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电力系统低频振荡中的内共振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15 21:22

  本文关键词: 低频振荡 模态分析 模式相互作用 内共振 非线性相互作用 出处:《电网技术》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内共振是非线性多自由度系统自由振荡的种重要现象。基于内共振机理分析了电力系统低频振荡中的非线性因素影响和模式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系统方程中的非线性项使得模式之间不能完全解耦,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当频率关系合适时,非线性项使得被影响模式发生强迫振荡。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分析中要主要关注1:2和1:1内共振,并分析了电力系统中内共振发生的条件。仿真了内共振的具体算例,验证了所提出的内共振条件。内共振导致不同振荡模式间出现很强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使得系统的动态行为和线性化系统模态分析的结果存在很大差异,为电力系统中弱阻尼局部模式引发区间振荡等非线性特殊现象的分析提供了种新的机理和思路。
[Abstract]:Internal resonance is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in the free oscillation of nonlinear multi-degree-of-freedom systems. 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internal resonance, the influence of nonlinear factors and the nonlinear interaction between modes in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of power system are analyzed. The nonlinear term makes it impossible to decouple the modes completely, There exists nonlinear interaction. When the frequency relation is suitable, the nonlinear term causes forced oscillation in the affected mode. In the analysis of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in power system, the internal resonance of 1: 2 and 1: 1 should be mainly concerned. The conditions of internal resonance in power system are analyzed. An example of internal resonance is simulated to verify the proposed condition. Internal resonance leads to strong nonlinear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oscillation modes.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the system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results of the modal analysis of the linearized system, which provides a new mechanism and thought for the analysis of nonlinear special phenomena such as interval oscillation caused by the weak damping local mode in the power system.
【作者单位】: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电机系);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07043)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科技项目(K-ZD2012-015)~~
【分类号】:TM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一平;闵勇;陈磊;;多机电力系统强迫功率振荡稳态响应特性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22期

2 邓集祥,赵丽丽;励磁调节器对模态非线性相关作用的影响[J];电网技术;2005年01期

3 魏军强;;非线性分歧理论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08年S1期

4 顾丽鸿;周孝信;陶洪铸;严剑峰;;局部弱联诱发互联电网强迫振荡机制分析[J];电网技术;2010年12期

5 高磊;张文朝;濮钧;赵红光;郭强;卜广全;;华北-华中-华东特高压联网大区模式下低频振荡模式的频率特性[J];电网技术;2011年05期

6 宋墩文;杨学涛;丁巧林;马世英;李柏青;王青;;大规模互联电网低频振荡分析与控制方法综述[J];电网技术;2011年10期

7 马静;王彤;彭明法;贾京华;王铁强;王增平;杨奇逊;;基于区间模型和二阶摄动理论的低频振荡模态分析方法[J];电网技术;2012年10期

8 赵雅博;张毅威;陈磊;闵勇;;电力系统机电振荡的非线性现象[J];电网技术;2012年10期

9 刘贵富;卢继平;徐玉韬;;低频振荡模式在线辨识的最小平均M估计自适应滤波算法[J];电网技术;2012年10期

10 陈予恕,杨彩霞,吴志强,陈芳启;具有平方、立方非线性项的耦合动力学系统1∶2内共振分岔[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1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集祥;向量场正则形理论在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邓集祥,赵丽丽;大干扰下主导低频振荡模式作用的再研究[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邓集祥;张新宇;;电压崩溃模型中的Hopf分歧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袁红斌;张元波;崔国有;;浅谈电力系统低频振荡[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5 胡思;黄琦;井实;易建波;;基于EMD的WVD分布方法在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监测中的应用[J];电测与仪表;2012年05期

6 彭震;杨志安;;Winkler地基梁在温度场中受简谐激励的主共振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3期

7 彭震;杨志安;;Winkler地基梁在温度场中受简谐激励的1/3次亚谐共振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4期

8 彭震;杨志安;;Winkler地基梁在温度场中受简谐激励3次超谐共振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5期

9 邓集祥,胡浩;含统一潮流控制器的电力系统分歧现象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6期

10 邓集祥;纪晶;邓斌;;基于复合模式的电力系统超低频振荡产生机理[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军;陈予恕;;轴系不对中弯扭耦合共振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2 张利娟;李欣业;张华彪;;陀螺系统的受迫振动及其时滞反馈控制[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3 戴余良;俞科云;王世明;苗海;;潜艇水下运动的分叉特性分析[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刘文光;陈国平;;含裂纹平板的振动特性及裂纹扩展分析[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下册[C];2011年

5 李欣业;张华彪;;1:1内共振耦合范德波振子的主参数共振及其时滞反馈控制[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刘丽丽;金栋平;胡海岩;;状态保持阶段绳系卫星的混沌运动[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陈予恕;;关于动力学和工程非线性动力学的内容结构[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李欣业;张华彪;杨彦龙;;1∶1内共振耦合范德波振子的主参数共振及其时滞反馈控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季颖;毕勤胜;;参外联合激励复合非线性振子的分岔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李韶华;杨绍普;司春棣;;二维非线性车路系统动力响应[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清华;轴承—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与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科;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分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郑松;几类时滞复杂动力网络的同步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4 唐有绮;轴向运动梁和面内平动板横向振动的建模与分析[D];上海大学;2011年

5 闫志勇;复杂转子系统动力学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张耀强;陀螺仪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特性及稳定性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茅晓晨;四维时滞神经网络的动力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8 郑远广;含时滞的奇异摄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9 李青;充液挠性系统动力学分析及在航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10 朱为国;矩形薄板非线性热、磁弹性振动与混沌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珊珊;分岔理论在风电系统电压稳定分析中的应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窦苏广;非线性系统的实验建模和频域识别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光明;基于Gabor变换和盲信号分离的信号降噪技术及应用[D];石家庄铁道学院;2010年

