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提高LCL型并网逆变器电流控制性能的双采样模式实时运算方法

发布时间:2018-03-21 17:20

  本文选题:LCL滤波器 切入点:并网逆变器 出处:《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LCL滤波器对开关谐波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并网逆变器中。为了抑制LCL滤波器的谐振尖峰,通常采用电容电流反馈进行有源阻尼。但是采用数字控制时,反馈信号的采样和控制算法的计算会引入一拍滞后的延时,改变有源阻尼的特性,使得控制系统对电网阻抗的鲁棒性较差;同时,该延时还会降低系统的相位,严重限制并网电流环的环路增益和带宽的提高。为此,提出双采样模式的实时运算方法,完全消除了有源阻尼内环和并网电流外环的计算延时,因此可大大提高并网逆变器的系统鲁棒性和电流控制性能。同时,与传统方法相比,双采样模式实时运算方法还可延长采样时刻与开关管开关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高频开关噪声对采样信号的影响,提高了逆变器的抗噪性能。以单相LCL型并网逆变器为例,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双采样模式实时运算方法是有效的。
[Abstract]:LCL filter is widely used in grid-connected inverter because of its strong ability to suppress switching harmonics. In order to suppress the resonant spike of LCL filter, capacitor current feedback is usually used for active damping. The sampling of feedback signal and the calculation of control algorithm will introduce the delay of beat lag, change the characteristic of active damping, and make the control system less robust to the impedance of power network, at the same time, the delay will reduce the phase of the system. The increase of loop gain and bandwidth of grid-connected current loop is seriously restricted. In this paper, a real-time calculation method of double sampling mode is proposed, which completely eliminates the calculation delay of active damping inner loop and grid-connected current outer loop. Therefore, the system robustness and current control performance of grid-connected inverter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At the same tim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the dual-sampling mode real-time operation method can also prolong 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the sampling time and the switching time of the switch tube. Thus the influence of high frequency switching noise on sampling signal is avoided effectively, and the anti-noise performance of inverter is improved. Taking single-phase LCL grid-connected inverter as an exampl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effective.
【作者单位】: 航空电源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370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YAH1201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创新与创优基金(BCXJ12-05) 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CXLX12_0154)~~
【分类号】:TM4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孙鹏菊;周雒维;杜雄;;具有延时补偿的占空比预测数字控制算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5期

2 徐志英;许爱国;谢少军;;采用LCL滤波器的并网逆变器双闭环入网电流控制技术[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27期

3 王学华;阮新波;刘尚伟;;抑制电网背景谐波影响的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4 鲍陈磊;阮新波;王学华;潘冬华;李巍巍;翁凯雷;;基于PI调节器和电容电流反馈有源阻尼的LCL型并网逆变器闭环参数设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25期

5 潘冬华;阮新波;王学华;鲍陈磊;李巍巍;;提高LCL型并网逆变器鲁棒性的电容电流即时反馈有源阻尼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1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国珍;段善旭;蔡涛;刘邦银;李锐;;基于模型参数拟合的锂离子电池充电电源控制性能[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2期

2 孙培德;叶礼清;;比例-谐振控制器在单级式太阳能并网逆变器中的应用[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3 杨淑英;张兴;张崇巍;谢震;曹仁贤;;LCL滤波电压源并网逆变器多环控制策略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05期

4 阚加荣;谢少军;姚志垒;薛迎成;吴冬春;李小凡;;LCL滤波并网逆变器的进网电流相位矫正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14期

5 谢俊虎;赵莉华;;LCL滤波并网逆变器的多速率采样数字控制[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1年06期

6 曹太强;许建平;祁强;王军;;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技术[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2年05期

7 孙运全;钟剑飞;盛吉;;基于LCL滤波器的并网逆变器PI与重复控制[J];低压电器;2012年05期

8 吴卫民;刘松培;何远彬;耿攀;;单相LCL并网逆变器电流控制综述[J];电源学报;2011年02期

9 朱瑞林;韩金刚;汤天浩;;并网逆变器LCL型滤波器的设计及有源补偿[J];电源学报;2012年03期

10 谢少军;许津铭;;LCL滤波并网逆变器的电流控制技术研究综述[J];电源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石志学;王金峰;金传付;吉文杰;郭艳鹏;陈可;;500kW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设计和实现[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石志学;金传付;王金峰;吉文杰;郭艳鹏;陈可;;30kW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设计和谐振抑制[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Yumei Liu;Rui Bai;Daoqian Wang;Wenge Ma;Zifeng Zhang;;Quasi Proportional-Resonant Control of Single-Phase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System with LCL Filter[A];第26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4年

4 Yumei Liu;Rui Bai;Daoqian Wang;Wenge Ma;Lin Wang;;Proportional-resonant Control Method of Three-Phase Grid-Connected Inverter[A];第26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4年

