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激励磁铁数对压电俘能器输出性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 压电俘能器 旋转激励 磁铁间距 输出电压 出处:《光学精密工程》2014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考虑现有旋转发电机无法适应高/匀速旋转运动且振动冲击/噪音大、可靠性低等弊端,提出了一种由旋转磁铁激励的压电俘能器,并从理论及试验两方面研究了旋转磁铁数量(间距)对激振力及压电振子发电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确定的情况下,存在使激振力最大的最佳旋转磁铁间隙比(磁铁直径与相邻磁铁间距离之比);间隙比为2时的激振力幅值为间隙比为0和4时的6.2倍。采用2,12,24个旋转磁铁激励发电时,电压-转速特性曲线中均存在多个使输出电压出现峰值的最佳转速,其中最大峰值电压及其所对应的最佳转速分别为29.4,87.2,28.4V和1 282.5,707.5,2451r·min-1;12个旋转磁铁激励的最大输出电压为其它两种情况的3倍。此外,压电振子一次激励所生成电能(波形数量及幅值)还与旋转磁铁数量及转速有关。2个旋转磁铁在低转速时仅能激励出1个较大幅值电压波形,而高转速时可生成4个幅值较大的自由振荡波形;12个磁铁在任何转速下都仅能激励出1个电压波形。实验显示动磁铁数量是影响旋转压电俘能器发电量及输出功率的关键要素。
[Abstract]:Considering that the existing rotary generator can not adapt to the high / uniform rotational motion, the vibration shock / noise is high and the reliability is low, a piezoelectric energy capture driven by rotating magnet is proposed. The effects of the number of rotating magnets (spacing) on the excitation for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iezoelectric oscillator are studied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There exists an optimum gap ratio of rotating magnets (the ratio of the diameter of the magnet to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adjacent magnets and the gap ratio of 2:00) is 6.2 times that of the gap ratios of 0 and 4:00. In the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voltage-rotational speed, there are many optimal rotational speeds which make the output voltage peak. The maximum peak voltage and its corresponding optimum rotational speed are 29.4V 87.2N 28.4V and 1 282.5N 707.5N 2451r 路min-1,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output voltage of 12 rotating magnets is three times that of the other two cases. The electric energy (waveform number and amplitude) generated by the single excitation of piezoelectric vibrator is also related to the number and speed of rotating magnets. Two rotating magnets can only excite one large amplitude voltage waveform at low rotational speed. At high rotational speed, 4 free oscillation waveforms with larger amplitude can be generated, and only one voltage waveform can be excited by 12 magnets at any rotational spe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moving magnets is the key factor affecting the power generation and output power of rotary piezoelectric energy capture devices.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1277166,No.51377147,No.51075371) 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资助项目(No.2013R404066,No.2013R404071)
【分类号】:TM6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阚君武;王淑云;彭少锋;张忠华;曾平;程光明;付晓庆;;多振子压电发电机的输出特性[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09期
2 闫世伟;杨志刚;罗洪波;菅新乐;廖志勇;;TPMS用压电发电装置研究[J];压电与声光;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征;万杰;阚君武;王淑云;杨志刚;程光明;;基于流固耦合作用的压电液压振动俘能器[J];光学精密工程;2012年05期
2 崔岩;王飞;董维杰;姚明磊;王立鼎;;非线性压电式能量采集器[J];光学精密工程;2012年12期
3 王淑云;阚君武;王鸿云;凌荣华;杨振宇;蒋永华;张忠华;;基于圆弧限位的压电发电装置[J];光学精密工程;2013年02期
4 尚正国;李东玲;温志渝;赵兴强;;硅基氮化铝薄膜风致振动MEMS能量采集单元[J];光学精密工程;2013年12期
5 刘祥建;陈仁文;侯志伟;;蒲公英状压电振动能量收集装置宽频带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14年07期
6 李艳华;肖文光;;采用低频配置的新型胎压监测系统设计[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7 龚俊杰;阮志林;李康超;边义祥;;新型多层悬臂梁压电发电装置发电性能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4年05期
8 阚君武;于丽;王淑云;李洋;陈一峰;金贤芳;;旋磁激励式压电悬臂梁发电机性能分析与试验[J];机械工程学报;2014年08期
9 李艳华;肖文光;;新型双向胎压监测传感器模块研究与开发[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10 霍新新;褚金奎;韩冰峰;姚斐;;基于多个压电换能器的接口电路[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徐文超;基于延迟线型声表面波传感器的无源胎压监测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赵子超;多振子串联压电发电装置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凌荣华;磁力耦合式压电振动俘能器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4 阮志林;新型多层悬臂梁压电发电装置的发电性能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5 曾一致;振动能量收集器优化设计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彬;温志渝;温中泉;董媛;;振动式微型发电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微纳电子技术;2007年05期
2 刘路,解晶莹;微能源[J];电源技术;2002年06期
3 阚君武;唐可洪;王淑云;杨志刚;贾杰;曾平;;压电悬臂梁发电装置的建模与仿真分析[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01期
