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中臭氧产生过程的传热数值模拟

发布时间:2018-04-15 11:01

  本文选题:混合放电 + 臭氧产生 ; 参考:《高电压技术》2014年06期


【摘要】:为揭示混合放电臭氧高效发生的电能转换和传热机理,采用有限体积法数值求解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实现对混合放电臭氧发生进行传热分析,并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气体进入两放电间隙后温度逐渐升高,且两放电间隙温度相差较大,内放电空间平均温度比外放电空间平均温度平均高6.38 K;中心电极、内电介质、外介电质和外电极各部分内部径向温差较小;混合放电仅36.14%的电能转换为热能,其中气体从3根放电管中携带的热量分别为9.85%,7.39%和4.78%,气体经过3根放电管后最高温度仅为313.2 K。混合放电电能转化率高、气体温度相对较低,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臭氧发生形式。
[Abstract]:In order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energy conversion and heat transfer in high efficiency generation of mixed discharge ozone,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 is used to solve the mass, momentum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equations to realize the heat transfer analysis of ozone generation in mixed discharge.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 is verified by experimen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mperature of the gas increases gradually after entering the two discharge gaps, and the temperature between the two discharge gaps is quite different.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he internal discharge space is 6.38 K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he outer discharge space.Only 36.14% of the electric energy of the mixed discharge is converted to heat energy, in which the heat carried by the gas from the three discharge tubes is 9.85% and 4.78%, respectively, and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of the gas after passing through the three discharge tubes is only 313.2 K.Hybrid discharge is a promising form of ozone generation because of its high conversion rate and relatively low gas temperature.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05067;51366012) 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计划(20133BCB23008)~~
【分类号】:TM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芝涛,白敏冬,赵艳辉,董克兵,宗旭;高浓度臭氧发生器放电特性实验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3年05期

2 魏林生;胡兆吉;王智化;岑可法;;高频平板型介质阻挡放电臭氧产生的试验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9年06期

3 魏林生;胡兆吉;谭志洪;章亚芳;杨春;;圆管型介质阻挡放电臭氧产生过程中的传热数值模拟[J];高电压技术;2012年01期

4 唐雄民;章云;朱燕飞;;串联谐振式介质阻挡放电型臭氧发生器等效模型及电源特性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2年05期

5 魏林生;谭志洪;胡兆吉;章亚芳;;惰性气体对氧气介质阻挡放电臭氧生成的影响(英文)[J];高电压技术;2012年07期

6 陈波;杨学昌;陶顺忠;;等离子喷涂介质层提升臭氧发生器性能的试验研究[J];高电压技术;2013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魏林生;等离子体臭氧产生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楠;蔡忆昔;;DBD型低温等离子体放电功率影响因素研究[J];车用发动机;2008年03期

2 张芝涛,赵艳辉,董克兵,吴晓东,许阳;介质阻挡放电系统中谐振问题的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4年04期

3 唐晓亮,邱高,任忠夫,冯贤平,闫永辉,严治仁,王良;常压介质阻挡放电的部分电学参量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4年09期

4 孙岩洲,邱毓昌,姜惟,赵军良;介质阻挡电晕放电特性的测量与仿真[J];高电压技术;2005年06期

5 蒋爱丽,陈烨璞,华明;臭氧发生器研究的进展[J];高电压技术;2005年06期

6 刘勇,何湘宁,马飞;介质阻挡放电和大气压辉光放电的分析和仿真[J];高电压技术;2005年06期

7 方志;邱毓昌;王辉;;介质阻挡放电的放电过程仿真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6年08期

8 杨芸;张冠军;杨国清;张源斌;张文元;;空气条件下介质阻挡放电影响因素的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7年02期

9 魏林生;胡兆吉;王智化;岑可法;;高频平板型介质阻挡放电臭氧产生的试验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9年06期

10 郝艳捧;阳林;涂恩来;陈建阳;;大气压介质阻挡辉光放电等效电容及对放电参数的影响[J];高电压技术;2009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姜树栋;利用臭氧及活性分子协同脱除多种污染物的实验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温正城;臭氧在烟气中氧化降解多种污染物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魏林生;等离子体臭氧产生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王攀;NPAC技术降低柴油机NO_x和PM排放的机理分析及试验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郭艳花;DBD等离子体导电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胡大芬;基于ALGOR的臭氧发生器数值模拟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3 杨春;介质阻挡放电臭氧产生的传热及动力学模拟[D];南昌大学;2011年

4 吕永超;DBD等离子体合成臭氧影响因素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唐晓亮;连续材料改性处理常压等离子体中试装置的研发[D];东华大学;2005年

6 陈燕东;串联谐振式氧气型臭氧发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7 吴振兴;串联谐振型高频臭氧发生器电源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赖饶昌;辉光等离子体的放电特性及其对涤氨纶织布的改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任华;针—板液膜电晕放电亚硫酸铵氧化方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家财;杜三明;肖宏滨;张永振;;等离子喷涂ZrO_2/Al_2O_3陶瓷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J];中国表面工程;2011年01期

