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计及谐波影响的光伏逆变器控制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4 14:07

  本文选题:光伏(PV)并网发电 切入点:谐波谐振 出处:《电测与仪表》2014年10期


【摘要】:在光伏并网发电过程中,为了不影响电网的电能质量,逆变器输出并网电流谐波分量应该满足相关的并网标准。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阻抗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光伏并网逆变器与含背景谐波电网之间的谐波交互影响问题。光伏并网所引起的谐波谐振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逆变器等效输出阻抗和电网等效阻抗在并网公共连接点(POC)处存在阻抗交点,且在交点位置阻抗和值最小,此时并网电流幅值将明显增大,即产生谐波谐振现象。为了分析这一问题,本文建立逆变器的诺顿等效模型,推导逆变器的等效输出阻抗表达式,并基于光伏并网谐波电压、电流的最大限值及谐波谐振条件,分析逆变器等效输出阻抗的合理取值范围。在此基础上,采用PI控制、准PR控制两种不同的控制方法调节逆变器等效输出阻抗,有效的抑制谐波,并避免谐波谐振现象的产生。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generation, in order not to affect the power quality of the grid, the harmonic component of the inverter output grid-connected current should meet the relevant grid-connected standards.In this paper, a method based on impedance analysis is proposed to analyze the harmonic interaction between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inverter and power grid with background harmonics.The fundamental cause of harmonic resonance caused by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is that the equivalent output impedance of the inverter and the equivalent impedance of the grid exist at the point of the common connection point (POC), and the impedance and the value at the intersection point are the smallest.In this case, the amplitude of grid-connected current will increase obviously, that is, harmonic resonance will occur.In order to analyze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Norton equivalent model of the inverter, deduces the equivalent output impedance expression of the inverter, and based on the maximum limit of the harmonic voltage, current and harmonic resonance condition of the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grid.The reasonable range of equivalent output impedance of inverter is analyzed.On this basis, two different control methods, Pi control and quasi-PR control, are used to adjust the equivalent output impedance of the inverter, which can effectively suppress the harmonic and avoid the harmonic resonance.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verified by simulation experiments.
【作者单位】: 东北电力大学;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长春供电公司;
【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No.IRT1114) 国家电网公司项目《电能质量高级分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2515)
【分类号】:TM615;TM4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飞;仲兆峰;;具有MPPT的光伏逆变器研究与实现[J];电测与仪表;2010年06期

2 郭鹏;江智军;胡炜;;电流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关键技术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1年07期

3 许洪华;;中国光伏发电技术发展研究(英文)[J];电网技术;2007年20期

4 刘东冉;陈树勇;马敏;王皓怀;侯俊贤;马世英;;光伏发电系统模型综述[J];电网技术;2011年08期

5 陈兆岭;杨兆银;刘国海;廖志凌;刘慧;;具有有源滤波功能的单相无变压器光伏并网系统[J];电测与仪表;2012年09期

6 张久亮;郭前岗;周西峰;;光伏并网逆变器准比例谐振控制仿真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3年02期

7 葸代其;赵峰;;一种改进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J];电测与仪表;2013年04期

8 徐志英;许爱国;谢少军;;采用LCL滤波器的并网逆变器双闭环入网电流控制技术[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27期

9 刘飞;段善旭;查晓明;;基于LCL滤波器的并网逆变器双环控制设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S1期

10 姚勇;朱桂萍;刘秀成;;谐波对低压微电网运行的影响[J];中国电力;2010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驰;张代润;;基于改进的变步长光伏并网系统MPPT控制策略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2年01期

2 姚勇;朱桂萍;刘秀成;;电池储能系统在改善微电网电能质量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1期

3 孙培德;叶礼清;;比例-谐振控制器在单级式太阳能并网逆变器中的应用[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4 李国栋;;国际太阳能发电产业的新进展[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2年01期

5 杨淑英;张兴;张崇巍;谢震;曹仁贤;;LCL滤波电压源并网逆变器多环控制策略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05期

6 阚加荣;谢少军;姚志垒;薛迎成;吴冬春;李小凡;;LCL滤波并网逆变器的进网电流相位矫正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14期

7 谢俊虎;赵莉华;;LCL滤波并网逆变器的多速率采样数字控制[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1年06期

8 侯世英;肖旭;徐曦;;基于间接电流控制的并网逆变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年06期

9 吴凤江;孙秀冬;孙力;赵克;;电网功率可控型太阳能电池-电网-蓄电池混合供电不间断逆变电源[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年06期

