勇;张宁;刘楠;陈国强;;基于典型故障集的暂态功角稳定近似判别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年14期

10 刘哲;贾宏杰;;一种暂态功角稳定故障损失估计方法[J];天津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竺炜;谭喜意;唐颖杰;;用于功角稳定控制的发电机动态模型分析[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顾卓远;基于响应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丽;电力系统电压稳定与静态功角稳定分析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851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4851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5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