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一种电流自适应的尖峰电压限制型功率管关断控制方法

发布时间:2018-05-16 12:42

  本文选题:驱动电路 + 功率开关管 ; 参考:《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30期


【摘要】:针对传统的驱动电路固定化的驱动电流无法优化开关器件损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根据开关管电流调整器件关断速度的方法。在一个平均电流控制的Boost电路中,用电流指令信号来调节驱动电路的关断电流大小。当电流指令信号越大时,驱动电流的关断电流越小;反之相反。这样就实现了在小电流(轻载)下开关管的关断速度更快,关断损耗更小。可以使用一个晶体管电路来实现电流指令对驱动关断电流的调整。设计的原则是,在一定的小电流下器件的关断电压尖峰不大于额定电流下器件的关断电压尖峰。分析了器件的关断特性,讨论了尖峰电压与驱动电流和漏感之间的关系。在一个200 V输入/380 V输出/功率1 kW的Boost电路上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驱动电路,轻载下效率比传统的方法提升了1%以上。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oblem that the driving current fixed by the traditional drive circuit is unable to optimize the switching loss of the switch device, a method of adjusting the switch off speed based on the switch tube current is proposed. In an Boost circuit controlled by an average current, the current command signal is used to adjust the turn off current of the drive circuit. The turn off current of the driving current is smaller, and vice versa. Thus, the switching speed of the switch tube is faster and the turn off loss is smaller under the small current (light load). A transistor circuit can be used to adjust the current instruction to the drive off current. The principle of the design is to turn off the voltage peak of the device under a certain small current. The turn off voltage peak of the device under the rated current is not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devi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ak voltage and the driving current and the leakage inductance is discussed. The test on a Boost circuit with a 200 V input /380 V output / power 1 kW shows that the efficiency of the light load is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method. More than 1%.

【作者单位】: 华东交通大学电气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67005)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2BAB206025) 江西省专利技术研发引导与产业化示范项目(20133BBM26077)~~
【分类号】:TM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教民;李建文;崔玉龙;韩明;;高频谐振逆变器的功率MOS管驱动电路[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5期

2 王志强,王莉;一种新颖的MOSFET驱动电路[J];电力电子技术;2005年01期

3 严寒松;周伟松;王培清;胡立芳;;高频感应加热电源功率器件MOSFET驱动电路[J];电力电子技术;2007年04期

4 范进秋;莫锦秋;王石刚;张斌;;一种桥式拓扑结构下MOSFET高速驱动电路[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03期

5 孙亚秀;孙力;聂剑红;姜保军;严冬;;低干扰低损耗新型MOSFET三阶驱动电路[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年10期

6 张之梁;李艳楠;徐传岗;;一种断续电流模式的新型高频电流源驱动电路[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18期

7 郭晓君;林维明;;新型双功率MOSFET管谐振驱动电路[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33期

8 张之梁;胥鹏程;蔡卫;;应用于1-MHz Boost PFC变换器的自适应连续电流源驱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2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教民;李建文;崔玉龙;韩明;;高频谐振逆变器的功率MOS管驱动电路[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5期

2 顾晓明;顾亦磊;;高集成度中间母线变流器的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07年05期

3 王永成;党源源;徐抒岩;韩诚山;于涛;;ICL7667实现步进电机高频斩波控制[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11期

4 王树人;蒋伟;莫岳平;;数字式多相电流吸收负载研究[J];电源学报;2013年01期

5 任小永;David Reusch;季澍;穆明凯;Fred C Lee;;氮化镓功率晶体管三电平驱动技术[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05期

6 古小科;杨景常;张子玉;唐云波;;一种新型的三相三电平逆变器[J];电力电子技术;2013年05期

7 王孝伟;李铁才;石坚;林琦;;三段式门极驱动抑制MOSFET关断过冲振荡的研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3年07期

8 甘景福;叶朝锋;袁燕岭;徐云;;高频交流强磁场激励源的研制[J];电测与仪表;2013年09期

9 张云;徐衍亮;李豹;;基于动态电源的MOSFET驱动优化[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12期

10 赵跃华;王凯;;功率MOSFET寄生振荡的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3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徐长杰;李月恒;于文静;康小麓;铁军;王晓纯;;功率MOSFET并联分流特性研究[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徐长杰;李月恒;于文静;康小麓;铁军;王晓纯;;功率MOSFET并联分流特性研究[A];2008全国第十三届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建文;大容量高频谐振逆变器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张云;轴向磁场盘式开关磁阻电机参数计算及其驱动控制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学磊;串联谐振感应加热电源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上官晓娟;MOSFET并联射频C类放大器[D];郑州大学;2010年

3 闻超;基于超级电容的双向直流变换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赖俊成;可控高速高压脉冲电源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付一奎;靶向磁场发生器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李时峰;一种适合超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的混合全桥逆变器[D];浙江大学;2012年

