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行业多污染物控制成本与效果分析
本文选题:电力行业 切入点:多污染物 出处:《环境科学研究》2014年11期
【摘要】:利用情景分析法建立了2010—2030年我国电力行业SO2、NOx、PM10、PM2.5的排放控制情景,分析了发电技术结构调整、加严及进一步加严末端控制措施(脱硫、脱硝、除尘等)的减排成本和效果.结果表明:到2030年,相对于趋势照常情景,若加严末端控制设施,将新增336×108元投资,SO2、NOx、PM10、PM2.5排放量可分别减少121×104、852×104、18×104、10×104t;若进一步加严末端控制措施,将再新增25×108元投资,NOx、PM10、PM2.5可分别进一步减排45×104、23×104、15×104t;若进行发电技术结构调整,将新增2 383×108元投资,SO2、NOx、PM10、PM2.5排放量分别减少248×104、420×104、18×104、10×104t;2020年和2030年发电技术结构调整带来的单位污染物减排成本分别为15 374和34 239元/t,是末端控制措施加严的3倍以上,但其能提供更大的SO2减排空间并具有降低能耗和减排温室气体等协同效益.从成本效果角度考虑,建议采用加严末端控制措施方案,同时调整发电技术结构、合理发展清洁发电技术,以为污染物减排提供更大空间.
[Abstract]:Based on scenario analysis, the emission control scenarios of so _ 2 no _ x _ X _ (10) PM _ (10) PM _ (2.5) in China's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from 2010 to 2030 are established, and the adjustment of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structure, tightening and further strengthening of terminal control measures (desulphurization, denitrification, etc.)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y 2030, if the end control facilities are tightened, the emission of so _ 2NO _ XN _ (10 ~ (10)) will be reduced by 121x 104852 脳 10 ~ (4) ~ (18 脳 10 ~ (4)) 10 脳 10 ~ (4) t, and if the end control measures are further strengthened, An additional 25 脳 108 yuan will be added to the investment of 25 脳 108 yuan to further reduce emissions by 45 脳 10 4N 23 脳 10 4N 15 脳 10 4t; if the structure of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is adjusted, The new investment of 2,383 脳 10 ~ 8 yuan ($2,383 脳 10 ~ (8)) will be used to reduce the PM2.5 emissions of so _ (2) O _ (2) O _ (10) O _ (10) O _ (10) N _ (10) O _ (10) O _ (10), respectively. The cost of emission reduction per unit pollutant caused by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in 2020 and 2030 will be 15,374 yuan and 34,239 yuan / t respectively, which is more than three times that of the end control measures. However, it can provide more space for SO2 emission reduction and has synergistic benefits such as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reducing greenhouse gases. In terms of cost effectiveness, it is suggested to adopt more stringent end control measures and to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Reasonable development of clean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to provide greater space for pollutant emission reduction.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C13B03)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专项(12L05ESPC)
【分类号】:X7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廖永进;王力;骆文波;;火电厂烟气脱硫装置成本费用的研究[J];电力建设;2007年04期
2 王文选;肖志均;夏怀祥;;火电厂脱硝技术综述[J];电力设备;2006年08期
3 于超;王书肖;郝吉明;;基于模糊评价方法的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控制技术评价[J];环境科学;2010年07期
4 杨文夷;李杰;朱莉莉;王自发;;我国空气污染物人为源排放清单对比[J];环境科学研究;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mmonium Variational Trends and the Ammonia Neutralization Effect on Acid Rain over East Asia[J];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2010年02期
2 姚鸿男;;火电厂脱硫变动成本分析[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0年03期
3 张岩;吴永存;;1000MW超超临界发电机组SCR脱硝系统性能测试试验[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1年02期
4 杨青山;廖永进;;白泥在2×420t/h燃煤锅炉烟气脱硫系统的应用研究[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2年02期
5 廖永进;曾庭华;郭斌;;广东省火电厂烟气脱硫装置设计状况分析[J];电力建设;2009年07期
6 朱四海;;脱硫加价政策评估及其优化[J];电力建设;2009年12期
7 安俊岭;程新金;屈玉;陈勇;;Influence of Vertical Eddy Diffusivity Parameterization on Daily and Monthly Mean Concentrations of O_3 and NO_y[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7年04期
8 黄霞;刘辉;吴少华;;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电站系统工程;2008年01期
9 赵建立;韩奎华;樊兆燕;李英杰;路春美;;碱性工业废渣湿法烟气脱硫性能研究[J];电站系统工程;2011年01期
