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永磁发电机转子涡流损耗优化及对温度分布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8 06:55
本文选题:高速永磁同步发电机 切入点:涡流损耗 出处:《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摘要】:高速永磁发电机具有体积小、噪音低、动态响应快、功率密度大、传动系统效率高等优点,已成为微型燃气轮机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关键发电设备,满足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朝着小型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的要求。作为便携电源的发电设备,高速永磁发电机已广泛应用在军事、医疗、矿山救助等领域;作为机械形式的不间断电源(飞轮储能)与化学储能相比具有环境友好、寿命长等优势,可以广泛应用在航天、工业、通讯机网络服务等领域。高速永磁电机转速高、功率密度大,同样造成了电机单位损耗相对较大,而且气隙内的高频磁场将直接在护套和永磁体内产生涡流,形成涡流损耗,增加了转子的温升;由于永磁体在高温环境下易出现热退磁问题,而且相同功率电机体积小,转子散热相对困难,转子内的涡流损耗将直接威胁高速永磁发电机的安全运行,因此对于高速永磁发电机转子涡流损耗准确计算及降低转子涡流损耗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定子背绕式绕组、转子合金护套结构的100kW级高速永磁电机的转子涡流损耗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基于三维时步有限元计算方法,对高速永磁电机转子涡流损耗进行了计算,深入研究了护套和永磁体内涡流电密的分布规律;建立了转子涡流损耗解析计算模型,对高速永磁电机护套和永磁体内的涡流损耗进行了解析公式推导,并与三维有限元涡流损耗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突出体现了解析计算方法的快速性、通用性以及变量间影响关系明确的优势;分别利用三维有限元计算与解析计算方法,分析了护套轴向分段和永磁体圆周方向分段对转子涡流损耗的影响关系,揭示了转子分段在减小转子涡流损耗方面的作用机理,并提出了转子永磁体分段数量确定的依据与准则,满足高速永磁电机降低转子涡流损耗的设计要求。 在降低转子涡流损耗方面,针对于转子护套自身材料电磁特性对电机电磁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给出护套材料电磁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护套材料的改变引起的电机电磁场、转子表面涡流电密及损耗的变化情况;基于电磁场透入深度理论,提出了合金护套转子表面镀铜的方法,解决了高速永磁电机护套高涡流密度的问题,并与现有的永磁电机铜屏蔽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转子表面镀铜在降低转子涡流损耗方面的优势。 建立了永磁电机等效磁路模型,提出了永磁体漏磁系数迭代收敛的方法来确定永磁体励磁边界条件,采用向量磁位对不同磁导率护套的高速永磁发电机空载感应电动势进行了解析公式推导;改变永磁电机护套采用非铁磁材料的思维,创新提出弱磁性护套高速永磁电机的结构形式,充分发挥了弱磁性护套减小主磁路磁阻,提升永磁体工作点,提高永磁体材料利用率的优势,探索研究了护套磁导率对发电机空载感应电动势的影响,得出了护套磁导率调磁特性曲线;对定子绕组磁动势进行面电流等效,基于磁场叠加原理,对发电机负载运行时气隙及转子护套内的磁场进行了解析计算,根据坡印亭能量流传定理,求出了护套磁导率不同时,高速永磁发电机定转子间能量流传的大小;同时结合时步有限元计算方法,对比研究了护套材料磁导率的变化对电机磁场分布的影响,揭示了永磁体工作点随护套磁导率的变化规律,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高速永磁电机主磁通、漏磁通、永磁体工作点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确定了护套磁导率的优化策略,最大限度发挥弱磁性护套的优势;此外针对转子护套电导率对转子表面涡流损耗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综合谐波透入深度理论、涡流损耗影响因素,深入阐述了转子表面涡流损耗随护套电导率的双因素非线性变化机理,获取了转子涡流损耗相对较大时,转子护套电导率的取值范围。 建立电机电磁场与整流负载一体化仿真模型,构建整流负载高速永磁发电机试验系统,对比研究三相桥式整流负载对电机电磁场的影响,结合傅里叶变换理论,对发电机输出电压和电流的谐波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发电机整流负载运行时电流的各次谐波占有率和电流谐波总畸变率;然后分别计算了发电机电阻性负载和整流负载运行时,电机转子部分涡流损耗的变化,并对损耗变化的机理进行了研究;此外对比分析了这两种负载状态下发电机输出电压的变化情况,通过对非线性负载功率因数的计算,揭示了发电机输出电压变化的机理。 建立了高速永磁发电机的三维流体与温度耦合计算模型,在电磁场损耗计算的基础上,对发电机转子护套材料、转子复合结构、护套电磁特性、负载性质对电机内温度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转子结构电机内定转子温升变化情况,并给出了不同转子结构下转子永磁体温度的分布,对防止高速永磁电机永磁体热退磁具有重要的意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313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凤阁;杜光辉;王天煜;刘光伟;;高速电机发展与设计综述[J];电工技术学报;2016年07期
2 孔汉;刘景林;;永磁体失磁对永磁伺服电机性能的影响研究[J];微特电机;201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杜光辉;兆瓦级高速永磁电机关键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
2 曹海川;电感集成式高速无槽永磁同步电机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唐守杰;车用永磁电机转子涡流损耗研究与优化[D];上海电机学院;2016年
2 杨智;船用高速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设计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5年
,本文编号:16752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675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