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电枢反应补偿原理的新型永磁同步电机

发布时间:2018-02-28 22:12

  本文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动机 磁饱和 电枢反应补偿 高转矩密度 出处:《电工技术学报》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中,电机中电枢反应将引起铁心磁饱和,并进而导致电机的输出转矩随转矩电流增长明显钝化。分析表明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永磁电机的磁动势平衡机制存在缺陷。本文提出在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上增设一套电流可控的交轴励磁绕组,用以补偿电枢反应磁动势的作用,保证负载变化时电机气隙磁场基本维持恒定。这种基于电枢反应补偿原理的新型永磁同步电机突破了磁饱和对电磁转矩的限制,为提高永磁同步电机转矩密度开辟了新途径。文中给出了一台新型电机样机的设计方案。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了通过补偿电枢反应磁动势提高电机转矩密度的有效性,并分析了该电机带不同负载运行时的转矩、效率特性及其与传统电机的区别。
[Abstract]:In the speed control system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armature reaction in the motor will cause magnetic saturation of iron core.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ain reason of this phenomenon is the defect of the balance mechanism of the magnetodynamic potential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motor. In this paper, it is put forward that the rotor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is in the rotor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Add a set of current-controllable AC-axis excitation windings, The new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armature reaction compensation has broken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magnetic saturation on the electromagnetic torque, which is used to compensate for the effect of armature reaction magnetoEMF, and to ensure that the air-gap magnetic field of the motor is basically constant when the load chang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orque density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 a new design scheme of PMSM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ncreasing motor torque density by compensating armature reactive magnetodynamic force is verified. The torque and efficienc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tor with different loads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otor and the traditional motor are analyzed.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TM3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浩东;陈阳生;邓志奇;;永磁同步电机常用齿槽配合的电磁振动[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慧娟,张奕黄;磁悬浮列车中直线发电机电枢绕组电阻和电感的计算[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廖自力,李长兵,纪象普;无刷直流电动机(BLDCM)数字控制系统在坦克电传动中应用的研究[J];兵工学报(坦克装甲车与发动机分册);1999年03期

3 何照照;马晓军;魏巍;;车载硅整流同步发电机瞬态仿真[J];车辆与动力技术;2010年03期

4 武志勇;郭宏;吕振华;钱浩;;基于遗传算法的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优化设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5 赵秋娣;;JQB2起动器配用自耦变压器各线段电流的一种新算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6 赵秋娣;姜淑荣;杨晓慧;;JQB_2型系列电机起动控制器设计[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7 柯以诺;;永磁同步电机传动系统在电动车辆上的应用[J];大功率变流技术;2009年05期

8 何思源;符敏利;杨金霞;;定子斜槽对永磁电机轴承的影响[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2年02期

9 冯江华;;轨道交通永磁同步牵引系统的发展概况及应用挑战[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2年03期

10 刘可安;许峻峰;文宇良;何亚屏;刘雄;张朝阳;;地铁车辆用永磁同步牵引电动机地面试验研究[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冉文;全力;;车用交流伺服起动——发电集成系统的性能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王晓远;王平欣;;永磁同步电机气隙长度对电抗参数影响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永磁电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高俊;安忠良;孙晓明;;直驱式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结构优化[A];第十一届全国永磁电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中科;陈丽香;唐任远;;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噪声振动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永磁电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徐福增;沈启平;韩雪岩;唐任远;;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铁耗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永磁电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肖如晶;杨向宇;林清华;;新型双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的仿真与特性分析[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覃新川;文宏刚;陆凌啸;;电机散热计算方法探讨[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罗应立;张健;卢伟甫;付媛;;永磁电动机动态特性及抗退磁能力有限元分析与实验研究[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文卿;沈九兵;吴华根;邢子文;;部分负荷下螺杆压缩机电机内流动与换热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任果;贾宏杰;;感应电动机负荷参数对厂用电切换方式的影响[A];2007中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道涵;新型磁通切换型磁阻电机系统的分析、设计与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邢军强;高速永磁电机转子损耗及通风散热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3 赵国新;变频电源供电永磁同步电动机几个关键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4 王松;永磁同步电机的参数辨识及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侯纪勇;汽轮发电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分析及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赵海森;超高效异步电机损耗模型及降耗措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盛义发;城轨牵引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效率优化控制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葛俊旭;兆瓦级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的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叶宗彬;大功率提升机三电平双馈调速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10 侯佑华;内蒙古电网大规模风电入网的运行分析及调度方案设计[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亮;基于DSP的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志华;弧形直线电机伸缩门及其控制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旭强;圆筒型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电磁性能及温度场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志武;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周好;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调速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钟柏;无刷直流电机转矩脉动抑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汉允;永磁同步电机设计与特性分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海滨;双体船综合电力推进系统设计[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李纯清;新型无刷绕线异步电动机的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李华;螺杆泵驱动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设计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艳平,钟彦儒,于宏全;基于MATLAB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的仿真建模[J];微电机;2005年03期

2 王步来;顾伟;;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程设计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6年02期

3 何继爱;王惠琴;;永磁同步电机空间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5年06期

4 高晗璎;刘国栋;宋博;;基于SVPWM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技术[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5 王录军;;永磁同步电机非线性控制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1年22期

6 敬华兵;廖力清;;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方法的无速度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J];机车电传动;2007年01期

7 成兰仙;欧阳红林;吴军昌;王小强;;多相永磁同步电机双模矢量控制系统研究[J];中小型电机;2005年09期

8 刘国林;刘培刚;;基于HTPA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J];变频器世界;2011年07期

9 杨国生;;基于矢量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在电梯中的应用[J];太原科技;2005年S2期

10 万山明;吴芳;黄声华;;基于高频电压信号注入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估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3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益广;;永磁同步电机分数槽集中绕组的槽极数配合及磁动势[A];第十一届全国永磁电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旋;李世华;;基于摩擦和扰动补偿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控制方法研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郭农生;周元钧;;改进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检测方法[A];第十五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刘文哲;田克强;吴琳;邓帅;;永磁同步电动机新型模糊控制器的设计[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四届供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盛义发;喻寿益;洪镇南;;一种新颖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法[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潘伟;许波;孙晓东;朱q,

本文编号:15491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5491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d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