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复合绝缘子弱憎水性状态描述方法Ⅲ——液滴面积法的适用性

发布时间:2018-04-17 10:18

  本文选题:弱憎水性 + 液滴面积 ; 参考:《电工技术学报》2015年08期


【摘要】:寻求合适的方法及参数来描述染污复合绝缘子的弱憎水性状态,对弱憎水性状态给出明确的定义,并对当前已有的7个憎水等级进一步细化。通过10μL靛蓝溶液在染污高温硫化硅橡胶试片表面的垂直投影面积,来反映污层的憎水性状况,并尝试将液滴面积与染污绝缘芯棒的污闪电压建立联系,以揭示弱憎水性阶段憎水性能改变对绝缘子污闪特性的影响。结合液滴在污层表面的形态以及试品的污闪特性,在人工污秽试验的基础上将当前憎水等级HC7进一步细化为四个阶段,分别是HC7A、HC7B、HC7C及HC7D。比较液滴面积、液滴接触角以及喷水分级试验结果,将新憎水等级HC7B定义为弱憎水性状态。试验研究认为:液滴面积法弥补了液滴接触角法在染污试品呈弱憎水性状态下的不足,可以用于弱憎水性阶段的憎水特性研究;而憎水性较强时,面积法对憎水性的辨识能力有限,选用接触角法更适合此阶段的研究。
[Abstract]:To find suitable methods and parameters to describe the weak hydrophobicity state of contaminated composite insulator, to define the weak hydrophobicity state clearly, and to further refine the existing 7 hydrophobicity grades.The vertical projection area of 10 渭 L indigo solution on the surface of contaminated high temperature vulcanized silicone rubber was used to reflect the hydrophobicity of the fouling layer, and to establish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quid drop area and the pollution flashover voltage of the contaminated insulating mandrel.In order to reveal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nge of hydrophobicity on insulator pollution flashover in the stage of weak hydrophobicity.Combined with the morphology of droplets on the surface of the sewage layer and the flashov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mples, the current hydrophobic grade HC7 was further refined into four stages, namely HC7A, HC7B, HC7C and HC7D, on the basis of the artificial contamination test.The new hydrophobicity grade (HC7B) is defined as weak hydrophobic state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droplet area, drop contact angle and spray grading test.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rop area method can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droplet contact angle metho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weak hydrophobicity, and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hydrophobicity in the stage of weak hydrophobicity, but when the hydrophobicity is strong,The area method has limited ability to identify hydrophobicity, and contact angle method is more suitable for this stage of research.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7093)
【分类号】:TM2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明;马晓久;阎东;李刚;;复合绝缘子芯棒脆断原因分析[J];电瓷避雷器;2007年04期

2 郭清滔;廖福旺;黄海鲲;;一起复合绝缘子芯棒脆断原因分析及对策[J];电瓷避雷器;2010年01期

3 郭浩;;我国复合绝缘子的应用及运行中的若干问题[J];电力设备;2006年04期

4 梁曦东,王成胜,范炬;合成绝缘子芯棒脆断性能及试验方法的研究[J];电网技术;2003年01期

5 肖猛;文曹;司马文霞;杨庆;;硅橡胶表面的分离水珠放电与不明原因闪络[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6 龚坚刚,包建强;浙江合成绝缘子“不明原因”工频闪络的试验分析[J];高电压技术;2001年05期

7 贾志东;张威;方苏;关志成;朱可能;;湿污环境中的复合绝缘子异物闪络[J];高电压技术;2010年08期

8 贺博;万军;金海云;高乃奎;彭宗仁;;复合绝缘子的老化特征分析[J];高压电器;2009年01期

9 陆泓昶;黎亮;李李;;三峡荆州—益阳Ⅱ回500kV输电线路杆塔规划研究[J];电力建设;2007年12期

10 戴罕奇;梅红伟;王黎明;赵晨龙;贾志东;关志成;;复合绝缘子弱憎水性状态描述方法Ⅰ——静态接触角法的适用性[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华东;陈朵朵;;交流架空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故障诊断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卢明;马晓久;阎东;李刚;;复合绝缘子芯棒脆断原因分析[J];电瓷避雷器;2007年04期

3 陈继东;王家礼;盛根林;杨帆;熊鹏;;光纤式复合绝缘子实现状态监测的实用化研究[J];电瓷避雷器;2010年01期

4 张晓明;杨新华;;复合绝缘子运行过程中的损伤蠕变分析[J];电瓷避雷器;2010年03期

5 蔡炜;罗兵;孟刚;范欣来;祝翔;邓鹤鸣;;基于光传感复合绝缘子智能监测技术探讨[J];电瓷避雷器;2011年03期

6 李孛;许圣;苏伟;;220kV输电线路不明原因跳闸事故分析[J];电瓷避雷器;2011年03期

7 李秋霞;林盛强;李明贵;许飞;;用于35kV架空线路复合绝缘子串的引弧并联间隙的研究[J];电瓷避雷器;2011年05期

8 何庆文;赵天任;黄辉;;浅析石怀线老隧道内的复合绝缘子[J];电瓷避雷器;2011年06期

9 吴旭涛;危鹏;;一起220kV隔离开关支柱瓷绝缘子断裂事故的原因分析[J];电瓷避雷器;2011年06期

10 隋彬;孙继星;吴广宁;陈维荣;张博文;赵云云;;间歇性列车风对支撑绝缘子污闪影响分析[J];电瓷避雷器;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茂成;;500kV双回换位塔电气模型设计优化的研究[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四届供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闫文斌;王达达;于虹;李卫国;赵现平;;复合绝缘子内部缺陷可视化检测[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姜辉;;500kV复合绝缘子沿面电场和电压分布现场实测及提高运行可靠性研究[A];第四届全国架空输电线路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广丽;成品油管道油携水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张志劲;低气压下绝缘子(长)串污闪特性及直流放电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3 赵林杰;硅橡胶复合绝缘子憎水性与污闪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4 苑吉河;输电线路绝缘子(串)交流污闪特性及放电过程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胡建林;低气压下覆冰绝缘子(长)串闪络特性及直流放电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郑逢春;有机相纳滤传递机理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7 李t熝,

本文编号:1763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763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2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