10 曹太强;许建平;祁强;王军;;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技术[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侯世英;庹元科;;双频并网逆变器的仿真研究[A];四川省电工技术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石志学;王金峰;金传付;吉文杰;郭艳鹏;陈可;;500kW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设计和实现[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石志学;金传付;王金峰;吉文杰;郭艳鹏;陈可;;30kW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设计和谐振抑制[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之力;微网谐波振及电压暂降的评估与控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曹太强;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毛鹏;航空应用三相高功率因数整流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肖华锋;光伏发电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高乐;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彭双剑;微网运行和电能质量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赵杰;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相关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王颖杰;LCL滤波的三相变换器并网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9 殷进军;LCL滤波并网逆变器的数字单环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陈东;并网逆变器系统中的重复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基锋;一种带有前馈重复滤波器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张海钰;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朱运周;分布式太阳能农村户用系统的研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4 王中秋;分布式储能对微网运行特性的作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李钢;含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微网动态建模与仿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钟诚;微电网中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7 陈毅光;600W光伏逆变器的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胡烈良;可再生能源接入直流微网的运行控制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蒋伟;微网接入配电网的保护控制关键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王光红;微网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友朋;宋平岗;;无变压器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拓扑结构[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0年06期

2 郭鹏;江智军;胡炜;;电流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关键技术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1年07期

3 王飞,余世杰,苏建徽,沈玉梁;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5期

4 汪海宁,苏建徽,张国荣,茆美琴,丁明;光伏并网发电及无功补偿的统一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9期

5 郭小强;邬伟扬;赵清林;;新型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比较和数字实现[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5期

6 张承慧;叶颖;陈阿莲;杜春水;;基于输出电流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电源[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8期

7 刘飞;查晓明;周彦;殷进军;段善旭;;基于极点配置与重复控制相结合的三相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12期

8 吴云亚;阚加荣;谢少军;;基于双d-q坐标系的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8期

9 首福俊,黄念慈,窦伟;一种新型的光伏逆变器控制方法[J];电力电子技术;2004年02期

10 官二勇;宋平岗;叶满园;;基于最优梯度法MPPT的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J];电力电子技术;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为;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2 王飞;单相光伏并网系统的分析与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3 吴春华;光伏发电系统逆变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4 刘飞;三相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忠军;基于DSP的太阳能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江苏大学;2007年

2 杨建菲;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控制方法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3 王厦楠;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及其MPPT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4 余运江;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潮,韩英铎,马维新;单相串联电压质量补偿器控制器的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15期

2 张春雨;彭咏龙;张智娟;;一种基于FPGA的谐振型逆变器控制电路的分析和实现[J];电力电子;2005年06期

3 袁佳歆;陈柏超;田翠华;贾嘉斌;;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逆变器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4 李鑫;朱建华;岑盈盈;;吸收式冷藏箱逆变电源控制系统[J];轻工机械;2006年02期

5 金园园;王正仕;陈辉明;刘欢;;基于根轨迹的单相逆变器PID控制器设计[J];机电工程;2008年02期

6 王健;陈强;;免疫遗传算法在逆变器开关优化中的应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董超;邱创;;基于分布式发电的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案优化[J];湖北电力;2009年03期

8 曾嵘;年珩;;离网型风力发电系统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06期

9 赵卓鹏;贾石峰;;电流滞环跟踪PWM逆变器控制仿真研究[J];电气传动自动化;2011年02期

10 王川川;朱长青;顾闯;;逆变器双环控制算法仿真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文忠;张红梅;张伟;李耀荣;王志;吴海波;;基于SVPWM的优化Z源逆变器控制方法研究[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少杰;段铁群;杨勇;张亮;;1kW潮流能发电装置逆变器SVPW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3 胡存刚;;一种新型的光伏逆变器SHE-PWM开关模式研究[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裘君;赵光宙;刘栋良;王家军;;交流伺服系统逆变器死区效应分析及其补偿策略[A];第12届全国电气自动化与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祝龙记;张立;;基于非正交坐标系的三电平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廖家平;张友奖;姚铭;;基于模数混合FPGA的标准正弦波逆变器设计[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武汉电工技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徐忆平;李明;朱美强;;级联式多电平逆变器控制方法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煤炭自动化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杨海柱;金新民;;基于状态空间平均法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建模(英文)[A];第十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洪礼;陈阿莲;张承慧;;一种交流光伏模块系统拓扑建模和仿真[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春明;王金全;刘文良;张红贤;;屋顶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广东 华田;300W高效率逆变电源板[N];电子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燕;微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及组网特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2 汤雨;Z源逆变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3 谢东;分布式发电多逆变器并网孤岛检测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4 何中一;PWM逆变器的控制及并联运行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姜世公;微网孤岛运行模式下阻抗匹配关系和混杂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曹太强;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黄杏;微网系统并/离网特性与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8 朱艳萍;微电网多参数特性分析及其测控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9 陈敏;非线性负载条件下的逆变器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赵耀;基于分布式电源的微网控制及运行优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君惠;基于Z源逆变器的光伏发电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尹越;兆瓦级风力发电逆变器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3 欧阳桂泉;基于Z源逆变器的直驱式方波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周国祥;小功率全桥光伏并网型逆变器的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皮海燕;柔性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及其Matlab/Simulink仿真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晨云;基于PEBB的光伏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吕世家;多模块并联DC/AC电力变换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李丰林;基于Quasi-Z源逆变器的光伏发电系统[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曹建;基于软开关PWM技术的光伏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10 朱志杰;逆变器控制及其并联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10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710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4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