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数据中心与变电站共站时接地网连接方式
本文选题:变电站 + 云数据中心 ; 参考:《高电压技术》2015年12期
【摘要】:云数据中心占地面积巨大、电能需求也巨大,需要与配套的变电站共址建设,两部分接地网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连接方式是云数据中心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以某实际云数据中心与变电站共址为例,建立电磁场数值计算模型,通过仿真计算研究不同接地连接方式时,变电站与数据中心的地电位、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等的分布,提出经济合理的均压措施。经过分析可知,当云数据中心与变电站接地网分别独立布置时,变电站接地网与其他接地网之间形成了较大的电位差,影响人身和设备安全。建议各接地网相互紧密连接,从而在各接地网之间获得良好的均压效果,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
[Abstract]:The cloud data center occupies an area of huge area and needs huge electric energy, which needs to be co-located with the matching substation. The interaction and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parts of grounding grid are the key issues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of the cloud data center. Taking a practical cloud data center and substation as an example, a numerical calculation model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is established. The distribution of ground potential, contact potential difference and stride pot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substation and data center are studied by simulation. The economic and reasonable pressure equalization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hrough the analysis we can know that when the cloud data center and the substation grounding network are arranged separately there is a large pot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ubstation grounding network and other grounding grids which affects the safety of the person and equipment. It is suggested that each grounding grid b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so as to obtain a good voltage sharing effect between the grounding grids and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ersonal and equipment.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与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22703)~~
【分类号】:TM8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徐禄文;李永明;刘昌盛;侯兴哲;俞集辉;;重庆地区500 kV变电站内工频电磁场分析[J];电网技术;2008年02期
2 饶章权,郭启贵,赵殿全,尹玉芳,余军,王建国,周文俊;500kV变电站工频电磁场分布测量[J];高电压技术;2004年09期
3 庄池杰;曾嵘;张波;何金良;;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变电站接地网设计思路[J];高电压技术;2008年05期
4 张露;黄文武;文习山;姚森敬;潘卓洪;王玮;;接地网内电势差的计算模型[J];高电压技术;2014年04期
5 张波,崔翔,赵志斌,李琳;大型变电站接地网的频域分析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鑫;万欣;胡鹏程;徐刚;;城市综合用地变电站的一个接地问题分析[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年04期
2 陈坤汉;;500kV横沥变电站接地网状态评估与改造[J];电瓷避雷器;2011年03期
3 倪云峰;康海雷;刘健;王森;;基于DUFFING阵子的接地网故障诊断弱信号幅值检测新方法[J];电测与仪表;2008年10期
4 李历波;姚陈果;陈攀;李成祥;;基于模拟电荷和边界元法的变电站工频电场分布仿真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2年01期
5 刘洋;崔翔;赵志斌;李琳;陈建军;;变电站接地网腐蚀诊断磁场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1期
6 牛涛;罗先觉;王森;张德博;刘利强;张英娇;;接地网腐蚀故障诊断可测性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6期
7 王泽忠;刘士利;黄颖;;三维正弦稳态场矢量最大值的直接计算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4期
8 徐华;;变电站内独立避雷针接地网的接地阻抗探讨[J];电工技术;2011年02期
9 潘文俊;高云;;安徽电网环境现状调查及建议[J];电力环境保护;2008年02期
10 鲁志伟,常树生,张久禄;大型变电站接地网的网内电位差[J];电力建设;2004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红瑕;复杂媒质中瞬态电磁场快速算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刘士利;改进的边界元法及其在电场计算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李景丽;接地网频域性能及杆塔接地极冲击特性的数值分析及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吴茂林;变电站互感器宽频传输特性与接地网瞬态特性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4年
5 鲁志伟;大型接地网工频接地参数的计算和测量[D];武汉大学;2004年
6 赵志斌;复杂土壤中接地网性能分析与变电站内空间电磁场计算[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7 马玉龙;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稳定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8 齐磊;变电站瞬态电磁场对二次电缆的电磁耦合机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9 杨帆;输变电设备工频电场的正、逆问题及电磁环境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刘洋;变电站接地网缺陷诊断方法和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晓雪;冲击接地计算及冲击接地电阻测量研究[D];西华大学;2011年
2 付朝国;高压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工频电磁辐射分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訾军;极低频磁场暴露水平与健康关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陈建军;变电站接地网参数计算与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5 孙鹏;基于计算机集群技术的接地网电气性能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6 邓景;高阻地区变电站接地优化设计及降阻措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朱锴;接地网冲击阻抗的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郭朕安;接地网的电性能仿真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9 肖磊石;变电站接地网腐蚀诊断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赵磊;高阻地区变电站接地问题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攸纲,张苏慧;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2年06期
