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可并网微型水力发电系统的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1 15:53

  本文选题:微型水力发电 切入点:电路拓扑 出处:《水电能源科学》2014年12期


【摘要】:为提高偏远山区的用电质量、降低用电成本,依托山区微型水资源,在传统独立式微型水力发电系统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励式不控异步发电机的可并网微型水力发电系统电路拓扑结构,采用带有输出电流反馈的电压闭环控制策略,以单位功率因数并网。利用补偿电容提供无功能量给异步电动机作微型水力系统发电部分,采用电力电子变换电路实现能量传输,减小并网能量损耗。通过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ower consumption and reduce the cost of electricity in remote mountainous areas, relying on the micro-water resources in mountainous areas,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independent micro-hydropower system,Reactive power supply by compensating capacitor is used to provide reactive energy to asynchronous motor as part of miniature hydraulic system. Power electronic conversion circuit is used to realize energy transmission and energy loss is reduced.The feasibility of the system is verified by setting up an experimental platform.
【作者单位】: 中国计量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基金】:浙江省水利厅科技计划项目(RC1417)
【分类号】:TV7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杨华;吴政球;涂有庆;黄庆云;罗华伟;;分布式发电及其并网技术综述[J];电网技术;2008年15期

2 殷桂梁;张圣明;;微型水力发电机组系统建模与仿真[J];电网技术;2012年02期

3 牟龙华;黄舒予;周伟;;小功率微型逆变器的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年18期

4 吴振兴;邹旭东;黄清军;张哲宇;邹云屏;;三相电力电子负载并网变换器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24期

5 袁林娟;张昕;贺向丽;周凌九;熊鹰;;农村微型水力发电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年07期

6 支宝威;张晓东;;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双闭环系统校正方法[J];电机与控制应用;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锡琳;;含有光伏电源的微网综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吴小云;顾广娟;;用户侧光伏微电网发展机遇与挑战[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1年06期

3 安明瑞;吴冰冰;乔琨;;分布式发电及其应用综述[J];电源技术应用;2010年02期

4 王晓寰;张纯江;丁峰;;双模式三相逆变电源控制器设计与实现[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12期

5 杨宇;李新超;樊陈;王鹏;;智能电网中孤岛检测控制单元的研制[J];电力建设;2009年09期

6 姚天亮;郑昕;杨德洲;徐敏;李志伟;吴兴全;;打捆并网方式下光伏电站无功补偿及谐波问题[J];电力建设;2011年08期

7 杨义;周羽生;;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继电保护配置改进[J];电力建设;2012年04期

8 钱军;李欣然;马亚辉;王玲;;面向负荷建模的微型燃气轮机建模及其等效描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19期

9 蔡斌军;朱建林;;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自抗扰电流跟踪控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2年03期

10 赵瑞;周运斌;王立永;;北京电网消纳分布式光伏发电能力分析[J];电气技术;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郭明珠;田世明;王莹;;基于光储系统的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研究[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李奇;陈维荣;刘述奎;黄进;田维民;;基于虚拟磁链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并网控制系统研究[A];2012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吴小云;顾广娟;;用户侧光伏微电网发展机遇与挑战[A];第二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章勇高;高彦丽;蔡少华;;一种新型单相升降压微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A];2014年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杨华;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仿真及其潮流计算[D];湖南大学;2010年

2 钱军;考虑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撖奥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故障特性与保护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金强;分布式电源故障特性分析及微电网保护原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赵晶晶;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优化运行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杨辉;在含有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中继电保护协调问题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付超;风电并网的无功优化控制及其数模混合仿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8 王志冰;中低压配电网自适应功率控制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吕志鹏;多逆变器型微网运行与复合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10 陈东;并网逆变器系统中的重复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波;新城镇发展定位背景下的配电网规划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陈彩虹;分布式发电系统的优化配置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岳伟;微网并网装置控制策略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4 赵巧云;基于光伏发电微源的微网动态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菅利彬;燃料电池并网逆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石昆;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逆变器的研究与开发[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娜;面向电网公司的光伏电站监视系统的设计[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丹;分布式电源并网对供电电压质量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杜吉飞;三相变流器改进空间矢量电流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10 程站立;计及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及其无功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波;王仕城;;10kW无变压器型光伏并网发电逆变器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5年02期

2 魏守平;;水轮机调节系统的MATLAB仿真模型[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9年04期

3 赵剑锋;潘诗锋;王浔;;大功率能量回馈型交流电子负载及其在电力系统动模实验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12期

4 魏晓光;汤广福;魏晓云;迟永宁;;VSC-HVDC控制器抑制风电场电压波动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4期

5 吴春华;肖鹏;武慧;陈国呈;张翼;陈卫民;崔开涌;;一种新型三相电流型逆变器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7期

6 易龙强;戴瑜兴;;SVPWM技术在单相逆变电源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9期

7 刘邦银;段善旭;刘飞;徐鹏威;;基于改进扰动观察法的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6期

8 胡学浩;分布式发电(电源)技术及其并网问题[J];电工技术杂志;2004年10期

9 王志群,朱守真,周双喜;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控制系统的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24期

10 王成山;陈恺;谢莹华;郑海峰;;配电网扩展规划中分布式电源的选址和定容[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谭光慧;太阳能交流模块逆变器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雪辉;水轮机调节系统先进控制策略的研究[D];西华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鹏宇;刘建强;黄尧;郑琼林;;基于高频隔离的负序级联式补偿电路拓扑[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3期

2 孙明;;Dual Boost PFC电路拓扑的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2年06期

3 林维明,何塞安,林慧聪;新型单相无源功率因数校正整流器的电路拓扑、工作原理和设计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1期

4 陈学清;林裕雄;黄俊来;;双向DC-DC变换器的应用及电路拓扑概述[J];大众科技;2008年10期

5 张志学;马皓;;电力电子电路拓扑向量的寻求[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20期

6 马志瀛,郑清水,常涛;电器设备中电路拓扑公式抽取新方法及其微机实现[J];低压电器;2003年01期

7 程冰;汤钰鹏;;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拓扑技术研究进展[J];通信电源技术;2006年03期

8 张志学;马皓;何湘宁;;基于残差分析的电力电子电路拓扑辨识[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18期

9 李艳;阮新波;杨东升;刘福鑫;;无缓冲单元的多输入直流变换器电路拓扑[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5期

10 谢柳竹;郭世明;;电压双象限Buck-Boost电路拓扑及分析[J];电源技术应用;200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石勇;杨旭;王兆安;;开关电路拓扑的编号表示及其拓扑推演[A];第二届全国特种电源与元器件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郎垄;林维明;徐玉珍;;双向DC/DC变换器电路拓扑的现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丁力;陈艳峰;;电力电子电路拓扑的最小开关单元及其应用[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艳;多输入直流变换器电路拓扑及控制策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松荣;VRM电路拓扑与控制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1年

2 杨潮晖;Boost-PFC电路拓扑和数字控制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962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6962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0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