4 孙立莹;基于Duffing-Holmes混沌系统的弱信号检测方法及应用[D];东北电力大学;2011年

5 徐昊;综合负荷模型对多机系统小扰动稳定的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赵光曦;偏心索风致振动的稳定性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亚龙;神经元及其网络的一些动力学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曹文晖;基于Duffing振子和小波变换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D];中南大学;2011年

9 覃智贤;基于广域同步信息的低频振荡解列策略[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周振;基于能量有限元的柔性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健;郭星辉;郭明涛;颜云辉;;复合材料薄壁圆柱壳动态弹性模量的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2期

2 邓集祥;纪晶;邓斌;;基于复合模式的电力系统超低频振荡产生机理[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8期

3 郭成;李群湛;;基于改进PSO算法的SSSC广域阻尼控制器设计[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1期

4 赵跃宇;李永鼎;王连华;康厚军;;悬索的超谐波共振与1:3内共振分析[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7年02期

5 胡国根,彭志炜;研究电力系统电压动态稳定性的一种新方法(上)——分析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21期

6 邓集祥,马景兰;电力系统中非线性奇异现象的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22期

7 彭志炜,胡国根;研究电力系统电压动态稳定性的一种新方法(下)──实例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22期

8 檀斌,薛禹胜;多机系统混沌现象的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02期

9 薛禹胜,周海强,顾晓荣;电力系统分岔与混沌研究述评[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16期

10 刘永强,严正,倪以信,吴复立;基于电路模型的电压崩溃机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戚军;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时滞阻尼控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朋超;郭清滔;康积涛;李爱武;李林;罗智慧;;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山东电力技术;2009年05期

2 陈舟,刁勤华,陈寿孙,张中华,,倪以信;水力系统模型对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分析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7期

3 程磊;晁勤;秋向飞;李宁;;两种电力系统稳定器(PSS)的优化设计仿真[J];电力标准化与技术经济;2007年06期

4 袁红斌;张元波;崔国有;;浅谈电力系统低频振荡[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刘晓鹏,吕世荣,郭强,夏道止;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稳定极限的直接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10期

6 邓集祥,马景兰;电力系统中非线性奇异现象的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22期

7 石磊,谈顺涛,王光;电力系统低频振荡频率的快速估计算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2年12期

8 马景兰,朱维新,张永丽,王伟;电力系统非线性奇异现象的研究[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2年02期

9 蒋文林 ,潘慧梅 ,郭玉恒;低频振荡与系统联网对策[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10 肖友强;杨劲松;;低频振荡的产生原因分析[J];云南电力技术;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振;屈瑞谦;杨德昌;;区域间低频振荡在线监测方法研究综述[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李强;袁越;;浅谈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产生机理、分析方法及抑制措施[A];江苏省电工技术学会成立十周年庆典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叶红权;林涛;;改进Prony算法在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分析中的应用研究[A];中南七省(区)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二届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凯;;云南电网低频振荡安全预警及辅助决策系统构建方案[A];2007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闫朝;艾欣;朱维新;王瑞欣;;应用SVC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潘晓杰;任冲;;现代控制技术在抑制低频振荡中的应用[A];中南七省(区)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二届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任冲;刘涤尘;潘晓杰;雍志娟;倪晓东;;现代控制技术在抑制低频振荡中的应用[A];2006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肖驰;刘玉田;;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检测的实时滤波算法[A];2006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郑静媛;张国华;;基于模态分析法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马军;黄华伟;张彦敏;李志军;;电力系统稳定器设计与仿真[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赵琳;楚雄供电局开展抑制低频振荡应用科技项目研究[N];楚雄日报(汉);2011年

2 记者 曹琰 陈也清;华中公司特高压适应性研究项目通过评审[N];国家电网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司建楠;实时分析系统为智能电网提供稳定支撑[N];中国工业报;2010年

4 河南 万建华;功放电路不宜采用浮地供电[N];电子报;2003年

5 本版编辑 中电普瑞 黄迎迎;串补技术提高输电灵活性[N];国家电网报;2008年

6 记者王茜;北京电网启动实时动态监测系统建设[N];华北电力报;2009年

7 王长宏;四川电网运行可视化 能排故障可预警[N];科技日报;2009年

8 清华大学退休教师 王仲鸿;示范工程向三华特高压同步网提出四问题[N];中国能源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科;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分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宫璇;多重扰动下大电网低频振荡预警体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刘志坚;基于电气剖分网络的阻尼特性与低频振荡抑制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杨慧敏;区域电网低频振荡特性分析与抑制方法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高红亮;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戚军;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时滞阻尼控制[D];浙江大学;2009年

7 郭成;基于量测及计算智能的电力系统阻尼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徐东杰;互联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分析方法与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4年

9 王铁强;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共振机理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10 李红梅;逆变器供电异步电动机低频振荡及转矩脉动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明哲;基于SSI理论的电力系统参数辨识与检测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1年

2 张丽;华中区域电网低频振荡分析及控制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黄波;基于遗传算法的以△ω为反馈信号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励磁控制方法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4 杨艳;负荷特性对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影响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4年

5 韩志勇;电力系统共振机理低频振荡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6 郑禄;地方电网低频振荡抑制的方案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7 马燕峰;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协调稳定控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4年

8 刘璐;密集型固有振模电力系统模态不稳定现象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9 徐东杰;Prony分析在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研究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10 李凌志;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式分析和阻尼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5139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5139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a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