2 宋福祥,阮黎东,孙全红;高压变电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与评价[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5年02期
3 邬雄,蒋虹,,何芹;工频电场及安全问题[J];安全与电磁兼容;1996年04期
4 常美生;变电站接地不当引起的两起事故及防止对策[J];电力学报;2005年02期
5 文习山,蓝磊,许军,覃利明,张元芳,舒廉甫,陈慈萱;三峡电站允许地电位升高试验研究(Ⅰ)——控制电缆的工频耐压特性研究[J];电网技术;2003年02期
6 刘帆,陈柏超,卞利钢;变电站二次电缆屏蔽层接地方式探讨[J];电网技术;2003年02期
7 蓝磊,文习山,许军,覃利明,张元芳,舒廉甫,陈慈萱;三峡电站允许地电位升高试验研究(Ⅱ)——继电保护设备的工频耐压特性研究[J];电网技术;2003年03期
8 孙旭;变电站接地网局部电位差的研究[J];广东电力;1998年06期
9 李丽;;关于500kV变电站工频电磁场强度的研究[J];广东电力;2006年03期
10 鲍敏铎;110kV变电所接地装置事故扩大的分析[J];高电压技术;199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洪泽;论任意形状复合接地网接地电阻的计算问题[J];广西电力工程;2000年03期
2 王西平;330kV花园变人工接地网改造设计的理论核算[J];青海电力;2000年01期
3 王洪泽;复合接地网接地电阻的简化计算[J];电网技术;2001年08期
4 黄海鹏;接地网接地电阻的计算机仿真[J];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2003年03期
5 刘渝根,滕永禧,陈先禄,袁涛;接地网导体状态的诊断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周秧;李勐;索春梅;周晓虎;王文德;;分层土壤中接地网参数的数值计算[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铜质接地网前景看好[J];大众用电;2007年01期
8 杨理民;;大型接地网接地电阻的测试[J];四川建筑;2007年S1期
9 梁春明;;变电所铜接地网与钢接地网比较[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08年04期
10 付龙海;;水平双层土壤对接地网电气特性的影响[J];电气应用;2008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绍勇;;大面积水下网箱式立体接地网的研究与应用[A];四川、贵州、云南三省水电厂(站)机电设备运行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锦云;杨铭泽;;接地网敷设方式对接地电阻实测值的影响[A];全国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与接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邵建人;向洪兵;杜继红;;交流系统接地网的腐蚀与防护研究[A];全国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与接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蔡崇积;;我国依国外标准设计电力交流接地网运行状况调研[A];全国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与接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梁清强;;蜂窝形接地网[A];全国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与接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智勇;孟骁勇;王运生;;阻频特性法在接地网测试中的应用[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7 米建卫;;立体接地网在500KV潍坊变电站的应用[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四届供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蔡崇积;;电力交流接地网损坏原因调研与分析[A];全国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与接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健生;项昌富;黄显立;;电力接地网用导电防腐涂料[A];全国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与接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郑杰;;接地网技术在水口水电厂的综合应用[A];全国水电厂技术改造学习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杨晓理 杨雁 段江;陕西接地网安全项目国际领先[N];中国电力报;2010年
2 通讯员 张书利 谭振武 吕金武;拜城电厂接地网防腐改造采用新技术[N];中国电力报;2005年
3 张小平;云南电网开展特高压接地网电阻测试[N];中国电力报;2008年
4 张劲;杆塔和接地网重污区腐蚀防治技术确保电网构建材料性能[N];中国电力报;2012年
5 李宣华 汪根萍;将乐百万资金构筑“防雷堡垒”[N];三明日报;2009年
6 刘树波;让设备远离雷击[N];中国水利报;2003年
7 蔡家友;确保迎峰度夏供电有保证[N];黔西南日报;2009年
8 本版编辑邋李彩琴 陈志群 何庆东 徐乐群 陶弘 周奎 宁建民 李彬;雨季三防 你准备好了吗?[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涛;接地网电气连接故障的诊断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鲁志伟;大型接地网工频接地参数的计算和测量[D];武汉大学;2004年
3 王树奇;基于分层约简模型的接地网腐蚀故障诊断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4 赵志斌;复杂土壤中接地网性能分析与变电站内空间电磁场计算[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5 倪云峰;接地网分块故障诊断及可及节点偏移影响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蓬鹤;基于接地系统频域特性的接地网缺陷诊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吴茂林;变电站互感器宽频传输特性与接地网瞬态特性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4年
8 王建新;接地网腐蚀故障诊断算法与可测性研究及其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9 付龙海;青藏铁路输变电系统防雷及接地技术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高长征;复杂线结构电磁场问题的快速计算方法研究及其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海涛;接地网状态综合检测分析方法及其实现[D];湖南大学;2009年
2 朱江;广深港客运专线接地测试及防雷方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罗勋;变电站接地网雷电冲击暂态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傅浩峰;220kV甘露变接地网改造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陈雷;大型厂、站接地网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6 张电;重庆220kV人和变电站接地网现场腐蚀优化诊断方法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7 王光辉;特殊材料包裹接地网技术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8 于跃;接地网建模与故障诊断应用软件的研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9 赵鹏;超高压接地网的腐蚀与防护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10 甘昌华;接地网参数的计算和优化设计[D];南昌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44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944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