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光伏发电系统运行模式无缝切换控制策略

发布时间:2018-02-07 09:30

  本文关键词: 光伏逆变器 电压型控制 下垂控制 无缝切换 出处:《电网技术》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传统独立光伏发电采用电压型控制,并网光伏发电采用电流型控制,无法实现运行模式的无缝切换。为此,提出光伏发电系统在2种运行模式下都采用电压型控制,避免控制策略切换所引起的冲击。针对光伏发电系统的特点,分别设计了光伏逆变器在孤岛运行、并网运行及模式切换时的下垂控制策略。将下垂控制进行改进,通过动态平移下垂曲线,使光伏逆变器并网运行时能够始终输出最大有功功率,抑制不同情况下的功率偏移,同时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孤岛运行时能够跟踪电网运行状态,减小并网瞬间的冲击。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均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光伏逆变器在孤岛模式及并网模式都能够满足稳态运行要求,模式切换暂态过程平滑无冲击。
[Abstract]:Traditional independent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adopts voltage-mode control,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generation adopts current-mode control, so it can not realize seamless switching of operation mode. Therefore, voltage mode control is proposed fo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in both operation mod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the droop control strategy of photovoltaic inverter in islanding operation, grid-connected operation and mode switching is designed, and the droop control is improved. Through the dynamic translation of the droop curve, the photovoltaic inverter can always output the maximum active power in grid-connected operation, restrain the power deviation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maintain the DC bus voltage stability, and track the power grid operation state while the isolated island opera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The photovoltaic inverter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teady operation in islanding mode and grid-connected mode. The transient process of mode switching is smooth without impact.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分类号】:TM6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玉斌;王广柱;;基于开关电容技术的新型交流PWM开关及其在微电网模式切换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12期

2 王晓寰;张纯江;;分布式发电系统无缝切换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2期

3 肖朝霞;王成山;王守相;;含多微型电源的微网小信号稳定性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06期

4 王成山;李鹏;;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与挑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2期

5 张建华;苏玲;陈勇;苏静;王利;;微网的能量管理及其控制策略[J];电网技术;2011年07期

6 黄杏;金新民;童亦斌;梁建钢;;具有快速并网功能的微网系统控制策略[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7 赵冬梅;张楠;刘燕华;张旭;;基于储能的微网并网和孤岛运行模式平滑切换综合控制策略[J];电网技术;2013年02期

8 郑永伟;陈民铀;李闯;徐瑞林;徐鑫;;自适应调节下垂系数的微电网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07期

9 张纯;陈民铀;王振存;;微网运行模式平滑切换的控制策略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年2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巍;赵云军;;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的思考[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年04期

2 曾凯文;文劲宇;;未来电网设备形态[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3 刘生辉;王克英;廖颜深;;智能开关柜操控装置Modbus-RTU通讯协议的设计[J];电测与仪表;2010年07期

4 黄南天;徐殿国;刘晓胜;林琳;;基于模式相似性测度的电能质量数据压缩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10期

5 肖朝霞;方红伟;;含多分布式电源的微网暂态稳定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S1期

6 梅华;朱茳;崔磊;;基于多代理的智能配电网信息系统[J];电力建设;2012年03期

7 秦睿;汪红燕;葛智平;黄永卫;杨萍;;甘肃虚拟智能园区建设的关键技术[J];电力建设;2012年06期

8 李振杰;袁越;;智能微网——未来智能配电网新的组织形式[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7期

9 王康;葛晓慧;辛焕海;甘德强;;基于牛顿—拉夫逊法的光伏面板模型参数计算[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20期

10 姚志垒;肖岚;何流;魏星;;带整流性负载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朝霞;方红伟;;微型电网暂态稳定分析[A];天津市电机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肖朝霞;方红伟;张献;;智能微电网研究综述[A];天津市电机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庄伟;牟龙华;;智能配电网信息物理融合保护系统的研究[A];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黎鹏;于建成;迟福建;李盛伟;;基于注入边界约束的风、光、储微电网系统储能容量选取方法[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苏适;翟伟翔;;智能微网中恒进线功率控制的设计及应用[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赵耀;赵庚申;程如岐;郭天勇;;微网中直流母线能量优化利用方法的研究[A];2012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谢宁;罗安;马伏军;陈燕东;帅智康;;光伏电站与配电网谐波交互影响[A];分布式发电、智能微电网与电能质量——第三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吴盛军;袁晓冬;;微网的电能质量试验研究[A];分布式发电、智能微电网与电能质量——第三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陈国华;;应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智能配电系统规划[A];2012输变电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胡立峰;袁媛;宋海连;;微网特性与小信号稳定性研究[A];虚拟运营与云计算——第十八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玲;微网控制及小信号稳定性分析与能量管理策略[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雷之力;微网谐波振及电压暂降的评估与控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张颖媛;微网系统的运行优化与能量管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4 杨彦;基于博弈论的考虑输电网络约束电力市场均衡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刚;促进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政府责任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6 黄碧斌;直流型分布式发电(储能)系统模型分析与暂态仿真[D];天津大学;2011年

