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模块化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线性功率控制

发布时间:2018-03-28 21:14

  本文选题:模块化 切入点:光伏 出处:《电工技术学报》2014年10期


【摘要】:基于CAN总线模块化光伏发电系统的传统控制方案中,控制性能受到CAN总线传输速度的影响,动态特性较差。本文根据光伏组件与逆变器的功率特性曲线,分析了系统动态特性与光照变化时母线电压波动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提出了线性功率控制方法,有效地缩短了系统的响应时间,从而很好地抑制了光照变化导致的母线电压波动,提高了并网电流的品质和系统的可靠性。论文详细分析了线性功率控制中线性斜率对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给出了控制方法的实现方式和设计流程,并搭建了实验原理样机进行系统动态测试。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充分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Abstract]:In the traditional control scheme of modularized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based on CAN bus, the control performance is affected by the transmission speed of CAN bus and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is poor. The inh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and the voltage fluctuation of the bus when the illumination changes is analyzed, and a linear power control method is proposed, which effectively shortens the response time of the system. Therefore, the fluctuation of bus voltage caused by light variation is well restrained, and the quality of grid-connected current 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are improved. The influence of linear slope on the control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is analyz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The realization mode and design flow of the control method are given, and the experimental principle prototype is set up for system dynamic tes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control method is fully verified.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4CB247400)
【分类号】:TM4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邦银;段善旭;刘飞;徐鹏威;;基于改进扰动观察法的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6期

2 杨水涛;张帆;丁新平;钱照明;;基于输入-输出参数的光伏电池最大功率控制的比较[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6期

3 陈昌松;段善旭;殷进军;;基于神经网络的光伏阵列发电预测模型的设计[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9期

4 刘方锐;段善旭;康勇;张宇;;多机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孤岛检测技术[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1期

5 李冬辉;王鹤雄;朱晓丹;李征;;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年21期

6 高金辉;唐静;;一种新型光伏系统最大功率跟踪算法的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年23期

7 高志强;王建赜;纪延超;谭光慧;张举良;;一种快速的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年08期

8 朱克平;江道灼;;一种改进型的光伏并网逆变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年06期

9 张犁;胡海兵;冯兰兰;吴田进;邢岩;;模块化光伏并网系统欧洲效率优化控制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09期

10 张兴;邵章平;王付胜;刘萍;任康乐;;三相三电平模块化光伏并网系统的零序环流抑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序;周海;崔方;丁杰;;大容量并网型光伏电站功率预测预报系统设计[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11年05期

2 兰华;廖志民;赵阳;;基于ARMA模型的光伏电站出力预测[J];电测与仪表;2011年02期

3 吴春华;徐坤;黄建明;杨宇;许富强;;一种基于非反相Buck-Boost变换器光伏分布式MPPT的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1年04期

4 马琳;孙凯;Remus Teodorescu;金新民;;高效率中点钳位型光伏逆变器拓扑比较[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2期

5 陈阿莲;冯丽娜;杜春水;张承慧;;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建模[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3期

6 陈昌松;段善旭;蔡涛;代倩;;基于模糊识别的光伏发电短期预测系统[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7期

7 张琦;孙向东;钟彦儒;任碧莹;;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孤岛检测的偶次谐波电流扰动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7期

8 卢志飞;杨平;刘雪山;许建平;;单开关二次型DCM Buck变换器[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S1期

9 高志强;纪延超;谭光慧;王建赜;;新型光伏三端口逆变器[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S1期

10 袁建华;高峰;高厚磊;刘博;季笑庆;王云波;;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统一能量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荣延泽;刘士荣;毛军科;李松峰;;一种基于dp/dv=0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策略[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2 王增新;苏适;田沛;;光伏发电预测技术的应用[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3 董旭柱;雷金勇;饶宏;黄晓东;刘怡;李鹏;;含蓄电池储能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白永清;陈正洪;王明欢;成驰;;关于WRF模式模拟地表短波辐射的统计订正[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代倩;段善旭;蔡涛;陈昌松;;基于气象因子的神经网络模型在光伏发电预测中的应用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何明琼;陈正洪;成驰;;光伏发电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及其预报试验简报[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赵耀;赵庚申;程如岐;郭天勇;;微网中直流母线能量优化利用方法的研究[A];2012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冬雷;肖辅荣;廖晓钟;;风、光、柴、储互补的移动电源车[A];2014第二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上)[C];2014年

9 周建萍;朱建萍;;自适应变步长电导增量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的研究[A];智能化电站技术发展研讨暨电站自动化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敏;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钱军;考虑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马金玉;中国地面太阳辐射长期变化特征及短期预报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4 李鹏;分布式发电微网系统暂态仿真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肖华锋;光伏发电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刘鸿鹏;基于Z源网络的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黄碧斌;直流型分布式发电(储能)系统模型分析与暂态仿真[D];天津大学;2011年

8 朱艳萍;微电网多参数特性分析及其测控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9 赵杰;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相关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徐瑞东;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飞,余世杰,苏建徽,沈玉梁;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5期

