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先合成量子点组装制备高效量子点太阳电池
本文选题: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 切入点:沉积方法 出处:《物理学报》2015年03期
【摘要】:量子点太阳电池现已成为极具潜力的"第三代"光伏器件,其优点体现在材料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便,以及其敏化剂特有的多激子效应(MEG)潜能和吸光范围可方便调节等方面.但是与染料分子敏化剂相比,量子点敏化剂粒径更大、表面缺乏具有与Ti O2结合的官能团,这导致其在Ti O2介孔中渗透阻力大、难以在Ti O2表面吸附沉积,所以量子点沉积手段在电池组装过程中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电池组装过程中量子点的沉积方法,分类阐述了直接生长量子点方法:化学浴沉积(CBD)和连续离子层吸附生长(SILAR),以及采用预先合成量子点的沉积方法:连接分子辅助法(LA)、直接吸附法(DA)和电泳沉积(EPD)方法,陈述了各沉积方法的发展过程及相应电池性能的改善,对比了这些沉积方法的优缺点.突出介绍了预先合成量子点的沉积方法,特别是近年来不断优化而凸显优势的连接分子辅助法(LA).总结了此方法快速、均匀沉积以及实现器件高性能的特点,介绍了此方法沉积表面缺陷更少、结构更完善、材料更"绿色化"的量子点敏化剂的最新研究成果.
[Abstract]:Quantum dot solar cells have become the "third generation" photovoltaic devices with great potential. The advantages of these devices are the low cost of materials and the simple preparation process. The multiexciton effect (Meg) potential and absorptivity range of the sensitizer can be easily adjusted.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dye molecular sensitizer, the quantum dot sensitizer has a larger particle size and a lack of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surface of the photosensitizer that binds to TIO 2. As a result, it is difficult to adsorb and deposit on TIO _ 2 surface due to its high permeable resistance in TIO _ 2 mesoporous, so quantum dot deposi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 process of battery assembly. In this paper, the deposition methods of quantum dots in the process of battery assembly are reviewed. The methods of direct growth of quantum dots, chemical bath deposition (CBD) and continuous ion layer adsorption growth (SILARA), as well as the deposition methods of pre-synthetic quantum dots, such as linking molecular assistant method, direct adsorption method and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 method,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various deposition method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rresponding battery performance are describ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deposition methods are compared. The deposition methods of pre-synthetic quantum dots are highlighted. In particular, the linking molecular aid method, which has been optimized continuously in recent years, highlights its advantag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method for fast, uniform deposi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of device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surface defects and structure of this method are introduced.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of more "green" quantum dot sensitizers for materials.
【作者单位】: 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1175043) 上海市科委(批准号:11JC1403100,12ZR1407700)资助的课题~~
【分类号】:TM914.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舒婷;;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光电极制备方法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14年03期
2 陈延学;李逸坦;张瑞梓;隋行;;新型Sb_2S_3-Sb_2Se_3与单晶二氧化钛纳米阵列复合结构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应用(英文)[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13年05期
3 林康保;左志鹏;伍星桦;魏爱香;;CdS量子点敏化TiO_2纳米颗粒多孔薄膜太阳能电池性能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3年12期
4 周鸿燕;;树枝状TiO_2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4年08期
5 李月生;郭倩蕤;孙绍发;赵龙;;纳米TiO_2/CdSe量子点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4年11期
6 杨杰;朱光;;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的制备方法[J];宿州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7 李闻哲;王立铎;高瑞;董豪鹏;牛广达;郭旭东;邱勇;;通过S~(2-)中间态将CdSe量子点有机配体转化为ZnS保护层及其器件光伏特性(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3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薇;纳米半导体材料对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胡小艳;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在新能源中的利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黎雪莲;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质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3年
4 张旗;CVD制备金属硒化物和CdS共敏化TiO_2纳米棒阵列光电极[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胡伟立;细菌纤维素表面修饰及功能化[D];东华大学;2013年
6 杨祚宝;TiO_2纳米管的结构修饰、改性及敏化太阳电池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7 隋小涛;量子点敏化TiO_2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的电极结构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毛永强;量子点材料的结构设计、生化分析及光电转换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刘馨琳;镉/钛基纳米复合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4年