5 凌路;叶永强;庄超;王建宏;;基于分裂电容法的LCL并网逆变器有源阻尼控制策略研究[A];第26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太强;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毛鹏;航空应用三相高功率因数整流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肖华锋;光伏发电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高乐;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胡国珍;充放储一体化电站功率变换系统稳定分析与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彭双剑;微网运行和电能质量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赵杰;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相关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王颖杰;LCL滤波的三相变换器并网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9 殷进军;LCL滤波并网逆变器的数字单环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陈东;并网逆变器系统中的重复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基锋;一种带有前馈重复滤波器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张海钰;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钟诚;微电网中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4 蒋伟;微网接入配电网的保护控制关键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刘尚伟;单相LCL逆变器并网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孙文山;基于SVPWM的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D];天津大学;2012年

7 赵方;微电网中微源的能量管理及分散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8 闵武志;基于无差拍控制算法的并网逆变系统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2年

9 唐亮;三相并网逆变器LCL滤波特性分析及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10 金雍奥;逆变器并网/独立双模式运行平滑切换控制策略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皓;郎芸萍;;一种关于单相Boost功率因数校正器数字控制的改进算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02期

2 陈新;Charlie Wu;W.Hutchings;;基于DSC控制的数字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12期

3 张承慧;叶颖;陈阿莲;杜春水;;基于输出电流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电源[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8期

4 徐殿国;张相军;莫桂林;刘汉奎;;用于变换器的新型数字控制方式[J];电力电子技术;2005年06期

5 梁超辉;刘邦银;段善旭;;基于滤波电容电流补偿的并网逆变器控制[J];电力电子技术;2008年08期

6 由世俊,娄承芝,华君,王荣光,涂光备,吕灿仁,杨洪兴;建筑物用光伏集成系统在中国应用的前景[J];太阳能学报;2000年04期

7 王飞;余世杰;苏建徽;沈玉梁;汪海宁;;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及实现[J];太阳能学报;2005年05期

8 许爱国,谢少军;电容电流瞬时值反馈控制逆变器的数字控制技术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9 张强;张崇巍;张兴;谢震;;风力发电用大功率并网逆变器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年16期

10 赵清林;郭小强;邬伟扬;;单相逆变器并网控制技术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年1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宝诚;郭小强;邬伟扬;;高性能并网逆变器数字控制技术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8年09期

2 孙翠芬;赵艳雷;徐丙垠;孙磊;;一种电压型并网逆变器的拓扑和控制策略[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台湾群菱推出并网逆变器防孤岛保护试验检测装置[J];电源技术应用;2009年11期

4 万江;陈铁;郭真红;庹元科;吴真;郑继红;徐波;曾寅川;;基于单周控制的光伏双频并网逆变器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年01期

5 ;并网逆变器防孤岛试验检测装置[J];通信电源技术;2010年03期

6 肖永涛;朱理;;并网逆变器智能控制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2期

7 姜宪明;黄晓江;冬雷;杨耕;;并网逆变器的自动重启程序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08期

8 吴华波;;基于双闭环重复控制的并网逆变器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11期

9 胡雪峰;王璐;龚春英;肖岚;朱晓亮;;并网逆变器的补偿控制技术[J];高电压技术;2010年12期

10 高学军;曹冲;周鑫;;基于单周控制的单相并网逆变器仿真分析[J];机电工程;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董鹏;毕天姝;薛安成;杨奇逊;;并网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侯世英;庹元科;;双频并网逆变器的仿真研究[A];四川省电工技术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郭小强;邬伟扬;关雅娟;;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控制策略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史玉立;;微网中并网逆变器的一种改进下垂控制策略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刘淑琴;戴敏;韩国志;徐聪;边忠国;;微电源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及仿真分析[A];分布式发电、智能微电网与电能质量——第三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刘聪;戴珂;张树全;段科威;康勇;;分布式发电并网逆变器实现有源滤波与无功补偿功能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林辉品;王鹿军;吕征宇;;电网谐波背景下并网逆变器的PRI控制方法[A];分布式发电、智能微电网与电能质量——第三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徐志英;许爱国;谢少军;汤雨;;LCL并网逆变器入网电流控制技术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何占宁;夏东伟;刘玉朋;马秀秀;;一种基于dsPIC30F4011的并网逆变器锁相控制方法[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姜小莉 左裔;光伏发电若要并网 直流先要变成交流[N];常州日报;2010年

2 记者 周伶;我区光伏电站关键设备研究水平步入世界先进行列[N];新疆科技报(汉);2012年

3 本报记者 吴林;丰台垒球场成节能示范场[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杨波;基于并网逆变器电能质量与变换效率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姚志垒;并网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3 陈东;并网逆变器系统中的重复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王鹿军;分布式发电中三相三电平并网逆变器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殷进军;LCL滤波并网逆变器的数字单环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薛明雨;LCL型并网逆变器的解耦控制与优化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赵新;电励磁直驱风力发电机并网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爽;一种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常振国;风力发电并网逆变器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3 王国君;基于虚拟磁链直接功率控制的并网逆变器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徐志英;并网逆变器电流控制技术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庹元科;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并网逆变器的单周控制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杜秀丽;微电网并网逆变器软件控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袁江伟;单相并网逆变器及反孤岛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刘梁;基于电流闭环的并网逆变器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翔;一种带有谐波控制器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邱燕;三相并网逆变器滤波及锁相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44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644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d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