4 季宏丽;马勇;裘进浩;姜皓;沈辉;朱孔军;;高效压电能量回收系统的优化设计(英文)[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12期
5 贺学锋;温志渝;温中泉;;压电式振动发电机的建模及应用(英文)[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06期
6 陆杰;高明煜;余厉阳;;基于压电陶瓷发电的轮胎压力监测系统设计[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7 谢涛;袁江波;单小彪;陈维山;;多悬臂梁压电振子频率分析及发电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8 褚金奎;杜小振;朴相镐;;压电发电微电源国外研究进展[J];压电与声光;2008年01期
9 曾平;佟刚;程光明;杨志刚;唐可洪;阚君武;;压电发电能量储存方法的初步研究[J];压电与声光;2008年02期
10 李威 ,尹术飞;TPMS的无源化发展方向研究[J];重型汽车;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富春,屠丽华;用于三相电度表检定的交流发电机输出电压自动稳定方法[J];电测与仪表;1983年03期
2 方佩敏;输出电压可编程的控制器AIC1566[J];电子世界;2000年04期
3 ;高精度稳频稳压电源装置[J];电测与仪表;1980年05期
4 常研明;;介绍避免可控硅稳压电源开机时输出电压大幅度过冲的办法[J];家电科技;1991年01期
5 任笑慧;微功耗升压式开关电源MIC2141[J];今日电子;2001年09期
6 孙云鹏;;交流测速机的输出电压与外连阻抗[J];微电机;1983年02期
7 聂水湘;一起移动电站输出电压失控故障分析[J];移动电源与车辆;2005年01期
8 陈茹梅 ,刘书明 ,郭建硕;TPS54350在信号处理系统中的应用[J];今日电子;2005年08期
9 方佩敏;;具有排序及跟踪功能的LDO[J];今日电子;2006年06期
10 ;Intersil推出业内首款I~2C控制型升压-降压稳压器,支持“动态”输出电压编程[J];电子设计工程;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娟;李强;;交-交变频器输出电压分析的Matlab方法[A];第十一届全国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朱军峰;王智慧;孙跃;;CPT系统输出稳压控制技术研究[A];四川省电工技术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汪人先;;配电器电源的技术要求和检验[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夏冬;;浅析中达ES3000整流模块电路原理分析[A];通信电源新技术论坛——2008通信电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卫平;张晓强;张瑞;刘元超;赵徐森;;PT并联的实验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张昊然;陈乾宏;钱海;;E类变换器输出电压控制方法及其特性的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汤觅;覃荣震;;一种前馈控制的DC-DC PWM升压转换器[A];四川省电子学会半导体与集成技术专委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周华忠;刘惠康;胡志群;;双三电平逆变器及其仿真[A];冶金企业自动化、信息化与创新——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建网30周年论文集[C];2007年
9 林继江;;一种用于低温等离子和电除尘的三相电源[A];第十一届全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潘磊;姜学东;汪至中;刘勇;胡小吐;;高压开关电源的设计[A];第十届全国电除尘、第二届脱硫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疆 张扬;微机ATX电源的+3.3V电源[N];电子报;2003年
2 河北 刘瑞玺;具有软启动功能的稳压电源[N];电子报;2006年
3 成都 胥绍禹;自动跟踪正负0~30V稳压电源[N];电子报;2006年
4 陕西 小文;多倍压整流电路的原理及其应用[N];电子报;2006年
5 西安 屈朋伟 李辉;用AT89S51控制可记忆连续可调稳压电源[N];电子报;2007年
6 四川 郝一兵;品胜TS—FC009锂电充电器维修与改进[N];电子报;2007年
7 江苏 丁德勤;TSD、SVC系列500~3500VA型全自动交流稳压器原理与故障速修[N];电子报;2007年
8 江西 尹石荪;交流净化稳压电源原理与维修[N];电子报;2004年
9 山东 姜春来 杨玉民;电动自行车快速充电器[N];电子报;2004年
10 四川 钟荣;用TL431制作直流稳压电源[N];电子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孟;单相400Hz中频电压源逆变器的输出控制及其并联运行控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2 邓文浪;双级矩阵变换器及其控制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马海啸;基于双BUCK拓扑的静止变流器和串联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4 洪峰;双降压式半桥逆变器及输出并联型组合变换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5 程荣仓;高功率密度DC/DC模块电源研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6 姜旭;H桥级联式SSSC主电路拓扑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7 余华;内嵌LDO的电流型PWM DC-DC变换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许湘莲;基于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的STATCOM及其控制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罗泠;数字化在线式UPS的研究和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韩金刚;基于不对称结构的新型多电平变换器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孝辉;具有I~2C接口输出电压可编程DC-DC转换器XD7342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2 杨红;医用X光机高压直流电源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王俊;宽输出电压范围的功率因数校正器研究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
4 张磊;一种升压式PFM DC-DC电源管理芯片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张剑峰;稳压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D];天津大学;2007年
6 刘伯华;输入不对称条件下矩阵变换器双电压控制策略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7 刘阳;高性能无片外电容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设计[D];吉林大学;2012年
8 木红柳;汽车空调系统中SEPIC电路的研究与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9 邓印武;带LDO的PFM升压DC/DC转换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10 巩怀青;一种BiCMOS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研究与设计[D];东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044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504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