10 岳根田;基于异质结和导电聚合物对电极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梅;CdSe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后处理及其光电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2 沈洪磊;量子点敏化TiO_2光电极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3 梁培培;无机半导体共同敏化TiO_2薄膜的制备和光电转换性质[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董淼;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电极材料的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王科;基于TiO_2薄膜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性能优化[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6 李丹红;CdS量子点敏化TiO_2纳米管阵列太阳能电池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7 王海平;一维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3年
8 王小敏;PbSe量子点的制备及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金铭俊;半导体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阳极结构设计和性能优化[D];天津大学;2012年
10 李静;CdS、Bi_2S_3与N719共敏化不同形貌TiO_2在DSSC中的应用[D];湖北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潇;张雪萍;王才富;倪柳松;何磊;张晨;孙孟娜;许世超;魏俊富;王兵;张纪梅;王海涛;;量子点的制备及应用进展[J];科技视界;2013年29期
2 隋鹏飞,杨其艳,戴振宏,黄士勇;球型量子点电子填充性质的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2年02期
3 李朝霞,李作宏;单量子点体系极化电子的输运[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4年02期
4 贺泽龙;韩晶;李华;;四端耦合量子点桥的电输运[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楼曹鑫;丁澜;马锡英;黄仕华;;锗/硅量子点形貌随退火温度的变化与电学特性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6 王安梅;;多层单电子量子点的低激发态能谱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10期
7 李芝;陈静;雷威;;量子点层厚度对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发光特性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文;2014年01期
8 冯金福;正常金属-量子点-超导系统的共振隧穿[J];常熟高专学报;2004年04期
9 乔毅;冯雪元;张家雨;崔一平;;量子点发光材料在多色照明上的应用[J];照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10 宋红岩;宋小龙;张爱芳;吴留坡;施耀铭;;振荡磁场量子点中自旋流的交流响应(英文)[J];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治柯;;小粒经近红外低毒水溶性量子点的合成及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家雨;崔一平;王志兵;;胶体量子点的电致发光研究[A];第十七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年会暨“五省一市光学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原凤英;蒋最敏;陆f ;;锗硅双层量子点耦合效应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李曦;方婷婷;罗慧;王启岁;刘鹏;胡善洲;;几种不同粒径的量子点对四膜虫的作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第十六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朱俊杰;;量子点的功能化与传感研究[A];第六届海峡两岸分析化学会议摘要论文集[C];2010年
6 张建奇;张智明;;利用自组装量子点系统制备W态[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李旭兵;高雨季;李治军;佟振合;吴骊珠;;量子点界面介导的巯基化合物偶联放氢反应及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1分会:光化学[C];2014年
8 张耀军;郝雄文;李倩茹;李东祥;;纳米金颗粒对碳量子点荧光发光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C];2014年
9 李雪;杨秋花;武玉东;常津;;一种基于高分子包覆的量子点水溶性改性方法[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刘俊庆;宋涛;张琼文;李云红;常津;;高稳定量子点荧光纳米探针的制备[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卫东;美研究可高效阻断蛋白生成的量子点技术[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常丽君;韩国造出全彩色量子点显示屏[N];科技日报;2011年
3 记者 曲照贵;天大首创零污染量子点合成工艺[N];中国化工报;2013年
4 刘牧洋;我国量子点研究获新突破[N];光明日报;2003年
5 王全楚;“量子点”荧光标记初露端倪[N];健康报;2005年
6 刘霞;科学实验发现:量子点不是点[N];科技日报;2010年
7 记者 刘霞;量子点显示屏或将成主流[N];科技日报;2010年
8 刘霞;胶体量子点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创纪录[N];科技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于欢;纳米技术全面升级LED[N];中国能源报;2010年
10 记者马艳红;中科院化学所成功制备量子点荧光微球[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民;量子点分子及量子点团簇的电子结构[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石星波;单个量子点的光学性质研究及其在超高分辨率定位上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2年
3 王解兵;Ⅱ-Ⅵ族油溶性量子点的制备、修饰及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何耀;性能优良水溶性量子点和量子点—聚合物纳米微球的微波辐射制备及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陈耕;半导体自组织量子点的光学性质和其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刘璇;量子点电致化学发光新体系及其分析新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7 张韦韪;自组织量子点与量子环物理性质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刘益民;量子环、量子点及其耦合体系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7年
9 刘天才;壳核型量子点的合成及其生物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刘剑波;量子点的制备、成像及其在化学生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希;量子点中杂质势约束的少体体系的电子结构[D];复旦大学;2008年
2 蒋军风;核壳结构水溶性量子点的合成与细菌检测应用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培炫;图案硅衬底上锗硅量子点生长[D];复旦大学;2009年
4 任娟;合成水溶性量子点及其作为离子探针[D];兰州大学;2009年
5 宫晓群;硒化镉量子点的合成、改性及荧光编码微球的制备[D];天津大学;2009年
6 王飞久;硫基半导体纳米晶或量子点的制备及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丹;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义全;单载流子在耦合量子点体系中的动力学特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永平;几个介观量子点模型的输运性质[D];山西大学;2006年
10 刘瑞麟;可用于生物检测的荧光量子点的制备及其相转移方法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90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690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