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二氧化碳工质的低温热源郎肯循环发电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6 08:51

  本文选题:二氧化碳工质 + 郎肯循环 ; 参考:《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课题主要包括了对二氧化碳工质在传热过程中的性质,尤其是超临界状态下二氧化碳工质性质的研究,以及对二氧化碳工质郎肯循环的发电系统研究。本课题所使用的概念性热源可以是任何低温热源,并对根据这一概念所建立的实验系统进行了实验测试,将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验证该系统在发电领域中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依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来看,该系统的可行性得到了相当可靠的验证,并且显示出未来大规模应用的良好潜力和改良方向。然而,由于实际实验台的某些相关部件,如膨胀机和泵机等部件无法在较高温度和压强的工况下稳定工作,本实验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测试所得的结果仅限温度为80摄氏度的输入热源所得。因此,为了更深入研究这一系统,本课题还使用Dymola软件建立了一个系统的仿真模型,经过优化设计和与实际系统进行比对拟合后,在该仿真模型中对实验工况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将输入热源温度由80摄氏度提升到150至200摄氏度,所得到的仿真计算结果更深入地揭示了该系统的应用前景和巨大潜力。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ncludes the study on the properties of carbon dioxide working fluid in heat transfer process, especially in supercritical state, and the study on the generation system of the Ronkin cycle of carbon dioxide working fluid. The conceptual heat source used in this paper can be any low temperature heat source, and the experimental system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is concept has been tested,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btained have been deeply analyzed and studied. In order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ystem in the field of power gener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analysi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ystem has been proved to be quite reliable, and it shows the good potential and improvement direction of large-scale application in the future. However, due to the fact that some relative parts of the actual test bench, such as expander and pump, can not work stably under higher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he test bench has some limitations. The test results are limited to input heat sources with a temperature of 80 degrees Celsius. Therefore, in order to study the system more deeply, we also use Dymola software to establish a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system. After optimizing design and comparing with the actual system, In the simulation model,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re further expanded to increase the input heat source temperature from 80 degrees Celsius to 150 to 200 degrees Celsiu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reveal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and great potential of the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6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宏;消除膨胀机系统的安全隐患[J];深冷技术;2005年02期

2 李敏霞;马一太;李丽新;杨俊兰;;二氧化碳摆动转子膨胀机的受力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甄宏续;;膨胀机进水的检修[J];工程设计与研究;2006年03期

4 姚琳;陈保权;魏福平;;膨胀机停车故障分析与处理[J];深冷技术;2008年05期

5 林少荣;杨学军;朱莹;;膨胀机振动信号电缆的改造[J];深冷技术;2009年S1期

6 王树林;;膨胀机增压后冷却器漏水事故分析[J];低温与特气;2013年03期

7 李美玉;郑祥领;李正平;;膨胀机后冷却器泄漏引起的故障分析与处理[J];氮肥技术;2013年04期

8 申忠芳;50─110/12型膨胀机的改进[J];深冷简报;1970年02期

9 古信清;55-210型膨胀机在不停分馏塔下检修[J];深冷技术;1976年01期

10 苏荣礼;55-201型膨胀机维修简介[J];深冷技术;197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静;赵远扬;李连生;束鹏程;;喷嘴对能量回收用冲击式膨胀机性能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加雷;;大焓降、高转速膨胀机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A];天然气分离与液化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3 马一太;赵丽;;常规工质双转子膨胀机的分析与试验介绍[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冰圣;赵远扬;李连生;束鹏程;;低温余热回收用涡旋膨胀机模拟及性能测试[A];第十三届全国热泵与系统节能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世文;神本武征;;快速压缩膨胀机中柴油喷雾火焰的壁面碰撞传热(英文)[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6 闫家义;;100万方/日7.0MPa天然气膨胀机的研制[A];天然气分离与液化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7 李敏霞;马一太;刘圣春;苏维诚;;CO_2热泵摆动转子膨胀机样机的研制开发[A];中国制冷学会2005年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俊兰;马一太;刘圣春;管海清;;CO_2跨临界膨胀机循环最佳高压压力计算[A];中国制冷学会2005年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美兰;马一太;李敏霞;;CO_2双缸滚动活塞膨胀机的实验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韦伟;刘杰;陈江平;;采用蜗旋式膨胀机的小型ORC系统实验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戴敬华;借“前车之鉴”保设备稳定运行[N];中国冶金报;2005年

2 谭四祥 本报特约通讯员 汪建军;上士钟永林一手绝活饮誉高原[N];解放军报;2011年

3 钱文;国产PTA膨胀机已达到国际标准[N];中国石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业强;基于单螺杆膨胀机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2 宋盼盼;应用于有机朗肯循环的涡旋膨胀机非稳态流动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敏霞;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转子式膨胀机的分析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张振迎;逆循环中能量回收涡轮膨胀机的理论和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5 查世彤;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膨胀机的研究与开发[D];天津大学;2003年

6 赵丽;制冷与热泵循环中膨胀部件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7 曾宪阳;CO_2跨临界循环滚动活塞膨胀机和涡旋压缩机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姜云涛;CO_2跨临界水—水热泵及两缸滚动活塞膨胀机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安青松;CO_2滚动转子膨胀机内部相变膨胀过程机理分析与可视化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管海清;CO_2跨临界循环膨胀机理与转子式膨胀机—压缩机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琼;一种耦合跨临界与亚临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性能分析[D];重庆大学;2015年

2 彭国勋;一种完全基于风能的供暖系统的基础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臣;型线结构对涡旋膨胀机性能影响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赵光耀;自由活塞膨胀机-直线发电机集成装置开发及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5 赵戈平;二氧化碳工质的低温热源郎肯循环发电系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赵丽;逆循环装置中代替节流阀的双转子膨胀机的设计与模拟[D];天津大学;2010年

7 严雨林;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涡旋膨胀机工作过程分析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吴锡江;基于涡旋膨胀机的车用小型余热回收系统开发[D];浙江大学;2012年

9 薛皓白;多级单阀膨胀机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4年

10 陈波;涡旋式膨胀机的热力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51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851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a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