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的电力消费和碳排放关系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29 13:14

  本文选题: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 切入点:碳排放 出处:《电网技术》2014年03期


【摘要】:碳排放量、能源消费量、人口和经济增长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而作为清洁二次能源的电能,其消费使用量的多少影响着能源消费结构,进而影响着能源消费量。因此,电力消费强度和碳排放量之间存在着何种联系,是电力工业低碳之路需要考虑的问题。利用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affluence,and technology,STRIPAT),通过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测算碳排放量、人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电力消费量和能源消费量之间的碳排放影响系数。研究发现,人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以及电力消费量和能源消费量之间的比值每发生1%的变化,将引起碳排放总量1.207%、0.901%以及?1.188%的变化,因此,在未来我国人口增长趋势放缓、国民经济保持7%以上较快发展的情况下,减少碳排放的途径应该从技术因素入手,通过提高电能占使用能源的比率、提高化石能源的使用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来进行。
[Abstract]:Carbon emissions, energy consumption,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re closely related, and as a clean secondary energy, the amount of its consumption affects the structure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n affects energy consump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wer consumption intensity and carbon emissions is a problem to be considered on the low-carbon road of power industry. Using 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 affluence and technology, carbon emissions are measured by least square regression method. The impact factor of carbon emissions between population, per capita GNP,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energy consumpt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for every 1 percent change in population, per capita GNP and the ratio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o energy consumption, Will cause total carbon emissions of 1.207% and 0.901%? 1.18.8% change, therefore, in the future, the population growth trend of our country will slow down, and the national economy will maintain more than 7% rapid development. The way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should start from technical factors and increase the ratio of electric energy to energy use.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ossil energy us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to be carried out.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71052,7107105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2QN27)~~
【分类号】:TM7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晓科;周天睿;李欣;康重庆;陈启鑫;;电力系统的碳排放结构分解与低碳目标贡献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02期

2 周天睿;康重庆;徐乾耀;陈启鑫;;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析理论初探[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07期

3 周天睿;康重庆;徐乾耀;陈启鑫;;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的计算方法初探[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11期

4 李保卫;胡泽春;宋永华;王广辉;;电力碳排放区域分摊的原则与模型[J];电网技术;2012年07期

5 宋晓晖;张裕芬;汪艺梅;冯银厂;;基于IPAT扩展模型分析人口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12年01期

6 杜强;陈乔;陆宁;;基于改进IPAT模型的中国未来碳排放预测[J];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9期

7 黄蕊;王铮;;基于STIRPAT模型的重庆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2期

8 张乐勤;陈素平;王文琴;许信旺;;安徽省近15年建设用地变化对碳排放效应测度及趋势预测——基于STIRPAT模型[J];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3期

9 徐敏杰;胡兆光;谭显东;单葆国;;中国中长期能源和电力需求及碳排放情景分析[J];中国电力;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天睿;康重庆;徐乾耀;陈启鑫;;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析理论初探[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07期

2 周天睿;康重庆;徐乾耀;陈启鑫;;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的计算方法初探[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11期

3 周天睿;康重庆;徐乾耀;陈启鑫;辛建波;吴越;;碳排放流在电力网络中分布的特性与机理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15期

4 李保卫;胡泽春;宋永华;方晓松;杨俊;;用户侧电力碳排放强度的评估原则与模型[J];电网技术;2012年08期

5 卫志农;向育鹏;孙国强;黄向前;;计及碳排放含有碳捕集电厂电网的多目标动态最优潮流[J];电网技术;2012年12期

6 马瑞;康仁;罗斌;徐慧明;何进;;基于改进主成分分析法的火电机组能耗特征识别方法[J];电网技术;2013年05期

7 娄素华;卢斯煜;吴耀武;尹项根;;低碳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优化研究综述[J];电网技术;2013年06期

8 戴攀;邹家勇;田杰;刘田;周浩;;中国电力行业碳减排综合优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14期

9 苏泳娴;陈修治;叶玉瑶;吴旗韬;张虹鸥;黄宁生;匡耀求;;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特征及机理[J];地理学报;2013年11期

10 柯水发;赵可可;李彪;刘娟;;近十年北京市主要行业碳足迹测算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徐东;低碳背景下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营模式及决策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2 李洁;中国能源强度与经济结构关系的数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周黎莎;智能电网低碳效益关键指标选取与评价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4 王钰;基于低碳经济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年

