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应用虚拟同步电机技术的电动汽车快充控制方法

发布时间:2018-05-30 02:08

  本文选题:电动汽车 + 快充 ; 参考:《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25期


【摘要】:快充是电动汽车的一大关键技术。基于虚拟同步电动机控制策略,提出一种电网友好的电动汽车快充解决方案。该方案由交流接口和直流接口两部分组成,其中交流接口的三相H桥整流电路将电网电压整流为600 V直流电压,再经过直流接口的大功率DC/DC变流器转换为48 V的直流电压,供给电动汽车负荷。交流接口方案采用虚拟同步电动机技术,保证并网电流的低谐波畸变的同时,还可以响应电网电压/频率异常事件,并提高快充接口的惯性和阻尼,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网的稳定性。该控制方法可降低电动汽车快充接口对电网的影响,提升电网对大规模电动汽车接入的适应性。直流接口采用隔离型DC/DC变换器,可以满足电动汽车电池快速恒功率充电的需求。在分别给出交流接口和直流接口的控制策略基础上,利用PSCAD/EMTDC仿真及一台50 kW样机实验验证了所提快充解决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Abstract]:Fast charging is a key technology for electric vehicles. Based on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virtual synchronous motor, a grid-friendly fast charging solution for electric vehicles is proposed. The scheme consists of AC interface and DC interface. The three-phase H-bridge rectifier rectifies the power grid voltage to 600V DC voltage, and then converts the high-power DC/DC converter via DC interface to 48V DC voltage. Supply electric vehicle load. The AC interface scheme adopts virtual synchronous motor technology to ensure the low harmonic distortion of grid-connected current,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respond to the abnormal voltage / frequency events of the power network, and improve the inertia and damping of the fast-charging interface. It can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power grid to a certain extent. This control method can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the fast charging interface of electric vehicle on the power grid and improve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power grid to the large-scale electric vehicle access. The DC interface adopts isolated DC/DC converter, which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fast constant power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Based on the control strategies of AC interface and DC interface, the correctness and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fast charging solution are verified by PSCAD/EMTDC simulation and a 50kW prototype experiment.
【作者单位】: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市航天万方科技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电网公司“千人计划”专项支持项目(PD71-12-017) 国家电网公司基础性前瞻性科技项目(2014)~~
【分类号】:TM341;U469.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声銮;;第62届日内瓦国际汽车展览会所展出的电动汽车[J];世界汽车;1993年01期

2 ;世界电动汽车研制概况[J];机电新产品导报;1995年04期

3 王颖洁;电动汽车关键部件的优化设计[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4 王勇;电动汽车技术初探[J];城市公共交通;2002年02期

5 ;电动汽车的发展给电工行业带来市场机遇[J];电器工业;2002年11期

6 ;法国的电动汽车开发[J];公路与汽运;2002年06期

7 胡树华,杨威;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战略分析[J];北京汽车;2004年03期

8 ;欧盟将启动新的电动汽车发展计划[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11期

9 孙冰;;电动汽车市场发展对电力营销的影响[J];大众用电;2011年03期

10 ;膨胀的电动汽车充电站[J];中国汽车界;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惠琴;欧万彬;鲍健强;叶瑞克;;电动汽车:引领城市低碳交通的未来[A];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危机管理——中国未来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晓勤;鲁植雄;逄小凤;;浅述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宏;汪映荣;;核电和电动汽车协同发展的生命周期评价分析[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0册)[C];2009年

4 张梦洁;田令;;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何玉鑫;;电动汽车研究与发展现状[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唐浩;;在电动汽车产业化过程中实现技术创新[A];“2011西部汽车产业·学术论坛”暨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四届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炳力;赵韩;;贯彻“汽车新政”加快安徽电动汽车工业的发展[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钱立军;张翔;;基于系统仿真的电动汽车优化技术[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罗韬;石建珍;;稀土政策与电动汽车及储能行业的发展[A];中国稀土储氢材料产业链的发展与共赢——第三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专家报告集[C];2011年

10 张铁军;;低碳背景下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规划[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松泽成文;普及电动汽车需解决四项关键课题[N];中国电子报;2009年

2 本报实习记者 杨冬;电动汽车能否顺利驶入“产业化时代”[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修霄云;政府应率先使用电动汽车[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9年

4 刘维东;电动汽车是全速前进还是减速慢行?[N];中国联合商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张海燕;中国发展电动汽车有四大优势[N];中国质量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向杰;中国电动汽车之路怎么走?[N];科技日报;2009年

7 刘哲;愿电动汽车“河南造”早成气候[N];河南日报;2009年

8 张金江 吕鸿 李潇 吴成良 (本报驻西班牙记者 张金江 本报记者 吕鸿);欧盟欲靠发展电动汽车搏未来[N];人民日报;2010年

9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林伯强;中国的汽车梦应该是一个电动汽车梦[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10 实习生 郭子峰 记者 马建敏;电动汽车:如何破解“充电难”[N];河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乐峰;需求侧管理视角下的电动汽车充放电定价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2 田文奇;基于时空双尺度的电动汽车换电站有序充电调度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3 王建;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及有序充电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郑丹;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以及交互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于强强;基于行为的电动汽车充换电需求与服务容量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6 李书华;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分析及环境效益评价[D];吉林大学;2014年

7 李高望;含电动汽车的电力系统运行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张翔;电动汽车建模与仿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9 罗汉武;电动汽车灵活接入的充电设施需求预测、运行与能效评估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10 张志森;电动汽车最优自动变速及能量回馈的控制技术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伟;电动汽车底盘测功机的开发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张新磊;电动汽车总体设计及性能仿真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朱华;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及湖北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4 郝东辉;电—电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建模与仿真[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苗军;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6 张思维;基于镁合金的轮毂式电动汽车整体式车身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贾学强;电动汽车电控单元设计[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8 王哲;双轮直驱电动汽车电子差速控制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9 翟跃;电动汽车网络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邢斌;电动试验车动力系统的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53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953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0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