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MD距离的燃煤机组煤耗评估分析方法
本文选题:燃煤机组 + 煤耗评估 ; 参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5年10期
【摘要】:燃煤机组班组间运行人员操作习惯的差异常常导致煤耗水平存在优劣之分,因此需要对班组进行对标管理,指导班组优化运行方式.传统上一般通过煤耗的均值、极值等统计指标来评估班组能耗水平,但是这些指标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班组的运行水平.为此采用了一种基于EMD距离(earth mover’s distance)的燃煤机组煤耗评估分析方法,采用直方图来估计煤耗及其影响参数的数据分布,并用EMD来定量计算数据分布之间的差异,然后以煤耗最低为目标搜索标杆机组,分析导致其他班组与标杆班组煤耗差异的关键参数,为班组运行优化提供建议.这种方法通过对煤耗关键性能指标数据分布的定量分析,实现了对燃煤机组煤耗水平的精准评估,为电力企业降低机组煤耗提供分析手段,也为政府监管部门开展燃煤机组节能降耗精细化对标管理和性能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撑.
[Abstract]:The difference of operating habits between teams and units of coal-fired units often leads to the existence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the level of coal consumption, so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standard management to guide the operation mode of the shift and group.Traditionally, the average and extreme values of coal consumption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level of shift group, but these indexes can not reflect the operation level of shift group completely and accurately.In this paper, a method of coal consumption assessment and analysis based on EMD distance and earth mover's distance is used. Histogram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data distribution of coal consumption and its influence parameters,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ata distribution is calculated quantitatively by EMD.Then, the minimum coal consumption is taken as the target to search the benchmarking unit, and the key parameters that lead to the difference of coal consumption between the other shift groups and the standard teams are analyzed, and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the operation optimization of the shift groups.Through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data distribution of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 of coal consumption, this method realizes the accurate evaluation of coal consumption level of coal-fired units, and provides an analytical means for power enterprises to reduce the coal consumption of units.It also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for standard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oal-fired units.
【作者单位】: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473001,71071045,71131002) 安徽大学青年科学研究基金(33050054)
【分类号】:TM6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开灿;Pearson-χ~2距离的若干性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牛君;基于非参数密度估计点样本分析建模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许震;基于KL距离的半监督分类算法[D];复旦大学;2010年
2 李中魁;基于动态阈值的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法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于春蕾;基于非参数统计的判别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光曙,朱成莲;几个重要分布的Pearson-χ~2的最大距离及其渐近性[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2 蒋占峰;;Burr分布的Pearson-χ~2距离及其渐近性[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3 严琴;李开灿;;含位置参数伽玛分布的特征函数和参数估计[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年04期
4 朱成莲;;关于Rayleigh分布的Pearson-χ~2距离[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5 陈晓东;;几种常见分布的Kullback-Leibler距离[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6 邹修明;杨赛;孙怀江;;零误差密度函数准则的BP神经网络学习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弥丽丽;潘建寿;刘继艳;;融合灰度和梯度的MRF模型的立体匹配[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年24期
8 陈光曙;;Pearson-χ~2的最大距离的性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9 刘建峰;吕佳;;融合主动学习的改进贝叶斯半监督分类算法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4年06期
10 许寿方;;2个Weibull分布的Pearson-χ~2距离[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美;WSN多目标跟踪节点任务分配及跟踪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高欣;在役钢管混凝土拱桥吊杆损伤与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刘哲;基于非参数正交多项式的图像分割和融合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4 石岩;基于泄漏电流特征量的绝缘子污闪预测模型及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李建生;基于电气信息的变电设备状态渐变过程分析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新行;在强混合条件下自回归模型中误差密度估计的渐近性质[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杨会锋;基于视频的运动汽车检测技术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3 毛雪芹;焦炭显微图像分割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0年
4 陈海浪;量化哈希音频指纹技术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5 张星星;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多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6 颜卓;基于双目视觉的运动物体检测系统研究[D];沈阳大学;2012年
7 杨赛;BP神经网络学习问题的分析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8 弥丽丽;基于双目视觉的复杂背景下运动目标三维信息重建[D];西北大学;2010年
9 高欢萍;无线传感器网络目标跟踪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10 黄学维;密度核估计的广义相合性[D];湖北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胜利;朱善安;李旭超;;快速运动目标的Mean shift跟踪算法[J];光电工程;2006年05期
2 陈希孺;最近邻密度估计的收敛速度[J];中国科学;1981年12期
3 陈鸣;许博;;一种基于NetFlow的网络蠕虫检测算法[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4 许震;沙朝锋;王晓玲;周傲英;;基于KL距离的非平衡数据半监督学习算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0年01期
5 杨明,王宏,张钹;基于激光雷达的移动机器人位姿估计方法综述[J];机器人;2002年02期
6 胡明昊,任明武,杨静宇;一种基于直方图模式的运动目标实时跟踪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03期
7 常发亮;刘雪;王华杰;;基于均值漂移与卡尔曼滤波的目标跟踪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12期
8 张立东;毕笃彦;;基于改进直方图映射和均值移位目标跟踪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6年20期
9 陈宁;徐同阁;;NetFlow流量采集与存储技术的研究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年02期
10 赵翊捷,陈卫东;基于地图的移动机器人定位技术新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杜歆;用于导航的立体视觉系统[D];浙江大学;2003年
2 徐则中;移动机器人的同时定位和地图构建[D];浙江大学;2004年
3 朱胜利;Mean Shift及相关算法在视频跟踪中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星;闫卫东;蒋,
本文编号:17684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768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