5 孙瑞红;基于碳排放清单的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碳足迹及碳管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春燕;气候变暖下的长江三角洲碳排放强度测算及减排政策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2 连淼;基于STIRPAT模型的欧盟人口态势与消费模式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韩茜;北京市人口变动与碳排放关系的定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4 朱聆;中国制造业能源消耗碳排放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5 陈强;电力系统绿色电力交易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6 张莉莎;北京水资源压力人口驱动作用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7 姜安;甘肃省能源消费与CO_2减排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8 刘兴海;我国各省(市)二氧化碳减排潜力与减排成本的实证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9 张双临;大理州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10 孟大伟;基于可中断负荷的区域钢铁企业碳减排及利润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中英;王礼茂;;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5期

2 岳超;王少鹏;朱江玲;方精云;;2050年中国碳排放量的情景预测——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Ⅳ[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3 陈彦玲;王琛;;影响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析[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宋帮英;苏方林;;我国省域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的GWR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0年04期

5 陈庆;周敬宣;李湘梅;肖人彬;;基于STIRPAT模型的武汉市环境影响驱动力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S1期

6 焦文献;陈兴鹏;;基于STIRPAT模型的甘肃省环境影响分析——以1991~2009年能源消费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1期

7 邵帅;杨莉莉;曹建华;;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的上海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11期

8 肖红艳;袁兴中;李波;颜文涛;;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9 宋涛;郑挺国;佟连军;;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联性的理论分析和计量检验[J];地理科学;2007年02期

10 姜磊;季民河;;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能源压力分析——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视角[J];地理科学;2011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卢娜;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红颖 ,尚铮;钢铁行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J];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78期

2 梅鸳仙;;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04期

3 吴艳蕾;;基于灰理论的居民生活电力消费预测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4 王群伟;周德群;张柳婷;;基于DEA方法的全要素电力消费效率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3期

5 宋华伟;刘仁臻;杨翔博;;上海市电力消费的影响因素及消费量的预测[J];经济论坛;2008年11期

6 高艳;;我国电力消费量预测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03期

7 周桂鹏;;江苏省电力消费与产业结构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年07期

8 ;我国能源电力月度主要数据[J];能源技术经济;2010年04期

9 孟合合;我国的电力供给与需求[J];中国统计;2003年11期

10 刘楠,王宇奇;我国电力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桂新;沈续雷;;上海气温变化对日电力消费的影响关系研究[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2 杨华文;肖珍云;;“十五”时期桂林电力发展及消费特点浅析[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柳瑞禹;叶子菀;;基于霍夫曼系数的高耗能行业电力消费发展趋势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军;;展望21世纪福建省电力工业发展的趋势[A];福建省能源研究会、福建省资源利用协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洪积渝;;强化节电的技术经济措施,提高电能有效利用效率[A];2004年浙江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项目(3)——浙江省电力供需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集[C];2004年

6 胡海东;;承德市电力市场细分及营销战略分析[A];2003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分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黄文忠;赴忠廉;;我省电力供需形势分析[A];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湖北发展核电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研究[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9 李泽宏;;我国大用户直购电的探讨[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于立;王建林;;纵向价格双轨制:“电荒”的经济分析与出路(讨论稿)[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传东;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电力消费[N];华东电力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王龙飞邋实习生 严晓妮;我省电力消费量大增意味着什么?[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3 杨明;重工业用电恢复最快 未来电力消费高企[N];中国工业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杨明;电力消费增速明显回落 经济效益整体下滑[N];中国工业报;2009年

5 王保喜;从电力消费看经济增长[N];中国企业报;2009年

6 任春;电力消费已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9.5%[N];中国电力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张志峰;拉直电力消费的“?”[N];人民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姚雷;扩大内需照亮电力消费复苏路[N];国家电网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王枫;节能推进调度会召开[N];安庆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曹志佐 通讯员 董萍;电力消费突破十二亿千瓦时[N];吐鲁番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秋涛;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我国电力消费特征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徐敏杰;智能工程及其在电力供需分析与预警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3 仇伟杰;中国电力经济运行规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4 郑忠智;我国能源资源结构与电力需求预测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焦晓佑;智能工程推理机制研究及其在电力供需平衡复杂性分析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6 郭明星;我国电力市场产出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杨光;低碳发展模式下中国核电产业及核电经济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8 张晓红;我国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对策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9 杨淑霞;中国电力需求周期演变规律及转折点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10 施应玲;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中国电源结构多目标决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远祥;电力消费的省际差异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2 张瑞军;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刘毅;山东半岛电力消费与区域性经济增长的协整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陈万林;江苏省电力消费分析及预测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5 洪飞;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D];重庆大学;2012年

6 王文青;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下河北农村电力消费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7 牛玉琴;我国电力消费影响因素及协整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8 顾蕊;我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9 彭元龙;节能降耗政策下的电力需求侧管理[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10 胡广才;电力企业面向市场的快速反应机制[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812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6812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4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