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微网逆变器的不平衡电压补偿策略

发布时间:2018-05-11 07:45

  本文选题:微电网 + 负序 ; 参考:《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19期


【摘要】:对于孤岛模式下运行的三相微电网系统,不平衡负载的应用不仅导致负序电流的无序分配,而且将引起微电网母线电压的不平衡。为了补偿母线不平衡电压,提高负载电流分配效果,提出一种逆变器电压控制策略。首先推导同步旋转坐标下控制器到静止坐标系的通用等效变换表达式,接着分析整个闭环控制系统的频域特性。由于所提电压控制策略中基波正负序电压控制支路相互之间独立解耦,因此可简化虚拟阻抗的设计,在不需要正负序分量分离的前提下,可分别引入虚拟复合阻抗来控制逆变器的基波正负序输出阻抗,通过引入正序虚拟阻抗来改善感性线路阻抗环境下的逆变器基波正序功率分配效果,通过引入负序虚拟阻抗来补偿负序电流在线路阻抗上的电压降落,改善微电网电压的不平衡度,同时减小负序环流。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Abstract]:For the three-phase microgrid system operating in isolated island mode, the application of unbalanced load not only leads to the disordered distribution of negative sequence current, but also leads to the imbalance of bus voltage in microgrid. In order to compensate the unbalanced bus voltage and improve the load current distribution, a voltage control strategy for inverter is proposed. The general equivalent transformation expression from the controller to the stationary coordinate system in synchronous rotation coordinates is derived, and then the frequency-do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hole closed-loop control system are analyzed. Because the fundamental positive and negative sequence voltage control branches are decoupled independently from each other in the proposed voltage control strategy, the design of virtual impedance can be simplified, without the need for the separation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sequence components. The virtual composite impedance can be introduced to control the output impedance of the inverter, and the positive sequence virtual impedance can be introduced to improve the power distribution effect of the inverter in the environment of inductive line impedance. The negative sequence virtual impedance is introduced to compensate the voltage drop of the negative sequence current on the line impedance to improve the voltage imbalance of the microgrid and to reduce the negative sequence circulation. Finally, the correctness and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re verified by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作者单位】: 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237003)~~
【分类号】:TM4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东,倚鹏;大功率高性能逆变器技术发展综述[J];电气传动;2000年06期

2 陈荣,王晓琳,邓智泉;零漂对逆变器的影响及其抑制[J];电力电子技术;2003年04期

3 徐强,张维刚;电动车用辅助逆变器的设计与实现[J];电气传动;2003年02期

4 闫耀民,范瑜,汪至中;一种改进的电压电流混合控制的并联逆变器[J];铁道学报;2003年03期

5 王崇武,任章,王淑蓉;SPWM逆变器计算机辅助分析[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钟思正,王问斯;独立逆变器快速保护作用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7 王江,王民,K.M.Tsang;采用主从型逆变器结构的静态同步补偿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11期

8 张洪耀;梁诗莹;;简易逆变器的制作[J];家电检修技术;2003年08期

9 徐国富;潘孟春;单庆晓;;全数字升压逆变器设计[J];电工技术;2003年01期

10 ;逆变器选型推荐[J];电工技术;200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明正峰;钟彦儒;;用于电机驱动的谐振极ZVT-PWM逆变器功耗及效率分析[A];第11届全国电气自动化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郭荥祥;巩瑞春;袁红霞;;单相SPWM逆变器重复控制技术的仿真研究[A];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于海龙;刘锋;;一种新型便携式逆变器的分析与设计[A];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郭荣祥;巩瑞春;袁红霞;;单相SPWM逆变器重复控制技术的仿真研究[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朱安远;;关于在逆变器输入侧是否加装外置快熔的探讨[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2年会暨能源计量与节能降耗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杨立强;丘东元;;一种改进型三相Z-源逆变器[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余仕求;;SVPWM逆变器低次电压谐波分析[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单庆晓;潘孟春;翁飞兵;罗超;;联型逆变器的可靠性分析[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许哲雄;徐国卿;;一种谐振型软性逆变器的分析与仿真[A];2000年上海市系统仿真学会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0年

10 汤雨;张超华;谢少军;;新型Z源逆变器[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东 潘成飞;自制实用的逆变器[N];电子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陈建辉;新一代光伏逆变器研制成功[N];经济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冯健;并网加速 光伏逆变器提升能效[N];中国电子报;2010年

4 CNE记者 段贵恒;要做全世界最好的光伏逆变器[N];中国电力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雷燕 李映;光伏逆变器提高效率为先[N];中国电子报;2011年

6 证券时报记者 刘征;中国南车光伏逆变器 实现高海拔并网发电[N];证券时报;2011年

7 广东 付兵彭;简易方波12V转220V交流逆变器电路图[N];电子报;2012年

8 浙江 吴建龙;简易逆变器的制作[N];电子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于海江;逆变器行业恐陷低价竞争尴尬[N];中国电力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朱怡;逆变器制造商转向电站开发[N];中国电力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春伟;串联型高增益Z源逆变器及其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丁凯;混合多电平逆变器拓扑及其市制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庄凯;输入串联输出并联逆变器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4 陈金平;多电平直流环节逆变器新型拓扑与调制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5 单庆晓;级联型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6 裴雪军;PWM逆变器传导电磁干扰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佟为明;PWM逆变器特定消谐式谐波抑制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1999年

8 王姿雅;多电平二级管钳位型逆变器电容电压平衡SVM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9 孙东森;储能型Quasi-Z源级联多电平光伏逆变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10 李海山;基于IGCT的中压大容量三电平NPC逆变器PWM技术和缓冲电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润彪;三相并网/独立双模式逆变器并/脱网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2 李洋;离网型风力发电单相逆变器的研究与实现[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3 宋静文;大功率光伏逆变器损耗模型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4 常琳;基于Z源逆变器的光伏并网系统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5 薛东;基于市电补偿的光伏逆变器研究与设计[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6 杨婷;基于键合图理论的逆变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程红江;开关电感型Z源/准Z源逆变器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8 于海明;碳化硅场效应管光伏逆变器的研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元志;基于神经网络的逆变器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8年

10 王大伟;3KW中功率光伏逆变器的研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730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8730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2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