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内点法的风光并网极限容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9 16:46

  本文选题:风光互补 切入点:跟踪中心轨迹内点法 出处:《电气应用》2014年2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风光互补发电能够有效缓解采用单一资源可能造成的输出功率波动,加强地区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系统供电可靠性。在规划阶段,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迫切需要制订风光接入方案,确定并网极限容量;基于现有网架结构不同的接入方案,极限容量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最优潮流理论分析,在考虑风、光资源的不稳定特性基础上,建立了风光接入最优模型,采用跟踪中心轨迹内点法求解风光接在不同节点的极限并网容量,并以IEEE 30节点系统为例进行计算,验证了方法的科学有效性,并得出了风光接在系统重负荷节点上极限容量较大的结论。该方法可以为实际系统中的风电场、光伏电站的容量设计提供参考,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Abstract]:Wind and wind complementary power generation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fluctuation of output power caused by the adoption of a single resource, strengthen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gional energy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power supply of the system. In the planning stag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It is urgent to draw up the scheme of wind power access and determine the limit capacity of grid-connected network. Based on the different access schemes of the existing network structure, the limit capacity is different. By the analysis of optimal power flow theory, the wind is considered. Based on the unstable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al resources, the optimal model of wind access is established, and the limit grid-connected capacity of different nodes is solved by using the interior point method of tracking center locus, and the IEEE 30-bus system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he scientific validity of the method is verified, and the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the maximum capacity of the wind-connected system on the heavy-load node is large. The method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apacity design of wind farm and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in the actual system, and ha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value.
【作者单位】: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电机系);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3CB228203)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11AA05A104)
【分类号】:TM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俊玲,周双喜,孙建锋,陈寿孙,孟庆和;并网风力发电场的最大注入功率分析[J];电网技术;2004年20期

2 张义斌,王伟胜,戴慧珠;基于P-V曲线的风电场接入系统稳态分析[J];电网技术;2004年23期

3 迟永宁;刘燕华;王伟胜;陈默子;戴慧珠;;风电接入对电力系统的影响[J];电网技术;2007年03期

4 孙元章;吴俊;李国杰;;风力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英文)[J];电网技术;2007年20期

5 朱雪凌;张洋;李强;饶崇浩;张振安;;基于遗传算法的风电场最优接入容量问题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年09期

6 张俊;晁勤;段晓田;袁铁江;;动态约束下的风电场最大可接入容量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年03期

7 王长贵;;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综述(上)[J];太阳能;2008年02期

8 雷亚洲,王伟胜,印永华,戴慧珠;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风电穿透功率极限计算[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年05期

9 郑国强,鲍海,陈树勇;基于近似线性规划的风电场穿透功率极限优化的改进算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年10期

10 孙保功;叶鹏;邵广惠;徐兴伟;候凯元;陶家琪;;基于非线性内点方法的风电接入能力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慧敏,郭伟;PSS和SVC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王瑞雪;潘文霞;;浅谈用FOXPRO8.0开发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教学软件[J];安徽电力;2005年03期

3 余志国;陈为化;王超;朱韬析;;基于电压风险的电力系统预防控制[J];安徽电力;2009年01期

4 金宜贵;;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潮流方程求解[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5 田建伟;胡兆光;吴俊勇;周景宏;;远距离大容量风水互补系统的优化调度[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6 李珊;苏永丽;康积涛;;有载调压变压器对电压稳定的影响综述[J];变压器;2012年02期

7 祁正华;任勋益;王汝传;;大规模电力网格体系结构[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8 周敏;;基于PSO算法的电力系统稳定器参数优化[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9 高新强;韦化;陈吉;安英会;;MATLAB在电力系统优化计算中的应用[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王耀南;孙春顺;李欣然;马士英;;风轮机的风能转换及空气动力学分析[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硕;朱莉;杜林;刘永民;梅小丽;;风电场集中与分布并网对地区电网电压的影响研究[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2 欧立权;;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电气参数测量[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0年

3 王兴刚;;风电场接入系统设计中的电压稳定性分析[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0年

4 郭成;;基于量测的PSS最优安装地点研究[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5 潘雄;周明;孔晓民;吴s,

本文编号:1589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589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8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