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电弧力效应理论对开关型SPD续流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3 06:13

  本文选题:电弧力效应 + 雷电波 ; 参考:《电瓷避雷器》2014年06期


【摘要】:针对开关型SPD续流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两电极气隙击穿时,击穿电压较低引起。通过电极击穿时电弧力效应理论的分析,得出电弧力主要由电子力、静电力、电磁力、等离子流力等组成。采用8/20us模拟雷电波冲击气体间隙,试验得出冲击电压在17.5k V-20k V以下时,电极所受电弧力与冲击电压呈正相关,冲击电压值在17.5k V-20k V以上时,电极所受电弧力与冲击电压呈负相关,且电弧力始终不小于零,即电弧力对电极的作用主要为向外的排斥力。提出了在开关型SPD设计中,放电电极一个处于固定状态,另一个电极处于可动状态,利用电弧力效应,拉长电极间隙的长度,增加两电极间残压,起到提前灭弧,减小续流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Abstract]:The problem of on-off SPD continuous current is mainly due to the low breakdown voltage when the two electrode gap is broke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rc force effect theory when the electrode breaks dow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rc force is mainly composed of electronic force, electrostatic force, electromagnetic force, plasma fluid force and so on. 8/20us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gap of lightning shock gas. When the impulse voltage was below 17.5kV-20kV, the arc forc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impulse voltage, and the impulse voltage was above 17.5 kV -20kV. The arc force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impulse voltage, and the arc force is always not less than zero, that is, the arc force acting on the electrode is mainly an outward repulsive force. In the design of switched SPD, one electrode is in a fixed state and the other electrode is in a movable state. By using the arc force effect, the length of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electrodes is lengthened, and the residual voltage between the two electrodes is increased so as to extinguish the arc ahead of time. The method of reducing the continuous flow has certain practical valu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075025)
【分类号】:TM8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葛栋;冯海全;袁利红;刘健;张翠霞;李红;;绝缘子串并联间隙的工频大电流燃弧试验[J];高电压技术;2008年07期

2 王巨丰;陆俊杰;陈宙平;陈智勇;罗磊;林盛强;;喷射气体灭弧防雷间隙装置的研制[J];高电压技术;2009年08期

3 古金国,徐国政,钱家骊;故障电弧特性及在线故障定位中的应用[J];高电压技术;1998年02期

4 胡希伟;气体放电击穿过程的物理和数值研究[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994年01期

5 王立军,贾申利,史宗谦,荣命哲;真空电弧磁流体动力学模型与仿真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6 谷山强;何金良;陈维江;徐国政;;架空输电线路并联间隙防雷装置电弧磁场力计算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海文,李安云,李荣源;电弧通道磁场分布对断弧效果的控制作用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刘塞立;王建军;周静;;用边界元法计算地层倾角测井的电场分布[J];测井技术;1993年04期

3 赵中煜;孙柏刚;鲁冯杰;赵建辉;樊志强;;氢内燃机点火能量的试验研究[J];车用发动机;2009年05期

4 李秋霞;林盛强;李明贵;许飞;;用于35kV架空线路复合绝缘子串的引弧并联间隙的研究[J];电瓷避雷器;2011年05期

5 葛栋;毛艳;贺子鸣;张翠霞;王献丽;陈锡阳;尹创荣;王伟然;杨挺;;110kV线路复合绝缘子并联间隙的工频电压与电场分布计算[J];电瓷避雷器;2011年05期

6 林盛强;林宏;王巨丰;;高速气流灭弧防雷间隙建弧模型的研究[J];电瓷避雷器;2012年02期

7 王平;马信山;;边界元—模拟电磁荷法解三维涡流场[J];电工技术学报;1988年04期

8 冯之鑫;韩朔;;磁性介质的等效模型及磁化强度的计算[J];电工技术学报;1990年03期

9 江超,王又青,李波;微型准分子激光器的软开关电源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1期

10 王立军;贾申利;史宗谦;荣命哲;;电弧电流以及纵向磁场对小电流真空电弧特性影响的数值仿真[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Influence of Shields to the Static Electric Field in Vacuum Interrupter for Optimization Designing[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2)[C];2009年

2 陈绍魁;;交流接触器的设计计算[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低压电器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朱立波;王锟;陈智勇;黄永花;;配电线路气流灭弧防雷保护间隙的研究[A];第二十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朱立波;黄永花;封建宝;刘峗;;喷射气流条件下间隙电弧模型分析[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王亮;林莘;;SF_6断路器开断小电流介质临界击穿电压数值模拟计算分析[A];2012输变电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湘莲;交流输电线路单相接地潜供电弧自熄特性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9年