10 孙雅丽;郑骥;姜冰;;燃煤电厂烟气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发展现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春晖;;3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工艺及成本计算[A];第七届电力工业节能减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春晖;;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工艺及成本计算[A];浙江省电力学会2012年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3 丁明利;屠士凤;;乐清电厂脱硝系统氨逃逸分析仪表的应用及效果[A];浙江省电力学会2012年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4 吴昌晟;粟翔;;两化融合在三峡电厂的发展与实践[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信息化专委会、水电控制设备专委会201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5 A.J.Ding;C.B.Fu;X.Q.Yang;J.N.Sun;T.Pet釨j釨;V.-M.Kerminen;T.Wang;Y.Xie;E.Herrmann;L.F.Zheng;W.Nie;Q.Liu;X.L.Wei;M.Kulmala;;Intense atmospheric pollution modifies weather: a case of mixed biomass burning with fossil fuel combustion pollution in eastern China[A];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6 Jintai Lin;Da Pan;Steven J.Davis;Qiang Zhang;Kebin He;Can Wang;David G.Streets;Donald J.Wuebbles;Dabo Guan;;China's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air pollu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7 Lin;;China's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air pollution in the U.S.[A];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8 苏航;陈力强;陆忠艳;陈妮娜;;环渤海地区SO_2和NO_2干沉降及其影响因子的数值模拟研究[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6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C];2014年
9 王慧丽;雷宇;高丽华;唐倩;;京津冀燃煤工业锅炉大气污染排放及减排潜力分析[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六章)[C];2014年
10 温宗国;张绚;陈吉宁;谭琦璐;张雪莹;;2010-2030年中国重点部门CO_2排放趋势预测及减缓措施选择[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光大环保优秀论文集(2014)[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飞;脉冲放电电凝并结合碱液吸收烟气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夏彬;环境污染人群健康损害评估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正明;我国风力发电产业链的培育与发展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4 张彩庆;电厂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对环境质量改善及经济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5 毛剑宏;大型电站锅炉SCR烟气脱硝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朱德进;基于技术差距的中国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刘烨;不确定条件下的煤电一体化能源系统规划与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8 张云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吸收光谱分析与在线监测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9 邹晓霞;节水灌溉与保护性耕作应对气候变化效果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10 仇兵奎;山西煤炭产业政策演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欢益;废线路板流化床焚烧处理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耿超;利用价格政策促进电力企业节能减排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谷占勋;发电用甲醇燃料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张峰;SCR脱硝催化剂的抗硫再生性能和整体化制备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5 罗睿;SCR脱硝反应器物理场特性研究与结构优化设计[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文;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硝技改研究与实践[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陈纪玲;火电厂大气污染物综合控制技术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8 周林华;SNCR气力式雾化喷嘴雾化特性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安军;废树脂焚烧处理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刘志强;中国火电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估算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忠华,薛建明,韩琪;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建设方案的经济评价[J];电力建设;2003年08期
2 张美根,徐永福,张仁健,韩志伟;东亚地区春季黑碳气溶胶源排放及其浓度分布[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1期
3 吴晓青;;我国大气氮氧化物污染控制对策[J];环境保护;2009年16期
4 王永红;薛志钢;柴发合;冯贵颖;王艳;;我国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估算[J];环境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5 黄志辉;汤大钢;;中国机动车有毒有害空气污染物排放估算[J];环境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6 单文坡;殷永泉;杜世勇;闫怀忠;吕波;侯鲁健;;夏季城市大气O_3浓度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关系[J];环境科学;2006年07期
7 赵斌;马建中;;天津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建立[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8 张楚莹;王书肖;邢佳;赵瑜;郝吉明;;中国能源相关的氮氧化物排放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12期
9 黄成;陈长虹;李莉;程真;王红丽;王杨君;黄海英;张钢锋;陈宜然;;长江三角洲地区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9期
10 郝吉明;王丽涛;李林;胡京南;余学春;;北京市能源相关大气污染源的贡献率和调控对策分析[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5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舒;;焚烧产生二恶英的污染控制技术现状及问题研究[J];河南科技;2013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李仁堂 通讯员 宋仁涛 王洪涛;从末端控制到全程管理[N];中国煤炭报;2008年
2 李言;黄海制药掌握末端控制力[N];中国企业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房宁 王瑜;监管价格异动 末端控制不是本[N];农民日报;2010年
,本文编号:16791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679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