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500kV交联聚乙烯高压电缆运行维护探讨
本文选题:kV高压电缆 切入点:交联聚乙烯 出处:《水力发电》2014年10期
【摘要】:介绍了向家坝水电站500 kV交联聚乙烯高压电缆的在线监测系统配置、故障诊断方法以及日常运行维护检修管理情况,结合高压电缆的在线监测数据对电缆运行维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合理解决了电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目前向家坝水电站应用的国产500 kV交联聚乙烯高压电缆的运行情况良好。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configuration, fault diagnosis method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of 500 kV XLPE high voltage cable in Xiangjiaba Hydropower Station.Combined with the on-line monitoring data of high-voltage cable, the problems occurred in the process of cabl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are discussed, and the problems in cable operation are solved reasonably.At present, the domestic 500 kV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high-voltage cable used in Xiangjiaba Hydropower Station is in good operation.
【作者单位】: 向家坝水力发电厂;
【分类号】:TV738;TM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洪福;;向家坝右岸电站500kV高压电缆安装与试验[J];水力发电;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玉雄;李雷;李飞;周力行;;35kV电缆护套过电压保护研究[J];变压器;2008年12期
2 王勇;张哲;尹项根;柳虎;贾文超;吴娟娟;;单频法绝缘监测原理与仿真分析[J];船电技术;2007年05期
3 梅淑秋;;滨海电力电缆运行管理应对措施[J];四川兵工学报;2008年05期
4 李雷;李飞;周力行;甘凌霞;;35kV变电站电缆护套过电压保护研究[J];电瓷避雷器;2008年05期
5 王德民;;SVC跳闸原因分析及处理[J];电工技术;2010年11期
6 卢恩泽;张超;;在线监测系统中小波去噪方法及模型的建立[J];电气应用;2006年05期
7 李雷;甘凌霞;周力行;王婧倩;文习山;;基于混沌—分形理论的XLPE电缆老化特性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05期
8 钟恒强;;浅议在配网自动化改造中的电缆接头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及选取[J];电器工业;2012年04期
9 文端;刘斌;孙寰勇;;电缆护套绝缘带电监测系统的开发[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梁学东;常斌;赵浩波;;110 kV电缆终端故障分析与思考[J];山西电力;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吴光荣;;220千伏电缆金属护套接地电流异常分析[A];2008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叶景达;;CTM4000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在高压电缆线路设计中的应用[A];第十九届输配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琦;夏向阳;;基于模糊证据理论的XLPE电缆绝缘状态评估研究[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新能源发电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古亮;交联聚乙烯—硅橡胶界面电痕破坏现象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朱晓辉;交联工艺对交联聚乙烯绝缘特性的影响[D];天津大学;2010年
3 马宗乐;硅橡胶中电树枝的生长机理与抑制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常文治;电力电缆中间接头典型缺陷局部放电发展过程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闯;损耗电流谐波分量测试系统的研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裘军良;利用WebGIS技术实现电力电缆故障快速定位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鲁明科;基于DSP的变频串联谐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唐庆华;XLPE高压电力电缆局部放电检测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刘蒙;220kV电缆隧道中导体温度监测与载流量计算[D];天津大学;2010年
6 聂世民;单芯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金属护层感应电压限制措施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庄丽;雷击时地下电缆过电压的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周晓畅;IGBT串联型中压变频器关键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周秀;电力电缆水树在线检测新方法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10 贺伟;基于分布式光纤的电缆温度监测系统及其数据处理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尔梅;王怡如;刘凤林;张志昌;严永昌;;硅烷交联聚乙烯配方及其应用的研究[J];电线电缆;1981年02期
2 孙租铭;杨燕君;;硅烷交联聚乙烯[J];传输线技术;1983年01期
3 林志农;邹元传;唐传林;;电缆用交联聚乙烯结构的研究[J];哈尔滨电工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4 Masayuki Hikita;林红;;硅烷交联聚乙烯的电击穿[J];电线电缆;1989年04期
5 李红西,朱爱荣;一步法硅烷交联聚乙烯挤出工艺探讨[J];电线电缆;1997年03期
6 董连方;沙仁礼;候淑凤;张孟琴;;辐照交联聚乙烯包覆管、内衬管的研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86年00期
7 王卫东;;硅烷交联聚乙烯热延伸试样断裂原因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6期
8 鲍文波;马树军;贾振山;李巍;;紫外光辐照交联聚乙烯在电缆行业中的应用及进展[J];电线电缆;2009年04期
9 张元龙;王树生;;63~110kV交联聚乙烯电缆中间接头的研制[J];电线电缆;1988年03期
10 张广成,何庆龙;硅烷交联聚乙烯的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福才;董琪;袁杰;;结晶行为对辐照交联聚乙烯挤出工艺的影响和预防[A];电缆工业循环经济与环保技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线电缆专业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小虎;杨红梅;宋义虎;郑强;;预剪切对交联聚乙烯流变行为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王维国;谢立青;兰李桥;王瑛;;辐射交联聚乙烯高压阻燃电线凝胶率的测量[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子束离子束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电子束离子束学术年会暨中国电子学会焊接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电子束焊接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4 顾军;;一种新型硅烷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的交联设备[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袁迅道;;辐射交联聚乙烯泡沫管与空调节能[A];2004空调器、电冰箱(柜)及压缩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于静;柏晓红;李宝强;张大维;赵萍;;交联聚乙烯的SEM研究[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刘栋;田楠;崔昆朋;周卫青;胡婷婷;李向阳;李良彬;;流动场诱导交联聚乙烯不同晶核形态[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结构与性能[C];2013年
8 牛鹏翔;周峰川;;给水交联聚乙烯(PEX)管应用技术综述[A];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选集(上册)[C];2003年
9 兰莉;朱超杰;吴建东;尹毅;;温度效应对交联聚乙烯中空间电荷分布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工程电介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陈海文;;辐射交联聚乙烯发泡卷材生产工艺技术关键[A];第6届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立言;地采暖管材的性能比较及发展趋势[N];中国建设报;2006年
2 董新光 徐景信;国产交联聚乙烯专用料崭露头角[N];中国化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古亮;交联聚乙烯—硅橡胶界面电痕破坏现象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鲍明晖;交联聚乙烯中电树枝的生长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萍萍;110kV交联聚乙烯超净电缆料关键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2 于洋;紫外光交联聚乙烯的光吸收特性与基本电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3 袁俊轩;阻燃硅烷交联聚乙烯电缆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叶开颜;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电树枝化的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袁锐锋;轿车油泵用交联聚乙烯线材失效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付雨微;新型光引发剂对紫外光交联聚乙烯介电特性的影响[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7 李丽丽;交联聚乙烯/蒙脱土复合材料电树枝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8 杨永柱;高压电缆绝缘用可交联聚乙烯结构、性能及交联过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刘新民;交联聚乙烯的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10 谢良;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连接头温度在线监测技术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26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726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