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多特征信息融合技术的局部放电模式识别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3 22:53

  本文选题:局部放电 + 特高频 ; 参考:《高电压技术》2015年03期


【摘要】:针对单一特征信息分析模式独立辨识不能有效、可靠地判断出局部放电(PD)类型致使识别"误诊"的问题,以及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特高频(UHF)传感器所获取的丰富绝缘状态信息,利用放电时间、放电相位分布及UHF能量与放电量相关性等3类特征信息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行融合互补,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信息融合的PD模式识别方法。通过在一套三相分箱式真实GIS(ZF-10-126)试验平台上实测所得的PD试验信息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3类特征信息独立辨识各类缺陷的准确度存在较大差异性和不确定性,但有着各自优势。而采用D-S证据理论进行3类特征信息融合PD模式识别技术,可对3类特征信息独立识别法各自存在的不足进行互补,具有更高更准确的辨识率和可靠性。至此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Abstract]: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independent identification of single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analysis mode can not be effective, the problem of "misdiagnosis" caused by partial discharge (PDD) type can be reliably determined, and the abundant insulation state information obtained by UHF UHF sensors is also obtained in order to make the best use of UHF sensors. This paper proposes a PD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 based on multi-feature information fus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commonness and difference of three kinds of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such as discharge time, discharge phase distribution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UHF energy and discharge quantit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D test information obtained on a set of real GIS-ZF-10-126) test platfor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uracy of identifying each kind of defects independently by the three types of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is quite different and uncertain, but it has their own advantages. Using D-S evidence theory to carry out PD pattern recognition technology of three kinds of feature information fusion can complemen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independent recognition method of three kinds of feature information and have higher and more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rate and reliability. The validity and correct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re verified.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7181) 重庆市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项目(cstc2013jjb90002)~~
【分类号】:TM8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娜;液体介质中局部放电的测量方法研究[J];国际电力;2005年01期

2 李学锋;黄成军;钱勇;江秀臣;;局部放电趋势分析方法初步研究[J];高压电器;2007年06期

3 司文荣;李军浩;袁鹏;李延沐;李彦明;;局部放电光测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高压电器;2008年03期

4 张发英;;变压器局部放电和检测[J];甘肃科技;2012年24期

5 李明清;;用声放射技术检测变压器内的局部放电(上)[J];四川电力技术;1980年03期

6 ;局部放电测试中方波定量问题的研究[J];绝缘材料通讯;1980年01期

7 Y.Ikeda;Y.Nitta;T.Tanaka;翁瑞琪;;用于局部放电耐久试验的新电极[J];绝缘材料通讯;1980年01期

8 李明清;;用声放射技术检测变压器内的局部放电(下)[J];四川电力技术;1980年04期

9 吴成琦;;运行变压器中局部放电位置的确定[J];电力技术;1981年12期

10 朱介人;;应用光传输自动装置监视变压器局部放电[J];四川电力技术;198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刚;韩立膑;朱铁剑;;数字式局部放电测试系统的研制[A];’02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2 朱祖松;张红斌;;局部放电现场测试技术[A];’02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3 冉汉政;刘华昌;于成龙;;直流局部放电测试系统的研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4 王静;唐炬;魏刚;李剑;;统计参数用于局部放电模式识别的研究[A];’02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5 虞苍璧;高胜友;李福祺;谈克雄;;使用组合神经网络的电容器模型局部放电模式识别研究[A];’02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6 刘华昌;;电容器直流局部放电指纹分析[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Ⅲ)[C];2008年

7 钱勇;黄成军;姚林朋;郭灿新;高明月;江秀臣;;地铁直流电缆局部放电故障分析[A];08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于成龙;吴伟;;基于超高频传感器的变压器局部放电定位方法[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3年

9 王中龙;张营;戴嘉彤;王泽众;史琳;李欢欢;;一种识别局部放电类型的新方法[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吴烽;;变压器局部放电的带电测试及在线监测[A];2007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分专委会)二届三次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通讯员 李想 聂津;福州电业局局部放电测试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电力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霁;基于小波多尺度变换的局部放电去噪与识别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牛海清;高压直流局部放电的模糊识别及去噪策略[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3 常文治;电力电缆中间接头典型缺陷局部放电发展过程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4 刘帆;局部放电下六氟化硫分解特性与放电类型辨识及影响因素校正[D];重庆大学;2013年

5 金卓睿;变压器局部放电超高频监测分形天线与最优小波去噪及信号识别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毕为民;变压器局部放电监测中以小波包去噪和统计量识别放电模式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7 杜林;大电机主绝缘局部放电测量及老化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8 程昌奎;变压器局部放电监测希尔伯特分形天线优化与自适应去噪方法[D];重庆大学;2014年

9 李燕青;超声波法检测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4年

10 张晓星;组合电器局部放电非线性鉴别特征提取与模式识别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宇鹏;电气设备局部放电的超声波检测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王娟;基于数据融合技术的局部放电检测方法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志力;变压器局部放电超声波检测中内外置传感器检测方式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4 辛海军;变压器局部放电的检测单元与信号处理[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5 张婷婷;基于信号时频分析的绝缘热老化局部放电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6 张富春;固体绝缘单气隙局部放电行为的模型构建与动态仿真[D];湖南大学;2010年

7 徐国权;图形分析方法在局部放电测量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02年

8 刘强;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与局部放电监测技术关系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9 张淳;基于嵌入式技术的局部放电在线检测信号预处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10 杨恩星;一种新型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74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974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5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