2 陈敬超;反应合成银氧化锡复合材料的合成机制与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刘向东;24kV永磁机构真空断路器关键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4 韩书谟;1100kV GIS中SF6断路器关键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5 王胜辉;基于紫外成像的污秽悬式绝缘子放电检测及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6 梁睿;基于故障类型的单相接地故障综合选线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7 周学;航天继电器分断电弧及其抑制措施的仿真和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张慧书;采用中空电极喷吹气体的新型LF炉内冶金行为的基础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9 王琰;交流电弧炉电弧模型研究及其应用[D];东北大学;2009年

10 张国强;电力变压器绝缘结构优化和电磁方案自动设计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瑞芸;小型潘宁离子源中子管离子光学系统的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9年

2 莫建强;信号完整性分析及其在高速数字设计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闫荣妮;纵向磁场真空电弧等离子体的仿真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4 沈致君;弓网离线电弧电磁干扰问题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刘峰;既有村镇住宅电气防火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徐晓文;微波等离子体产生及甲烷制氢应用初探[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李连玉;交流电弧炉电气系统建模与优化供电制度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8 蒋幸昌;升降弓过程中弓网电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马宗骏;基于C语言的离线电弧电磁干扰检测系统数据采集及底层控制的实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张博;弓网离线电弧电磁干扰的机理分析及测试系统界面实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金良,欧阳昌宜;线路ZnO避雷器的发展概况[J];电网技术;1993年04期

2 陈维江,李庆峰,来小康,李国富,蔡国雄,杨力,李向阳,刘有为,李同生,王颂虞,关诚,陈光华,董风宇,王以京;10kV架空绝缘导线防雷击断线用防弧金具研究[J];电网技术;2002年09期

3 罗真海,陈勉,陈维江,李国富,宿志一;110kV、220kV架空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并联间隙防雷保护研究[J];电网技术;2002年10期

4 陈维江;孙昭英;李国富;崔江流;冯金玲;唐世宇;李明贵;於建龙;廖福旺;包建强;黄连壮;王丽;刘振国;;110kV和220kV架空线路并联间隙防雷保护研究[J];电网技术;2006年13期

5 陈维江;孙昭英;王献丽;李庆余;颜湘莲;王风雷;李红;王松虞;王增志;张文军;;35kV架空送电线路防雷用并联间隙研究[J];电网技术;2007年02期

6 吴盛麟;对我国输电线路工作的几点建议[J];电网技术;1994年02期

7 陈小兵,张晓峰,潘荣译,岳子忠,张强;雷电探测定位实时计算网络的应用及对广西亚热带地区雷情的初步探讨[J];电网技术;1994年04期

8 陈水明,何金良,吴维韩,林火华;220kV 双回同杆并架线路采用氧化锌避雷器提高耐雷水平的研究[J];电网技术;1998年09期

9 陈勉,吴碧华,罗真海;探讨高压架空送电线路采用“疏导”型思想的防雷保护[J];广东电力;2001年04期

10 吴光亚,林秀钦,蔡炜,张锐,肖国英,顾光和;架空线路用复合绝缘子工频电弧特性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2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春曦,张大为,,夏克英;初期续流影响分析[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5年04期

2 李桂梅;;逆变电路续流回路的绘制[J];大学物理实验;2006年04期

3 傅家骅;;放电管遮断续流的判别法[J];电力技术;1982年09期

4 公锐;刘金凤;张雷;;具有同步续流的电动车用直流电机控制器设计[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0年10期

5 SUBBANNA P.BHAT;GOPAL K.DUBER;胡礼源;;具有可控续流的两段桥顺控再生变流器[J];电力机车技术;1986年04期

6 董健年;张军;桂应春;;轨道炮脉冲电源续流硅堆设计及实验现象分析[J];弹道学报;2007年04期

7 王建新;吴献东;黄云枢;;基于PLC和AD转换的稳流和续流实现[J];电工电气;2013年07期

8 高建国,马惠敏,陈基勇,魏明;采用GTO保护及续流的FCT+FST自动无功补偿装置[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张雷;王旭东;刘金凤;;基于同步续流原理的直流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7期

10 ;专利快讯[J];微特电机;2010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栾爽;基于电容续流储能供电系统应用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907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7907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e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