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云模型和模糊聚类的电力负荷模式提取方法

发布时间:2018-05-23 20:44

  本文选题:云模型 + 模糊聚类 ; 参考:《电网技术》2014年12期


【摘要】:为解决应用传统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FCM)算法进行电力负荷模式提取时存在的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聚类数目不易确定、算法稳定性较差等问题,从负荷曲线形态出发,提出一种基于云模型和模糊聚类的电力负荷模式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针对电力负荷数据的时间特性,对云变换方法进行了维度扩展,使其能够应用于具有时间特征的二维数据处理,将电力用户典型日负荷的频率分布分解为若干个正态云组的叠加,以各云模型中最能代表各定性概念的期望向量集合作为初始聚类中心;然后,基于云模型确定的初始聚类中心和聚类数目,应用FCM算法进行电力负荷模式提取和用户分类。最后,以某电网实际负荷数据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traditional fuzzy C-means fuzzy C-means-FCM-based algorithm is sensitive to the initial clustering center, the number of clustering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algorithm is poor, the paper starts from the shape of load curve. A method of power load pattern extraction based on cloud model and fuzzy clustering is proposed. Firstly, according to the time characteristics of power load data, the cloud transform method is extended to make it applicable to two-dimensional data processing with time characteristics.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ypical daily load of power users is decomposed into superposition of several normal cloud groups, and the expected vector set, which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f each qualitative concept in each cloud model, is taken as the initial clustering center. Based on the initial cluster centers and the number of clusters determined by cloud model, FCM algorithm is used to extract power load patterns and classify users. Finally, the practical load data of a power network are analyz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is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71084)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521820140017)~~
【分类号】:TM7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博;张建华;丁蓝;董军;;改进自适应模糊C均值算法在负荷特性分类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2期

2 秦昆;徐敏;;基于云模型和FCM聚类的遥感图像分割方法[J];地球信息科学;2008年03期

3 周nv;孙威;任海军;张昀;孙才新;谢国勇;邓景云;;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负荷密度指标法的配电网空间负荷预测[J];电网技术;2011年01期

4 赵莎莎;吕智林;吴杰康;程鹏飞;;基于数据包络分析和云模型的火电厂效率评价方法[J];电网技术;2012年04期

5 范九伦,吴成茂;可能性划分系数和模糊变差相结合的聚类有效性函数[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2年08期

6 李德毅,刘常昱;论正态云模型的普适性[J];中国工程科学;2004年08期

7 吴旭;张建华;赵天阳;宋晓磊;;基于模糊聚类和模糊推理的电网连锁故障预警方法[J];电网技术;2013年06期

8 张艳玲;赵婷丹;李立;;基于云模型聚类的淋巴结图像增强[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9 王雁凌;张雪佼;阎敬民;;基于变权灰云模型的风电场并网技术性综合评价[J];电网技术;2013年12期

10 江辉;张清联;彭建春;;基于改进云物元模型的风电场电能质量评价[J];电网技术;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宫政;何飓;;云模型在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张光卫;康建初;李鹤松;李德毅;;基于云模型的全局最优化算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3 温祥西;孟相如;;基于支持向量机和云模型的网络健康状态评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4 罗峗骞;夏靖波;陈天平;;基于云模型和熵权的网络性能综合评估模型[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5 张锏;;基于云模型和BP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01期

6 罗胜;张保明;郭海涛;;基于云模型的影像地图质量综合评估[J];测绘科学;2008年03期

7 李刚;万幼川;;基于高维云模型和RBF神经网络的遥感影像不确定性分类方法[J];测绘科学;2012年01期

8 曹一家;李大虎;;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大区域电网负荷建模的研究[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7年02期

9 廖向旗;李欣然;李培强;李村晓;胡剑宇;;基于灰色关联聚类的负荷特性分类[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7年02期

