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结构关联性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提升中的应用
本文选题:氟代硫酸盐 + 苯水共沸 ; 参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摘要】:4G时代的来临和电动汽车的发展催生了对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电极新材料的迫切需求,掀起了高能新材料的研究热潮,其中快速、便捷和规模化的制备出新材料是关键。本论文发展了一种基于合成前驱体和目标产物的晶体结构关联性,通过对合成前驱体和反应体系的的合理化选择和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快速、便捷和有效地制备出了在传统方法上很难合成的高电压和高比能的新型锂离子电极材料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反应过程中物相的晶体结构和形貌的变化,及其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根据前驱体和目标产物在晶体结构上的关联性,尝试性的提出了可能的合成机理。同时,合理地将这种基于晶体结构关联性的合成方法加以适度的推广至其他化合物的制备。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归纳如下: 1.在先前报道的文献中,对高电压新材料AFeSO4F(A=Li, Na)的制备一直是个困难:首先,制备FeSO4·H2O的过程是不可或缺的;其次,反应所需的离子液体价格昂贵;最后,反应的时间过长,如30h。基于对前驱体FeSO4·7H2O和目标产物NaFeSO4F的晶体结构关联性的分析,我们以FeSO4·7H2O和NaF为反应原料,巧妙的选择苯为反应介质,用一步法苯-水共沸路线在极短时间(1min)、200℃条件下选择性制备出目标产物NaFeSO4F和NaFeSO4F·2H2O:NaFeSO4F可以在铁冒封闭的高温釜中通过苯热反应制得;当以铜冒更换封闭反应釜的铁冒时,所获得的产物为NaFeSO4F·2H2O。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将制备得到NaFeSO4F·2H2O的其他反应条件都不变,仅将反应时间从1min延长至40h,则NaFeSO4F·2H2O将会转变为NaFeSO4F。在机理的探索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控制实验,用以推测其合成机理,并提出了一种理想化的反应模型。最后,我们对所获得的的产物NaFeSO4F和NaFeSO4F·2H2O均作了电化学评估,发现NaFeSO4F存在3.5V (vs Li+/Li)的电压平台。在我们的反应体系中,二价铁被氧化为三价铁的趋势被有效的抑制和避免了。同时,这种一步苯-水共沸法可以推广到制备其他的水合氟代硫酸盐NaMSO4F·2H2O (M=Co, Ni)。相关工作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会CrystEngComm上(CrystEngComm,2012,14,4251-4254)。审稿人评价此工作为"......a major breakthrough in the targeted synthesis of these compounds......" 2.一维纳米结构对高比能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提升尤为显著,然而具有层状结构的氧化物,如MoO3,V2O5和WO3等受晶体学特性所限,很难制备为一维纳米线。我们提出了一个制备MoO3,V2O5和WO3纳米线的新的概念,即在其水合氧化物脱水转变为氧化物的过程中,通过抑制或破坏水合氧化物和氧化物中共有的一维MO6八面体链在径向上的作用或连接来制备只允许在长度方向上生长的纳米线。我们基于对前驱体α-MoO3·H2O和目标产物α-MoO3的晶体结构关联性的分析,第一次报道了以单晶三斜一水合三氧化钼α-MoO3·H2O纳米棒为前驱体,通过拓扑转换路线制备了介孔的正交相MoO3纳米线束。其拓扑转换基于α-MoO3·H2O和α-M0O3晶体结构中共有的一维MoO6八面体双链和两物相在特殊晶体方向上的匹配,即[001]α-MoO3·H2O//[100]MoO3。在物相由α-MoO3·H2O转变为正交Mo03时,前驱体的纳米棒形貌得以保持。对其转换过程的研究表明,M003纳米线构筑的多孔纳米束是基于α-MoO3·H2O纳米棒的{001}晶面的丝化和外延生长。这种基于晶体结构关联性的真空拓扑路线提供了一种有效和实用的制备高度有序化多孔纳米材料的方法,诸如V2O5和WO3纳米线等等。在以锂片为对电极,电压为0.001-3.0V,电流密度为200mAg-1的恒电流测试中,纳米线束给出了高的、稳定的可逆比容量,954.8mA h g-1。α-MoO3纳米线束高的可逆比容量和好的循环稳定性归因于其特殊的纳米结构:(a)小尺寸由于短距离的扩散路径,促进电子和离子的传输,提高了其电化学倍率性能;(b)纳米线束是由大量的一维纳米线所构成,可以缓解氧化物在脱嵌锂过程中体积改变应力;(c)纳米线束是多孔的,其有利于电解液渗入到介孔中,促使电解液和电极材料的充分接触,同时,介孔亦可以容纳放电过程中体积的膨胀效应。这种介孔正交Mo03纳米线束,平均孔径为13nm,拥有高的比表面积,除了在锂离子电池中有好的性能表现,其在其他应用领域,诸如超级电容器和催化等,亦可能有好的表现。该工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上(J. Phys. Chem. C,2014,118,5091-5101)。审稿人评价此工作为‘'......The work is of creative and well done......This paper successfully shows the novelty with its effective and versatile synthesis approach......" 3.我们利用油包水体系,通过两个化学反应的耦合,制备出了大量Sn02纳米晶分散在无定型M003的矩阵中的SnO2-(MoO3)特殊纳米复合结构。这种反应体系通过在两相间缓慢的释放反应原料成功的抑制了SnO2晶粒的生长。在电化学性能评估过程中,SnO2-(MoO3)纳米复合物获得了很高的电化学性能,可逆比容量高达2356mAh g-1。我们这种合成方法有可能推广至其他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合成上,如TiO2-(MoO3),以期获得高的物理化学性能。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O646;TM9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芬,郑香苗,朱文杰,林炳雄,唐有祺;高T_c LaBa_2Cu_3O_(7-δ)超导相的制备和结构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1988年03期
2 郭守武;苏根博;贺友平;潘锋;;几种二苯甲酮衍生物的晶体结构及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J];功能材料;1993年05期
3 冯春华,高丽华;多核茂型稀土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其应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4 张有明;杨莉梓;林奇;魏太保;;一种新颖酰基硫脲金属簇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J];化学学报;2006年11期
5 陈虎;许兴友;高健;杨绪杰;陆路德;汪信;;高氯酸化三邻菲Up啉合镍晶体结构研究(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06年07期
6 唐爱斌;周健;戴洁;张勇;刘宇;卞国庆;卢雯;;配合物[Fe(OPPh_3)_4Cl_2][FeCl_4]的合成和晶体结构[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6年09期
