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风电场35kV电缆网络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30 02:00

  本文选题:风电场 + 电缆网络 ; 参考:《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年13期


【摘要】:为研究风电场35 k V电缆网络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适用性和可行性,针对电缆网络较大的对地电容电流水平,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模仿真。给出了以贵州龙里风电场为工程背景、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下的运行特性,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适合风电场35 k V电缆网络的中性点复合运行方式。复合方式以消弧线圈为基础,当接地电容电流水平小于100 A而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先并中值电阻抑制系统暂态过电压,若为瞬时性故障,消弧线圈补偿后故障自动消除,若为非瞬时性故障则利用短时并入小电阻启动零序电流保护。而当接地电容电流水平大于100 A,发生单相非瞬时性接地故障时,直接利用小电阻的短时投入,启动零序电流保护装置快速切除故障。仿真结果表明,复合方式适应性强,且相关设备可按照相关绝缘水平进行选取,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applicability and feasibility of neutral grounding mode of 35kV cable network in wind farm, aiming at the large earth capacitance current level of cable network, Matlab/Simulink software is used to model and simulate.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of Guizhou Longli wind farm, the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neutral grounding modes are presented, and an improved neutral compound operation mode suitable for wind farm 35kV cable network is proposed. When the grounding capacitance current level is less than 100A and the single-phase grounding fault occurs, the median resistance suppresses the transient overvoltage of the system. If it is a transient fault, the arc suppression coil compensates the fault automatically. For non-transient faults, zero sequence current protection is initiated using short-time incorporation of small resistors. When the grounding capacitance current level is greater than 100A and the single-phase non-transient grounding fault occurs, the zero-sequence current protection device is directly used to remove the fault quickly by using the short time input of the small resistanc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osite method has strong adaptability and the related equipment can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insulation level, so it has high maneuverability.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基金】: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基金资助(51021005)
【分类号】:TM8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永立;重构中性点的曲折接线变压器分析[J];变压器;1995年01期

2 朱珂;裴佑楠;陈晨;徐文远;;自适应控流型故障选线方案[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8期

3 米增强;苏勋文;杨奇逊;王毅;吴涛;;风电场动态等值模型的多机表征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5期

4 徐波;张建文;蔡旭;管珊莲;姚勇;;电网不对称条件下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相辨识[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12期

5 刘渝根;丁伯剑;袁涛;;山区35KV电网中性点新型运行方式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6年01期

6 侯婷婷;娄素华;吴耀武;张滋华;陈益民;;含大型风电场的电力系统调峰运行特性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05期

7 沈家新;;消弧线圈及小电阻一体化接地方式在变电站的运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4年01期

8 时锐;焦然;陈艳霞;;含大规模风电电网的静态电压仿真分析[J];高压电器;2014年12期

9 付晓奇;徐粮珍;赵宝丽;;10kV配网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技术与应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年23期

10 董雷;何林;蒲天骄;;中性点接地方式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米增强;苏勋文;余洋;王毅;吴涛;;双馈机组风电场动态等效模型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17期

2 栗然;唐凡;刘英培;柯拥勤;张孝乾;;基于自适应变异粒子群算法的双馈风电机组等值建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04期

3 赵艳军;曾沅;;基于双馈式风电机组的风电场实用动态等值模型研究[J];广东电力;2012年04期

4 代姚;孙才新;袁涛;司马文霞;冉锐;;采用过电压波形识别的单相接地暂态过电压抑制方法[J];高电压技术;2010年05期

5 刘渝根;谢彦斌;;山区35 kV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类型判断方法[J];高压电器;2009年04期

6 李历波;刘渝根;;山区35kV电网电气参数测试及分析[J];高压电器;2011年08期

7 周海强;张明山;薛禹胜;鞠平;王锦朋;;基于戴维南电路的双馈风电场动态等值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23期

8 高峰;赵东来;周孝信;安宁;;直驱式风电机组风电场动态等值[J];电网技术;2012年12期

9 张保会;李光辉;王进;郝治国;郭丹阳;王小立;;风电接入对继电保护的影响(一)——鼠笼式风电场电磁暂态等值建模[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3年01期

10 苏勋文;徐殿国;卜树坡;;风速波动下风电场变参数等值建模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代姚;配电网铁磁谐振及弧光接地过电压特征识别与抑制方法[D];重庆大学;2010年

