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新型高压内双馈风力发电机及其电磁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6 20:21

  本文关键词: 内双馈风力发电机 辅助绕组 高压大容量 电磁特性 出处:《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2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满足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的高压大容量需求,文中提出一种新型高压内双馈风力发电机,定子上有两套绕组,主绕组输出高电压到电网,辅助绕组输出的低电压为转子变流器的输入电压。阐述了该发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励磁启动方式,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发电机的电磁性能进行了仿真与分析,并进行了样机试验。仿真结果与样机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风速情况下,高压内双馈风力发电机辅助绕组端可为变流器提供稳定的低压电源,并且定子端可获得频率稳定的电压输出,满足了双馈风力发电机的高压和大容量要求。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 of high voltage and large capacity of megawatt class wind turbine, a new type of high voltage internal doubly-fed wind turbine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re are two sets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and the main winding outputs high voltage to the power network. The low voltage output of the auxiliary winding is the input voltage of the rotor converter. The structure, working principle and excitation start mode of the generator are described. The electromagnetic performance of the generator i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prototyp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auxiliary windings of high voltage internal doubly-fed wind turbine can provide a stable low-voltage power supply for the converter under different wind speeds. The stator end can obtain stable voltage output, 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 voltage and large capacity of doubly-fed wind turbine.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TM3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凤阁;金石;张武;;基于无速度传感器的无刷双馈风力发电机直接转矩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12期

2 张新凯;吴宇凤;段慧;;高压双馈风力发电机成为发展趋势[J];电机技术;2010年06期

3 迟永宁;王伟胜;刘燕华;戴慧珠;;大型风电场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15期

4 王伟;孙明冬;朱晓东;;双馈式风力发电机低电压穿越技术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23期

5 张宪平;;海上风电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气时代;2011年03期

6 刘观起,巩保峰,万军;内反馈串级调速电动机数学模型的建立和仿真[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王兵树;张晓东;郭晓原;;内反馈串级调速电机的近似数学建模与simulink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10年02期

8 周德贤;王一华;;晶闸管内反馈串级调速与高频斩波串级调速对比[J];电机与控制应用;2007年02期

9 杨淑英;孙灯悦;陈刘伟;张兴;;基于解析法的电网故障时双馈风力发电机电磁暂态过程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S1期

10 欧阳金鑫;熊小伏;;计及转子励磁控制的双馈感应发电机短路电流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3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帆;李国庆;张宇阳;张万林;;双馈感应风电机组建模控制仿真[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石立宝;徐政;;大规模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并网的动态仿真模型与初始化[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8年03期

3 蔺红;晁勤;荆剑;;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的并网控制[J];电测与仪表;2010年02期

4 蔺红;晁勤;;等值损耗功率法在风电场等值计算中的应用[J];电测与仪表;2011年08期

5 张坤;毛承雄;陆继明;王丹;黄辉;;基于储能的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的功率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7期

6 蔚兰;陈国呈;曹大鹏;吴国祥;陈宇晨;;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网侧变换器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7期

7 王勇;张纯江;柴秀慧;高俊娥;杜翠;;电网电压跌落情况下双馈风力发电机电磁过渡过程及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12期

8 陈波;朱晓东;施涛;曲立楠;;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技术要求与实现[J];电气应用;2012年01期

9 倪林;袁荣湘;张菁;;可变频变压器在风电并网中的应用[J];电气应用;2012年07期

10 杨培宏;李洁;;电网故障下风力发电系统的暂态电压控制策略[J];大电机技术;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文亮;秦明;刘卫;;大规模储能技术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2 吴定会;李元龙;纪志成;;基于VisSim的SCIG风力发电系统建模与MPPT方法研究[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1)[C];2009年

3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s using Fuzzy Sliding Mode Control[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CDC)[C];2011年

4 张坤;陆继明;毛承雄;王丹;;基于储能的直驱风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5 文玉玲;晁勤;吐尔逊.依不拉音;;风电场继电保护适应性保护的探讨[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魏林君;迟永宁;赵建国;王伟胜;;双馈变速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控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谷峰;;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接入点的选择[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李付强;刘永奇;涂少良;徐华;王彬;;大规模风电并网对京津唐电网的影响和对策分析[A];2009年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赵建中;才洪全;边二曼;康春雷;杨兴华;郭剑;安宁;;黑龙江电网风电机组计算模型及鸡西地区风电场对电网影响的研究[A];2009年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梁宗泽;邹旭东;熊威;黄清军;陈鉴庆;童力;康勇;;基于撬棒保护的双馈发电机暂态电流分析[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敏;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钱军;考虑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贾俊川;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中双变流器优化联合控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4 蔚兰;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问题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郑刚;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姜萍;斩波串级调速系统自抗扰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7 崔杨;大规模风电场群联网的源网协调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8 张军伟;异步电动机高频斩波串级调速系统模型及特性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9 李辉;采用串联网侧变换器的双馈异步风力发电系统运行和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白永祥;省级调度中心风电场调度管理技术支持系统关键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建伟;风力发电机组暂态模型和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周志飞;考虑风速随机性的风电场电压相关问题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许珊珊;分岔理论在风电系统电压稳定分析中的应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智勇;双馈式风力发电系统低压穿越暂态优化控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杨先有;风电机组变桨距实验平台数字物理混合设计及仿真[D];湘潭大学;2010年

6 徐琼t,

本文编号:1539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539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9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