2 吴理博;赵争鸣;刘建政;王健;袁立强;;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单级式三相光伏并网系统[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01期

3 傅诚;陈鸣;沈玉j;余世杰;;基于输出参数的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2期

4 郭小强;赵清林;邬伟扬;;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孤岛检测技术[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4期

5 张纯江;郭忠南;孟慧英;刘炜;;主动电流扰动法在并网发电系统孤岛检测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7期

6 廖志凌;阮新波;;一种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双向变换器的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1期

7 马琳;孙凯;Remus Teodorescu;金新民;;高效率中点钳位型光伏逆变器拓扑比较[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2期

8 赵晶;赵争鸣;周德佳;;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现状及其发展[J];电气应用;2007年10期

9 李超;阮守军;曹际洲;;一种N+1模块化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04期

10 董密;罗安;;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逆变器的设计与控制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汪海宁;光伏并网功率调节系统及其控制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2 唐健;三相四线制三电平三桥臂APF关键技术及其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国清;地铁动车组三相辅助逆变器电源[J];电力电子技术;2000年01期

2 李永东,倚鹏;大功率高性能逆变器技术发展综述[J];电气传动;2000年06期

3 陈荣,王晓琳,邓智泉;零漂对逆变器的影响及其抑制[J];电力电子技术;2003年04期

4 徐强,张维刚;电动车用辅助逆变器的设计与实现[J];电气传动;2003年02期

5 闫耀民,范瑜,汪至中;一种改进的电压电流混合控制的并联逆变器[J];铁道学报;2003年03期

6 王崇武,任章,王淑蓉;SPWM逆变器计算机辅助分析[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钟思正,王问斯;独立逆变器快速保护作用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8 王江,王民,K.M.Tsang;采用主从型逆变器结构的静态同步补偿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11期

9 张洪耀;梁诗莹;;简易逆变器的制作[J];家电检修技术;2003年08期

10 徐国富;潘孟春;单庆晓;;全数字升压逆变器设计[J];电工技术;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明正峰;钟彦儒;;用于电机驱动的谐振极ZVT-PWM逆变器功耗及效率分析[A];第11届全国电气自动化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郭荥祥;巩瑞春;袁红霞;;单相SPWM逆变器重复控制技术的仿真研究[A];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于海龙;刘锋;;一种新型便携式逆变器的分析与设计[A];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郭荣祥;巩瑞春;袁红霞;;单相SPWM逆变器重复控制技术的仿真研究[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朱安远;;关于在逆变器输入侧是否加装外置快熔的探讨[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2年会暨能源计量与节能降耗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杨立强;丘东元;;一种改进型三相Z-源逆变器[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余仕求;;SVPWM逆变器低次电压谐波分析[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单庆晓;潘孟春;翁飞兵;罗超;;联型逆变器的可靠性分析[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许哲雄;徐国卿;;一种谐振型软性逆变器的分析与仿真[A];2000年上海市系统仿真学会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0年

10 汤雨;张超华;谢少军;;新型Z源逆变器[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涂露芳;北京大型光伏逆变器基地奠基[N];北京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子瑞;逆变器行业逆市扩张[N];中国能源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徐建华;光伏逆变器:“寒冬”中逆势而上[N];中国质量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徐恒;国产逆变器:市场好竞争力弱[N];中国电子报;2012年

5 张志辉;致力于提供高性能的光伏逆变器[N];中国能源报;2012年

6 CUBN 记者 周洪博;光伏逆变器或提振光伏产业[N];中国联合商报;2012年

7 广东 付兵彭;简易方波12V转220V交流逆变器电路图[N];电子报;2012年

8 王辉;2012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将破70亿美元[N];中国能源报;2012年

9 浙江 吴建龙;简易逆变器的制作[N];电子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朱怡;逆变器制造商转向电站开发[N];中国电力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春伟;串联型高增益Z源逆变器及其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丁凯;混合多电平逆变器拓扑及其市制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庄凯;输入串联输出并联逆变器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4 陈金平;多电平直流环节逆变器新型拓扑与调制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5 单庆晓;级联型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6 裴雪军;PWM逆变器传导电磁干扰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佟为明;PWM逆变器特定消谐式谐波抑制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1999年

8 王姿雅;多电平二级管钳位型逆变器电容电压平衡SVM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9 孙东森;储能型Quasi-Z源级联多电平光伏逆变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10 李海山;基于IGCT的中压大容量三电平NPC逆变器PWM技术和缓冲电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润彪;三相并网/独立双模式逆变器并/脱网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2 李洋;离网型风力发电单相逆变器的研究与实现[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3 宋静文;大功率光伏逆变器损耗模型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4 常琳;基于Z源逆变器的光伏并网系统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5 薛东;基于市电补偿的光伏逆变器研究与设计[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6 杨婷;基于键合图理论的逆变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程红江;开关电感型Z源/准Z源逆变器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8 于海明;碳化硅场效应管光伏逆变器的研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元志;基于神经网络的逆变器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8年

10 王大伟;3KW中功率光伏逆变器的研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780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6780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b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