7 虞志雄;脉宽调制型白光LED驱动芯片的设计[D];浙江大学;2006年

8 张代军;实用型多功能ELID磨削电源的开发[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9 张红申;基于DSP磁悬浮轴承控制系统的硬件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10 郝瑞婷;变频变压电源的设计[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维,李敏远;IR2110的功能及其在高频感应加热电源中的应用[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2 胡宗波,张波;新型栅极电荷保持驱动同步整流器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3年02期

3 谢小高;张军明;钱照明;;基于新型同步整流驱动方案的绿色电源[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3期

4 胡宗波,张波;同步整流器两种驱动方式的分析和比较[J];电力电子技术;2001年06期

5 何英杰;邹云屏;李辉;刘飞;;用于有源滤波器的一种新型谐波检测算法[J];电力电子技术;2006年02期

6 刘丽;马瑜;谢小高;钱照明;;高频谐振门极驱动电路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7年11期

7 吴凤江,高晗璎,孙力;桥式拓扑结构功率MOSFET驱动电路设计[J];电气传动;2005年06期

8 张波;丘东元;黄志刚;唐志;;基于巨磁致电阻电流检测机理的电流驱动同步整流器[J];电子学报;2007年08期

9 衡草飞,向军利,李肇基,张波,罗萍;Power MOSFET栅电荷分析及结构改进[J];电子质量;2004年09期

10 韩兴成,黄震,李兴仁,任华,洪志良,易婷;电荷泵电路的分析、设计和提高性能的研究[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199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维;固态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2 熊爱明;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晓华,陆桂华,郦建强;自适应基因算法在环境优化问题中的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2 李国勇;一种改进的自适应PID控制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项文君,余忠华,殷建军;热态误差的自适应分段补偿方法研究[J];计量技术;2005年09期

4 蒋支运;欧干良;陈文宝;;自适应PID控制系统仿真[J];飞机设计;2005年04期

5 龚晨;曲线的随机拟合及其自适应算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李锃;李小平;;自适应考试系统的分级组卷模板实现[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6年02期

7 邢卓异;朱齐丹;定宇;;自适应—模糊滤波算法[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8 高媛;李成海;;新的变步长LMS算法及其在自适应噪声对消中的应用[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郑杰;马胜前;;自适应测量接口的研究和实现[J];电测与仪表;2009年08期

10 许航;赵军;朱明勇;蔡威;;一种改进的自适应旁瓣对消技术[J];测试技术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寒光;;电子地图中的自适应注记[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孟宏;刘玉;;基于复调制的自适应细化谱算法[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C];2008年

3 王平;冯海朋;李勇;康燕;;一种工业无线网络的自适应节能机制[A];2009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铁;樊剑;钟秀蓉;;地震波的自适应时频分析方法对比研究[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8年

5 张竞新;张广岩;;全局收敛的自适应广义预报控制算法[A];1991年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年会论文集(上)[C];1991年

6 彭云;王遂学;陈莽;李欣冀;张宇翔;肖继红;;自适应抗干扰天线在飞行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7 张士娟;孙金生;;自适应PID主动队列管理算法设计[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8 唐文彬;郝重阳;;目标成像识别的自适应融合系统和方法[A];中国图象图形科学技术新进展——第九届全国图象图形科技大会论文集[C];1998年

9 徐振中;;多指机器人手的一种自适应力/位控制方法[A];1994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4年

10 李维;汪小帆;;群集的自适应速度策略[A];第三届全国复杂动态网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胜春;自适应时频分析技术及其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刘亚;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智能自适应重构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3 吴礼福;脉冲噪声自适应有源控制算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梁凌宇;人脸图像的自适应美化与渲染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5 叶镇清;自适应聚类算法挖掘网络模块结构及其在酵母蛋白作用网络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8年

6 伍宇;移动计算中自适应负载转移决策模型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朱磊;基于自适应邻域概念的视频图像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杨洋;三维人体动作分析及其在智能舞蹈教学系统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李力争;凿岩机器人双三角钻臂自适应控制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10 杨祥;无线正交频分多址系统中自适应资源配置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群锋;校园网环境下的自适应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东南大学;2006年

2 彭青艳;粒子滤波及跟踪窗口尺寸自适应调整方法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3 徐聪聪;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自适应服务方式的实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4 来林;双螺旋桨自适应双重控制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饶睿楠;自适应对消的收发隔离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6 汤佳惠;自适应泄漏弹性的基于身份加密机制[D];苏州大学;2012年

7 丁蕾;用于运动载体的三轴自主稳定系统自适应鲁棒控制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8 杨晓;基于内容特征的图像自适应压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9 任俊伟;关于自适应小波相关问题的一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晓玲;复杂网络的自适应同步及其应用[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96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896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e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