7 金强;分布式电源故障特性分析及微电网保护原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周金辉;基于价值评估的含大规模风电的电力规划[D];天津大学;2012年

9 孟晓芳;基于虚拟技术的农村电力网规划方法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10 徐立中;微网能量优化管理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嵘;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逆变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刘海龙;新能源技术与微电网能量管理算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3 田军;分布式发电系统储能优化配置[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4 马向东;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及智能电网对供电营销的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赵巧云;基于光伏发电微源的微网动态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邱正美;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络重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王娜;面向电网公司的光伏电站监视系统的设计[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琢玲;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动态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9 康文文;面向智能配电网的快速故障检测与隔离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唐志伟;基于高级量测体系和J2EE的互动智能用电管理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理博;赵争鸣;刘建政;王健;袁立强;;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单级式三相光伏并网系统[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01期

2 王成山;肖朝霞;王守相;;微网中分布式电源逆变器的多环反馈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2期

3 陈达威;朱桂萍;;低压微电网中的功率传输特性[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7期

4 丘东元;张波;;开关电容变换器组成原理及发展趋势[J];电气应用;2007年09期

5 曹陆萍;沈国桥;朱选才;徐德鸿;;单相并网逆变器功率控制的实现[J];电力电子技术;2007年09期

6 王松岑;于坤山;汤广福;;10kV固态电源切换开关的研制[J];电力电子技术;2008年03期

7 杨子龙;伍春生;王环;;三相并网/独立双模式逆变器系统的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01期

8 王建;李兴源;邱晓燕;;含有分布式发电装置的电力系统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24期

9 鲁宗相;王彩霞;闵勇;周双喜;吕金祥;王云波;;微电网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19期

10 王成山;肖朝霞;王守相;;微网综合控制与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佳欢;微网经济运行优化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2 陶晓峰;分布式互补能源微网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Maxim推出无缝切换的单电感、H桥、升/降压DC-DC转换器MAX8625A[J];电子与电脑;2008年07期

2 王辉;发电厂及变电站二次设备分布式直流电源系统探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年07期

3 林旭成;杨苹;吕茵;;基于DSP控制的双模式逆变系统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1年02期

4 裴玮;李澍森;李惠宇;唐西胜;程军照;左文霞;;微网运行控制的关键技术及其测试平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1期

5 吴通华;郑玉平;张哲;窦乘国;;单通道条件下纵差和纵联保护无缝切换机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7期

6 王晓寰;张纯江;丁峰;;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切换暂态过程分析[J];电网技术;2010年07期

7 姚志垒;王赞;肖岚;严仰光;;一种新的逆变器并网控制策略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18期

8 纪明伟;张兴;杨淑英;;基于电压源逆变器的微电网控制策略[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1期

9 刘志良;;固态切换开关SSTS在化工企业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1年04期

10 过亮;许爱国;谢少军;;间接电流控制独立/并网双模式逆变器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周彦;段善旭;刘飞;殷进军;刘邦银;;一种三相光伏并网系统的双模运行控制策略[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孔宪国;;微网的潮流控制策略浅析[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海龙;古蔺电网实现无缝切换运行[N];国家电网报;2009年

2 通讯员 夏志红 张喜平 李何璇;中山220千伏变电站数字化改造通过鉴定[N];中国电力报;2010年

3 记者 麦佩纳 通讯员 肖军;盛会重要场所通过极端用电考验[N];南宁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雷彬;优酷推新客户端爱酷mini 智能遥控提升用户精细化体验[N];通信信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沈国桥;燃料电池并网逆变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杜燕;微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及组网特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3 钟诚;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双向逆变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琦;微电网无缝切换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2 叶益青;并网/独立双模式双降压式半桥逆变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3 过亮;独立/并网双模式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4 王彦;太阳能光伏发电双模式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姚志垒;基于DSP控制的串并组合式逆变器及并网控制策略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6 张欢;LCL滤波的光伏并网系统控制及孤岛检测[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蒋冀;含储能单元的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周彦;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及切换控制技术[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岳建房;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控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10 高俊营;小型并网光伏逆变器综合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940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4940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8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