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不同散热方式对多结太阳电池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2 22:30

  本文选题:散热方式 切入点:多结太阳电池 出处:《太阳能学报》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第三代多结砷化镓太阳电池为研究对象,在太阳光仿真器下,测试不同聚焦倍率,未散热、被动铝散热片和复合散热3种散热方式下太阳电池的输出特性,分析不同光强以及不同散热方式对多结太阳电池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1)测试结果符合太阳电池的I-V特征曲线方程;在500倍高倍聚焦、复合散热方式下电池片效率为34.30%,比被动铝散热片条件下的高2.79%,比未散热条件下的高4.03%;2)多结太阳电池需要散热装置,在聚焦倍率大于100倍的高倍聚焦条件下,应采用复合散热方式;在聚焦倍率小于100倍的低倍聚焦条件下,可采用被动铝散热片的散热方式。
[Abstract]:The outpu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multijunction GaAs solar cells under different focusing rate, no heat dissipation, passive aluminum radiator and composite heat dissipation were measured under the solar light simulator.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ight intensity and heat dissipation on the multijunction solar cell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accord with the I-V characteristic curve equation of the solar cells. The efficiency of the multijunction solar cells under the compound heat dissipation mode is 34.30, which is 2.79 higher than that under the passive aluminum radiator, and 4.03 / 2 higher than that under the non-radiating condition) the multi-junction solar cells nee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s, an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focusing ratio of more than 100 times, When the focusing ratio is less than 100 times, the passive aluminum radiator can be use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
【基金】:广东省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项目(2012B0911002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03194;21073193) 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2012061)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011A032304003)
【分类号】:TM91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翁政军;杨洪海;;应用于聚光型太阳能电池的几种冷却技术[J];能源技术;2008年01期

2 张志刚;;聚光光伏技术概述[J];科技传播;2012年18期

3 季杰,程洪波,何伟,陆剑平,T.T.Chow;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的实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5年02期

4 许志龙;;聚光型太阳能光电光热一体化装置研制[J];太阳能学报;2011年01期

5 邓菊莲;崔海昱;王志刚;龙维绪;;第三代太阳电池技术[J];太阳能;2008年03期

6 王宇辰;金以明;杜张李;张坤;钱之龙;杨帆;;聚光光伏散热系统综述[J];太阳能;2011年11期

7 舒碧芬;沈辉;梁齐兵;;聚光光伏系统接收器结构及性能优化[J];太阳能学报;2010年02期

8 许志龙;刘菊东;黄种明;侯达盘;张建一;张耀明;;聚光跟踪光伏&光热一体机热性能[J];太阳能学报;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启明;冯俊伟;宫明;;太阳能利用跟踪技术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2 朱晨昕;贾锐;陈晨;李维龙;李昊峰;刘明;刘新宇;叶甜春;;纳米结构在新型太阳电池中的应用进展[J];半导体光电;2009年03期

3 付蕊;涂洁磊;;聚光型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的栅线设计[J];半导体光电;2011年06期

4 彭祖林;张首誉;邓罗根;葛洪川;江希年;;一种非跟踪内聚光太阳能PV-T管聚光器的设计与仿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5 杨健茂;胡向华;田启威;唐明华;陈志钢;查刘生;;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1年23期

6 赵超;;热光伏系统燃烧—端面辐射器的性能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8期

7 郭丰;;地面光伏的发展[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8年10期

8 王健强;;第二讲:太阳电池[J];电力电子;2009年01期

9 王子龙;张华;张海涛;;聚光型光伏电池冷却热管蒸发端的数值模拟[J];低温与超导;2011年02期

10 郭丰;;聚光光伏的发展[J];电源技术;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付蕊;涂洁磊;;聚光型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的栅线设计[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秦红;沈辉;张仁元;史保新;梁振南;;蓄冷降温式太阳电池组件的研究开发[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3 钱剑峰;张吉礼;;新型的光伏热建筑一体化系统[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唐李清;朱群志;;水为工质的面板式PV/T系统冬季实验研究[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李宁军;赵耀华;梁琳;戴旭;;新型太阳能光伏光热集热器的实验研究[A];绿色设计 创新 实践——第5届全国建筑环境与设备技术交流大会文集[C];2013年