2 魏旭,刘虹,解之凤,吴维韩,李汉忠,龚琬如;提高臭氧发生器放电室效率的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1998年02期

3 黄玉水,胡长生,张仲超;基于闭环控制策略的负载谐振型臭氧发生器电源[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1期

4 孟志强,唐雄民,彭永进;中低频正弦电压供电DBD型臭氧发生器基波等效电路与动态特性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7期

5 唐雄民;王翠;彭永进;;介质阻挡放电型臭氧发生器的一种等效模型[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5期

6 高翔;刘海蛟;滕斌;骆仲泱;倪明江;岑可法;;循环悬浮式烟气半干法脱硫技术的实验研究[J];动力工程;2006年05期

7 张芝涛,鲜于泽,初庆东,郭广勇;产生高浓度臭氧用20kHz高压逆变电源的研制[J];高电压技术;2001年05期

8 岳朝松,陈万金,储金宇;电晕放电法臭氧发生器电极的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2年06期

9 赵纯,何正浩,李劲;气体放电臭氧发生器的研究进展[J];高电压技术;2002年11期

10 朱天宇,周宏伟,卞新高,姚河清,肖红,王飞;有机高分子介电体臭氧发生管的特性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2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岑超平;尿素添加剂湿法烟气同时脱硫脱氮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0年

2 魏林生;等离子体臭氧产生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依成武;高深度臭氧产生方法的基础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2 李永梅;100g/h臭氧发生管的设计与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3 陈刚;高频窄脉冲臭氧发生电源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2年

4 王健;催化剂耦合介质阻挡放电制取臭氧的试验和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照明;江春波;李玉柱;张鹏;;调压室底部流道优化设计[J];水利水电技术;2004年02期

2 钱付平;章名耀;;不同排尘结构旋风分离器的分离特性[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6年02期

3 王培文;沈卫东;王盛春;宋思洪;徐嘉峰;;基于APDL的电站温度场分析程序的二次开发[J];移动电源与车辆;2006年01期

4 牛爱明;李振江;乔莺;;CFD技术在暖通空调领域的应用[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6年03期

5 向英;刘德祥;;阻抗式调压室流场的数值模拟[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年09期

6 ;《工业加热》2006年总目次[J];工业加热;2006年06期

7 胡磊;叶增明;;发电机冷却离心风机的三维数值分析[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6年04期

8 李容;谢晓峰;齐亮;郭建伟;;PEMFC热管理的研究进展[J];电池;2007年01期

9 高保军;任波;李利军;;平板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数值模拟[J];能源技术;2007年01期

10 郝瑞霞;高燕芳;王娟;张利;;规划岸线影响下的电厂冷却水数值模拟[J];电力环境保护;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伍晓芳;闭贵宁;粱玉福;;大型混流式水轮机尾水管振动数值模拟及应用[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熊用;丁学俊;;电站双流程凝汽器壳侧流场的准三维数值模拟[A];2007年鄂、皖、苏、冀四省电机工程学会汽轮机专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卷)[C];2007年

3 齐学义;张庆;;轴伸贯流式水轮机CFD计算的性能分析[A];2008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晨;史翊翔;蔡宁生;;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数值模拟[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柳;于纪幸;姜明利;任绍成;;尾水管扩散段长度及出口宽度对其回能系数的影响[A];水电设备的研究与实践——第十七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6 程友良;胡竞;关膺;;感潮弯曲河段对电厂取排水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洪杰;魏显著;张勇;卢德平;;水轮机叶片背面脱流CFD分析[A];水电设备的研究与实践——第十七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附录4水力发电学报[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9 张遐龄;陈耀松;;对火电厂直接空冷平台换热情况的数值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王松岭;胡红丽;张学镭;董君;;冷却塔出塔水温的数值模拟[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郭起豪;劲风成就风能之美[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惠杉宏 记者 李楠;大冶轴风电轴承试制成功并将批量生产[N];大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喜阳;水电机组状态检修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汤洪明;BEPCⅡ SCQ、SSM 超导磁体系统低温工作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孙明礼;磁性液体粘性减阻的实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涂海涛;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传递过程数值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邵瑰玮;两相体放电实验和仿真研究及其在环保中的应用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何广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内部两相流传递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罗丹;阳极负载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的研究及单电池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07年

8 王丰华;电弧炉建模研究及其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9 路义萍;大型空冷汽轮发电机转子流场与温度场数值模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10 方庆艳;低挥发份煤及其混煤燃烧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接触电阻的数值模拟分析[D];天津大学;2005年

2 匡志芳;燃煤电厂分室反吹袋式除尘设备的研究与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3 胡玄;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通风散热系统数值模拟[D];天津大学;2007年

4 何兰芳;风力发电机叶片扭转的动力特性数值分析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冯涛;直接葡萄糖燃料电池数值模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冯玉朝;600MW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结构优化及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7 马加朋;太阳能真空管在太阳能热气流发电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9年

8 王令金;大型火花点火生物质气发电机组的研究开发[D];山东大学;2006年

9 丁元国;锅炉燃烧的在线智能监测与优化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07年

10 钟耀;基于试验的拦污栅的激振分析及体型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53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753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6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