7 潘成学;苏桂发;;非对映立体专一性合成二芳基取代环丙烷氨基酸及晶体结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8 赵邦屯;陈俊清;渠桂荣;;4,5-二[2-(邻甲酰苯氧基)乙硫基]-1,3-二硫环戊烯-2-酮的合成及晶体结构[J];有机化学;2007年02期
9 郭金鑫;李健;余红斌;常随春;杨晓刚;王继武;;新型超分子配合物[Cu(C_3H_4N_2)_4Cl]·Cl的合成、晶体结构与表征[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李健;郭金鑫;尚军飞;石雪萍;封营昌;杨晓刚;王继武;;Cu(Ⅱ)离子驱动hdpe配体分解构筑的新型超分子配合物(hdpe=2-羟基-2,2′-二吡啶基-乙酮)[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晓;蒋勇;万重庆;李夏;;铜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A];第七届全国催化剂制备科学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丽;车云霞;郑吉民;;四重穿插配合物{[Ni(bpea)(bimb)]·(H_2O)}_n的合成与晶体结构[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俞思明;朱思明;于淑娟;林景聪;许敏;;配位对二氢杨梅素晶体结构与抗氧化活性的影响[A];2010第二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孔芳;毛江高;;CuGa_2(SeO_3)_4和CuGa_2(SeO_3)_3O的固相合成与晶体结构[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5 张潇;卢静;于杰辉;徐吉庆;;杂多酸[(H_3dien)_2(P_2Mo_5O_(23))](dien=diethylenetriamine)的水热合成及晶体结构[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6 邓桂茹;杨光明;王庆伦;;一个新的含草酰胺桥基的大环铜三核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7 丁峰;王瑾玲;缪方明;;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吡唑啉酮-5-缩苄胺的晶体结构[A];第八届全国X射线衍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贾永金;王瑾玲;缪方明;;4-二甲胺基苯甲醛缩2,4-二硝基苯腙的晶体结构[A];第八届全国X射线衍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邓桂茹;张雁红;杨光明;;大环草酰胺铜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10 顾卓f3;孙默;郭东升;刘育;;α-环糊精键合4,,4′-偶氮联吡啶和2,2′-偶氮联吡啶的结构研究[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毛黎;美利用DNA链获得金纳米粒子晶体[N];科技日报;2008年
2 毛黎;美开发出耐高温超强超硬纳米晶体铁合金[N];科技日报;2008年
3 毛黎;美测定超级离子传导性材料晶体结构[N];科技日报;2008年
4 历重;沙门氏菌对宿主细胞的侵染机制研究获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余祖球;铁红釉的艺术特征及晶体结构简介[N];广东建设报;2005年
6 吕贤如;大将风度与择菠菜叶[N];光明日报;2006年
7 ;新型电荷传输材料的合成技术[N];科技日报;2006年
8 张巍巍;极强X射线源可催生新的物质状态[N];科技日报;2009年
9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汤定元;偶然中的必然[N];光明日报;2005年
10 韩影;铁罐头必须正确用锡[N];中国包装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翁建全;1,3-噻唑烷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和生物活性[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2 何战兵;Al-Cr-(Si)合金系中准晶及其近似晶体相的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3 吴宗斌;多孔膦酸盐的制备、表征和结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
4 毛红艳;多吡啶、多羧酸构筑的功能性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董晋湘;无磷洗涤剂助剂——层状二硅酸钠的合成与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6 蔡淑怡;含硫族碳硼烷配体有机多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杨文;几类化合物中的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王先平;DPY-30-like C端结构域与Musashi1 RRM1的晶体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9 王俊东;烷氧基取代酞菁的晶体结构与光记录介质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2年
10 路艳罗;超分子结构层状锂锰氧化物的组装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晓光;含磷的过渡金属簇合物的水热合成和晶体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黄毅;含有机配体的多元金属硫族硒、碲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3年
3 仝玉萍;新型杂多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D];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
4 秦永其;新型含硫代酰胺及酯基的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
5 高志华;单双稀土芳香羧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发光性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妍;金属-bpdc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7 李娜;含硫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8 曹彦宁;新型多聚硼钒酸盐材料的合成和结构化学[D];福州大学;2005年
9 任永刚;有机导向的银(铜)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性质与结构化学[D];福州大学;2005年
10 吴华;磺酸银与含氮配体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表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48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748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