10 刘建华;王进;杨洪春;孟颖;;基于ACO-PAM综合算法的电力负荷聚类分析[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Edge Detection of Images Based on Cloud Model Cellular Automata[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张利民;张冬雯;;基于多维半升云模型的事物特性的综合评价[A];2007年河北省电子学会、河北省计算机学会、河北省自动化学会、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河北省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会、河北省软件行业协会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夏冰;夏敏捷;徐飞;郑秋生;;一种分布式安全评估主控中心的研究与设计[A];计算机研究新进展(2010)——河南省计算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司学峰;蒋国瑞;李英毅;;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客户流失预测研究综述[A];第三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谷俊杰;孙群丽;;基于组织进化的关联规则挖掘在锅炉优化运行中的运用[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6 胡华超;贾鑫;吴彦鸿;初晓;陈颖颖;;基于云模型的SAR干扰图像效果评估研究[A];第八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胡华超;贾鑫;吴彦鸿;武威;;基于AHP-云模型的SAR干扰图像效果评估[A];第八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代劲;何中市;;基于云模型的快速信息粒化算法[A];第五届全国信息检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Text Feature Automatic Sel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Cloud Model[A];第五届全国信息检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王洪利;冯玉强;;基于云模型标度判断矩阵的改进层次分析法[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瑛;基于事件触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戴小鹏;知识网格及其在农业生物灾害预警中关键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焦鹏;导弹制导仿真系统VV&A理论和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郑晓雨;大电网实测负荷模型的实用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杨婷婷;基于数据的电站节能优化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6 张亚刚;基于广域信息的电力系统故障元件定位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张晓辉;云理论和数据挖掘在水上安全分析中的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任剑;模糊环境下信息不完全的随机多准则决策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韦凯;网格环境下信任模型及其访问控制应用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牟峰;铁路车站取送车系统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琪;正态云模型模糊推理系统及其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葛秘蕾;基于云理论的图像分割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韦哲;基于上下文感知技术的WSN路由协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向楷;软件构件的可信评价及其组装方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彩玲;改进PSO算法在综合负荷建模中的应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微微;基于云模型理论的倒立摆智能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勰;基于数据融合的产品设计评价与优化[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周志刚;数据挖掘技术在计算机取证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9 李金武;分布式主机安全评估关键技术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1年

10 崔哲伟;基于ARM的田间并行服务器设计与实现[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睿;方洁;张可;梁栋;程志友;;基于熵权和AHP的电能质量模糊综合评估[J];电测与仪表;2007年11期

2 彭春华;;基于免疫BPSO算法与拓扑可观性的PMU最优配置[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6期

3 马学东,向坤山,苏红峰;在负荷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扩充配变综合监测功能[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2年04期

4 王成山,黄纯华,葛少云,戴宏伟,肖健,周义,辛锐;一个实用的城市电力负荷密度预测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2年06期

5 鞠平;电力系统负荷建模理论与实践[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19期

6 贺仁睦,周文;电力系统负荷模型的分类与综合[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19期

7 鞠平,金艳,吴峰,程颖;综合负荷特性的分类综合方法及其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01期

8 谢小荣,肖晋宇,童陆园,韩英铎;采用广域测量信号的互联电网区间阻尼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02期

9 赵红嘎,薛禹胜,高翔,潘勇伟,岑宗浩,李碧君;量测量的时延差对状态估计的影响及其对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21期

10 李培强,李欣然,唐外文,陈辉华,刘艳阳;统计综合法负荷建模中的行业用户精选[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1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范九伦;模糊聚类新算法与聚类有效性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8年

2 张俊华;颈部淋巴结超声图像分析与应用[D];复旦大学;2007年

3 赵光权;基于贪婪策略的微分进化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宫改云;FCM算法参数研究及其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2 柳顺;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岩;上海地区“气候—电力负荷敏感性分析”夏季跟踪验证报告[J];华东电力;2000年09期

2 权先璋,蒋传文,张勇传;电力负荷的混沌预测方法[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7期