6 李烨;张华;王子龙;;高倍数碟式聚光光伏系统及其散热器结构优化方案[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红;蓄冷降温式太阳电池组件材料和热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2 陈雪;太阳能热光伏系统机理与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3 高新宇;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综合规划模型与政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4 裴刚;光伏—太阳能热泵系统及多功能热泵系统的综合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易桦;新型PV-Trombe墙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刘可亮;光伏太阳能热泵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王海涛;电子膨胀阀开度对光伏—太阳能热泵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孙炜;空调室内污染液滴的扩散及室内热环境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荆雷;新型Fresnel光伏聚光镜的设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10 赵会富;基于非成像原理的菲涅耳光伏聚光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高志;聚光光伏跟踪系统设计与优化[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冯俊伟;一种侧拉式太阳能跟踪器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解莎莎;基于CPV技术的LED路灯照明系统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4 李媛媛;填充式PVT板性能测试试验及其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邬二龙;太阳能热光伏热电联产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6 冯琳;光伏太阳能热泵系统的模拟研究和经济性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7 段征强;光伏热系统的实验与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蔡洁聪;纳米流体对太阳能辐射选择吸收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于松强;聚光型太阳能电热联用系统性能的数值模拟[D];重庆大学;2008年

10 尹宝泉;复合太阳能墙与建筑一体化的节能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郭丰;;聚光光伏的发展[J];电源技术;2009年10期

2 陈则韶;莫松平;李志宏;江守利;江斌;王海千;卢保罗;;太阳能分频利用电热联产初步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01期

3 孙茵茵,鲍剑斌,王凡;太阳自动跟踪器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年07期

4 倪萌,M K Leung,K Sumathy;太阳能电池研究的新进展[J];可再生能源;2004年02期

5 张凤鸣;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J];太阳能学报;2003年04期

6 卢智恒;姚强;;平板式太阳能电热联用面板[J];太阳能学报;2006年06期

7 许志龙;刘菊东;冯培锋;侯达盘;张建一;张耀明;;蝶式光伏发电聚光器的研制[J];太阳能学报;2007年02期

8 陈云生;利用半导体量子点的高效太阳电池[J];太阳能;2005年04期

9 薛钰芝;;量子点材料光伏电池的研究[J];太阳能;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梁振南;秦红;沈辉;;背板材料对太阳电池组件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2 王子龙;张华;张海涛;耿直;;太阳能聚光光伏电池热管冷却方法分析[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江守利;反射聚光利用太阳能的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晓婷;GaInP_2/GaAs/Ge双结级联太阳电池MOCVD生长和聚光器的制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艳;康志龙;刘赫;杨亚丽;;光强和温度对多结太阳电池的影响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1年05期

2 杨洪星;张伟才;陈亚楠;王斌;张春翔;刘春香;赵权;;多结太阳电池用P型锗单晶片去蜡技术研究[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1年07期

3 张理嫩;刘超;崔利杰;曾一平;;硅基Ⅱ-Ⅵ族单结及多结太阳电池研究进展[J];半导体技术;2014年04期

4 张治国,王乃光,常侃,李冰,王玉东;集成式垂直多结太阳电池的设计与实现[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0年03期

5 朱诚,张永刚,李爱珍;隧道结在多结太阳电池中的应用[J];稀有金属;2004年03期

6 牛振红;郭旗;任迪远;高嵩;刘刚;戴康;;多结太阳电池辐射损伤的电致发光研究[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8年01期

7 吴春亚,,耿新华,孙钟林;非晶硅基合金多结太阳电池光电特性的模拟计算分析[J];电子学报;1996年08期

8 刘磊;张锁良;马亚坤;王永青;;多结太阳电池量子效率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9 蔡文必;毕京锋;林桂江;刘冠洲;刘建庆;宋明辉;丁杰;;倒装多结太阳电池的隧穿结优化[J];太阳能学报;2013年12期

10 韩新月;;基于Ⅲ-Ⅴ多结电池高倍聚光光伏系统的技术进展[J];太阳能学报;201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诚;张永刚;李爱珍;;隧道结在多结太阳电池中的应用[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献逢;多结太阳能电池光谱响应测试系统中光学系统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50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650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4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