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衰退模式分类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寿命预测

发布时间:2018-05-05 13:11

  本文选题:动力电池 + 衰退点 ; 参考:《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环境和能源问题日益严重,电动汽车逐渐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动力电池作为能源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寿命是影响电动汽车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围绕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寿命预测问题展开,基于衰退模式分类建立了动力电池寿命衰退模型,对工作在不断变化的工况下的动力电池的健康状态估计和剩余使用寿命预测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通过研究锂离子电池衰退机理相关文献,并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循环实验的数据进行验证,得到了影响电池寿命衰退的主要外部因素为放电电流、截止电压和环境温度。确认了具体研究目标为通过电池健康状态的估计进行电池剩余使用寿命的预测。提取了新的动力电池寿命衰退表征量衰退点,并验证了其有效性。 建立了基于衰退模式分类的动力电池寿命衰退模型。在衰退模式这一概念的基础上,运用ART2神经网络完成动力电池的衰退模式分类,运用权马尔可夫链完成了动力电池的衰退模式预测,通过有理论模型的曲线拟合方法完成了单一模式下的衰退模型的建立,通过线性叠加方法完成了动力电池寿命预测。 为了检验所建立的动力电池寿命衰退模型是否准确、有效,本文设计了动力电池充放电循环实验,,搭建了实验平台,完成了电池全生命周期的衰退数据采集工作。通过对采集到的衰退数据建立动力电池寿命衰退模型,完成了不同起点的电池健康状态估计和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将预测值与实测值、以及在未进行衰退模式分类条件下使用支持向量机所得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基于衰退模式分类的预测结果整体上误差都在可接受范围内,同时,随着预测起点的向后推移预测准确性逐渐变好。 本文以衰退点作为电池寿命衰退表征量,基于衰退模式分类,建立了新的动力电池寿命衰退模型,可以实现变工况条件下较为准确的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适合在线检测,对于电池管理系统的改善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problems, electric vehicles have gradually entered into people's daily life. As the core part of energy system, power battery lif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electric vehicle.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 of battery life prediction for electric vehicles (EV) is discussed, and the model of battery life decline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declining modes. The estimation of the health status and the prediction of the remaining service life of the power battery working under changing working conditions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In this paper, the decay mechanism of lithium-ion battery is studied and verified by the data of the battery charge and discharge cycle experiment of NASA. The main external factor affecting the battery life decline is discharge current. Cutoff voltage and ambient temperatu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edict the remaining life of the battery by estimating the battery health status. A new power cell life decay feature is extracted and its validity is verified. A dynamic battery life degradation model based on decline mode classification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of decline mode, ART2 neural network is used to classify the decline mode of power battery, and the weight Markov chain is used to predict the decline mode of power cell. The regression model under a single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the curve fitting method with a theoretical model, and the life prediction of the power cell is accomplished by the linear superposition method. In order to verify whether the model of battery life degradation is accurate and effective, this paper designs the battery charge and discharge cycle experiment, builds the experimental platform, and completes the whole battery life cycle data acquisition. Based on the data collected, the battery life degrad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the battery health state estimation and battery residual service life prediction are completed at different starting points. By comparing the predicted value with the measured value, and using 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we find that the error of the prediction results based on the recession model classification is generally within the acceptable range,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accuracy of prediction improves gradually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prediction goes backward. In this paper, the decay point is taken as the indicator of battery life decline.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degradation mode, a new power battery life degrad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which can predict the battery remaining service life accurately under variable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is suitable for on-line detection. It has goo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912;U469.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海军;;邦普:动力电池的中转站[J];资源再生;2011年09期

2 刘芳波;郭楚怡;赵恒晨;;动力电池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3年11期

3 谢元锋,康志君,吴伯荣,朱磊;动力电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有色金属工业;2000年07期

4 焦庆丰 ,刘涤萍;动力电池的发展历程[J];大众用电;2001年04期

5 刘亚飞,白厚善;动力电池及其材料最新发展动向[J];新材料产业;2003年05期

6 蔡年生;国外鱼雷动力电池的发展及应用[J];鱼雷技术;2003年01期

7 ;武汉力兴全力打造动力电池检测设备[J];电源技术;2004年04期

8 ;“2005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J];新材料产业;2005年06期

9 厉海艳;李全安;文九巴;张清;张荥渊;;动力电池的研究应用及发展趋势[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王立松,张晶;大容量锂动力电池化成电源全数字控制技术[J];电源技术;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飞;李建玲;赵淑红;王子冬;王新东;;锂动力电池性能衰退规律研究进展[A];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下册)[C];2010年

2 胡信国;;动力电池进展[A];2006中国动力电池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马军;李爱魁;杜涛;刘飞;;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配组工艺研究进展[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伟东;王海涛;;动力电池新型材料[A];第29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曾小华;陈万忠;吴强华;王庆年;;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试验检测系统[A];2002中国电动汽车研究与开发[C];2002年

6 闫智刚;杜虎;王仲飞;;慢脉冲化成技术在铅酸动力电池中的应用[A];2006中国动力电池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刘亚飞;陈彦彬;白厚善;;动力电池与相关材料的最新进展[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8 徐舟;唐有根;唐广笛;;锌-空气动力电池在纯电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9 杨毅夫;;中倍率方型塑壳氢镍动力电池开发(摘要)[A];电动车及新型电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李建军;何向明;王莉;任建国;刘志祥;;水下航行器用高安全性动力电池研制[A];第29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碧君邋陈建军;牵手香港超霸 力元新材进军汽车动力电池[N];上海证券报;2008年

2 主持人 陈瑜;动力电池:奏响新能源汽车序曲[N];科技日报;2008年

3 孙广明 顾介铸;动力电池产业联盟在泰州成立[N];新华日报;2010年

4 记者 张晓东;中关村成立动力电池产业联盟[N];北京商报;2010年

5 记者 张海燕;江苏成立国内首家动力电池创新联盟[N];中国质量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韩义雷;动力电池,增长莫忘“退烧”[N];科技日报;2010年

7 海伦;部大力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发展[N];中国电子报;2010年

8 张海燕;工信部将制订动力电池发展思路[N];中国质量报;2010年

9 记者 陈黎明 通讯员 江春文;江苏省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N];中国冶金报;2010年

10 黄腾飞;谨防“伪国产”企业冒领动力电池政府补贴[N];中国电力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征;电动汽车光伏充换电站集成系统的优化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2 张潇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复合电源系统集成优化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郑勇;磷酸铁锂/石墨动力电池的衰退行为及老化机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4 李然;锂动力电池健康度评价与估算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5 姚雷;电动车辆动力电池充电特性与控制基础问题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6 李国洪;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与动力电池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李文成;电动汽车用C-LiFePO_4动力电池制备与性能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1年

8 于智龙;基于自放电技术的电动车用锂动力电池SOC预测算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9 高纯斌;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容量预测模型及抗扰策略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年智;基于ERT的动力电池内部视电阻率温度特性与安全状态监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吴松松;基于LPV-Kalman滤波的动力电池SOC估算方法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 尤适运;动力电池主动均衡策略和SOC估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杨鹏;应用于高寒地区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热管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王维;动力电池梯次开发利用及经济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侯兵;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模式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7 黄Z

本文编号:18478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8478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6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