3 闫钿,董智峰,李辉;电力负荷的概率分析[J];电工技术杂志;2000年03期

4 刘遵雄;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电力负荷宏观预测[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4年05期

5 樊福梅,曾智建,梁平;广东省电力负荷非线性预报与分析[J];广东电力;2004年03期

6 陈朝新,卿前平;基于无线公网的大客户电力负荷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J];华东电力;2005年07期

7 魏杰;;电力负荷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综述[J];黑龙江电力;2007年02期

8 林志玲;李鸿儒;;基于自评判自学习机制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报[J];系统仿真学报;2007年23期

9 罗静;孙慰迟;;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电力负荷预测算法研究[J];江西化工;2008年04期

10 钟利华;李勇;叶殿秀;张强;况雪源;张宇平;;综合气象因素对广西电力负荷的影响[J];气象;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险平;张唯;;气象要素与电力负荷的关系研究及预测[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付桂琴;;气象条件对电力负荷的影响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象软科学论坛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付桂琴;曹欣;时青格;;基于气象条件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模型[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郭西进;郝继飞;许世范;;加权平移法在电力负荷预报系统中的应用[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5 谢庄;丁德平;于丽萍;尤焕苓;郑艳;虞海燕;;北京地区冷度日与电力的关系研究及预报[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6 唐毅;姜学宝;施丹平;;夏季影响苏州电力负荷走势的气象条件简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象经济论坛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7 张晓云;刘月坤;翟晓磊;;天津市夏季气象条件与最大电力负荷过程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毛元章;毛强;;缓解电力负荷供应紧张的措施(一)[A];2004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4年

9 孙建明;盛琼;周之栩;王函韵;朱晓东;;湖州市电力负荷气象指数预测服务系统[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7城市气象精细预报与服务[C];2011年

10 毛元章;毛强;;缓解电力负荷供应紧张的措施(二)[A];2004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李楠;市电业局郊区分局进行电力负荷实测[N];驻马店日报;2006年

2 记者 陈景深 通讯员 王学峰 冯晋亮;全市电力负荷创新高[N];汕尾日报;2014年

3 记者 涂露芳;本市首次进行夏季电煤应急储备[N];北京日报;2011年

4 本报通讯员 刘国生;电力负荷连创新高 大家都来节约用电[N];河北农民报;2014年

5 蒋烨 沈燕;推迟15分钟做饭节电15万千瓦[N];扬州日报;2011年

6 本版编辑 记者 朱亚军 唐松寒 赵宇 菅月清;“秋老虎”下山 电力负荷上扬[N];华北电力报;2006年

7 冯迪 韩晖;我市电力负荷已突破去年最高值[N];常州日报;2013年

8 记者 陶涛;力促电力负荷持续稳定增长[N];宁夏日报;2009年

9 见习记者 聂海峰 通讯员 黄振宇;“五一”长假用电无忧[N];嘉兴日报;2005年

10 危潇潇 刘爽 刘立成;度电荒还要用气象[N];中国气象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眉眉;电力负荷混沌特性分析及其预测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王桓;电力时间序列的混沌识别与短期预测[D];湖南大学;2009年

3 陆宁;基于群集智能与算法融合的电力负荷组合预测[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冯丽;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理论在短期电力负荷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静;电力负荷数据预测方法模型设计与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2 陈锡文;基于神经网络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研究及软件开发[D];中南大学;2010年

3 唐燕影;基于灰色理论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研究及系统实现[D];南昌大学;2010年

4 刘冬;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电力负荷中长期预测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5 刘海波;关联规则在电力负荷变化规律挖掘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0年

6 赵静;大同地区电力负荷分析与预测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7 仇钧;宁波地区电力负荷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孙广强;中长期电力负荷组合预测模型与方法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邹刚;基于蚁群算法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10 杨祥;基于灰色模型的中长期电力负荷组合预测[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263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9263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c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