2 蔺红;直驱式风电场动态等值建模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3 徐振华;面向智能电网的广义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4 王磊;风电场并网小扰动稳定性分析及脱网事故初探[D];天津大学;2012年

5 吴艳娟;FACTS在含大型风电场的电力系统稳定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6 刘晋;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7 侯婷婷;含大规模风电的电力系统储能电源优化配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振东;考虑大规模风电消纳能力的电网灵活规划[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冉锐;弧光接地过电压的快速识别与抑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林泽科;高性能变压器式消弧线圈系统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王聪;基于聚类算法的风电场动态等值问题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2年

5 卢锴;双馈型风电机组运行控制策略及风电场建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陈迎;基于运行数据的风电场等效建模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7 伍玮;风电并网对系统继电保护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唐凡;改善双馈风电场并网电压稳定性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9 马洲俊;含不确定性电源的电力系统柔性生产模拟及评估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10 齐雯;大型风电场等值建模及其并网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卓敏;彭建春;彭高辉;;长沙城区10kV配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探讨[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2 严干贵;李鸿博;穆钢;崔杨;刘玉;;基于等效风速的风电场等值建模[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3 苏勋文;赵振兵;陈盈今;白本质;;尾流效应和时滞对风电场输出特性的影响[J];电测与仪表;2010年03期

4 杨清;高雁;;基于PSASP的潮流计算及其应用[J];电测与仪表;2010年S2期

5 束洪春,司大军,葛耀中,陈学允;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0年06期

6 周丽霞;尹忠东;郑立;;配网PT铁磁谐振机理与抑制的试验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5期

7 张庆超;姚斌;杨金飞;王振华;;基于RS维数的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和定位[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12期

8 乔嘉赓;鲁宗相;闵勇;刘捷;谢珍建;王海潜;;风电场并网的新型实用等效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4期

9 黄梅;万航羽;;在动态仿真中风电场模型的简化[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9期

10 马洪飞,徐殿国,苗立杰;几种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方案的对比分析[J];电工技术杂志;200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严干贵;李鸿博;赵冰;徐剑峰;;基于实测数据风电场等效风能利用系数的研究[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苏勋文;风电场动态等值建模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坤;用于电力系统仿真的风电场等值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胡雅娟;基于实测运行数据的风电场整体模型的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07年

3 郎斌斌;联网风力发电系统建模及仿真分析[D];东北电力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国英,安玉红,常辉;浅谈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J];东北电力技术;2003年12期

2 叶文刚;地方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分析与探讨[J];能源工程;2003年05期

3 王伟;石化企业中压供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J];当代石油石化;2003年09期

4 钱宇;;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及其在中低压电网中的选择[J];科技资讯;2006年04期

5 罗展标;;四种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分析与比较[J];大众用电;2007年02期

6 王鹏;;船舶中压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J];船舶;2007年03期

7 曾悦明;陈志诚;刘汶兴;;浅谈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及选择[J];广东科技;2007年11期

8 王卫斌;张俊敏;周小波;;上海市南10kV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J];华东电力;2007年12期

9 万占彪;;110kV变电所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J];宁夏电力;2008年03期

10 王新丽;;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J];电工技术;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喻建波;魏淑琼;;重庆市配电网络中性点接地方式技术分析[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苏东青;;10kV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对安全性的影响[A];全国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与接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吴金玉;高金伟;王君安;;三台变压器的220kV变电站中性点接地方式讨论[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五届供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正然;刘斓建;;风电场升压站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庞元俊;叶予光;;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与运行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李忠;;大型水轮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发展趋势[A];全国大中型水电厂技术协作网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正然;刘斓建;;风电场升压站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8 李櫊荪;;110kV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商榷[A];全国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与接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晶;;配网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仿真评估[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0年

10 黄志宏;;大型化工企业配电网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四卷 电力分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驻马店供电公司 商大辉;浅析中压供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N];驻马店日报;2010年

2 钱成刚 邱巨春;“认真就能拿下”[N];中国电力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恭秀芬;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与决策[D];重庆大学;2014年

2 沈红莲;江津10kV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3 侯永将;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许文强;清镇变10kV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5 赵耀;事故后中性点接地方式对主变复电操作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6 何林;中性点接地方式对配电网可靠性影响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7 官澜;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对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吕峰;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改造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9 游步新;重庆储奇门变电站10kV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10 李瑞州;盱眙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53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953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b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