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底面加热一侧全开圆柱形腔体对环境风的耦合热损失特性数值模拟

发布时间:2018-06-13 00:46

  本文选题:圆柱形腔体 + 底面加热 ; 参考:《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20期


【摘要】:在考虑物性变化的基础上,对环境风(不同风速V和风向角α)下一侧全开圆柱形腔体仅底面受到均匀热流加热时的耦合热损失(对流、辐射和导热)特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腔体内部和腔体开口面的温度和速度分布以及对流热损失平均努塞尔数Nuc、辐射热损失平均努塞尔数Nur随风速V和风向角α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当风向角α=90°时,腔体内部和开口面附近的温度分布和速度分布与无风时十分类似,但风向角为其他值时,其分布规律与无风时差异很大;垂直风(α=90°)时,随着V的增大,Nuc缓慢减小而Nur缓慢增加,其他风向时,随着V的增大,Nuc逐渐增大而Nur逐渐减小;风速不变时,存在临界的风向角α使得Nuc最大,同时Nur达到最小值。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considering the change of physical properties, the coupled heat loss (convection, radiation and heat con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fully open cylindrical cavity with only the bottom surface of one side under the ambient wind (different wind speed V and wind direction angle 伪) under uniform heat flux are numerically simulated. The curves of temperature and velocity distribution, average Nussel number of convection heat loss and average Nur number of radiation heat loss with wind speed V and wind direction angle 伪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velocity distribution in the cavity and near the opening surface are very similar when the wind direction angle is 90 掳, but when the wind direction angle is other values, the distribution law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at when the wind direction angle is in the absence of wind, and when the wind is in the vertical wind (伪 ~ 90 掳), With the increase of V, Nuc decreases slowly and Nur increases slowly,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other wind directions, Nuc increases and Nur decreases. When the wind speed is constant, the critical wind direction 伪 makes Nuc maximum and Nur reaches the minimum.
【作者单位】: 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6171)~~
【分类号】:TM6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肖兰;吴双应;李友荣;;有风环境下太阳能吸热器混合对流热损失特性[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2年09期

2 李鑫,李安定,李斌,郑飞;碟式/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经济性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12期

3 高维;徐蕙;徐二树;余强;;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吸热器运行安全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4 赵军;杨昆;;燃煤锅炉集成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经济性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路阳;成波;王军伟;王智平;朱昶胜;冯力;安灵敏;;碟式斯特林热发电装置高温吸热/储热腔的集热性能[J];材料导报;2013年24期

2 谷彩连;冷晓华;;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电系统的影响研究[J];电气开关;2014年01期

3 侯宏娟;高嵩;杨勇平;崔映红;;槽式集热场与燃煤机组混合发电系统经济性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刘新宇;;破解金融危机后新能源产能过剩的政策困局[J];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03期

5 陈浩;;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网损影响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01期

6 谢泽琼;马晓茜;黄泽浩;廖艳芬;;太阳能光伏发电全生命周期评价[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3年12期

7 刘庆;赵力;赵玮奇;王晓东;;碟式系统半球形接收器热力计算模型的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4年08期

8 许佩佩;刘建忠;周俊虎;岑可法;;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接收器的研究进展[J];热能动力工程;2014年03期

9 王灵梅;倪维斗;李政;刘宇;;基于能值的不同煤基发电系统的可持续性评价[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13期

10 姚志垒;王赞;肖岚;严仰光;;一种新的逆变器并网控制策略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钱瑾;王培红;兰立君;陆璐;;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及应用[A];长三角清洁能源论坛论文专辑[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肖兰;太阳能碟式/碱金属热电转换系统中热管式吸热器对流热损失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2 王军伟;碟式斯特林热发电熔融盐储热装置及储热腔腐蚀行为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3 杨东亚;斯特林发动机活塞杆Leningrader密封性能相关问题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坚;碟式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模型构建和优化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2 姚志垒;基于DSP控制的串并组合式逆变器及并网控制策略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3 高瑶;5kW点聚焦太阳能斯特林发电系统的性能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4 姬凌云;欧盟国家城市节能技术类型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张娟;单相独立/并网运行逆变器控制技术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6 刘磊;分布式发电接入系统的双目标优化[D];湖南大学;2009年

7 王建楠;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熔融盐吸热器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10年

8 曾顺意;考虑电压稳定的分布式发电最优配置[D];湖南大学;2010年

9 张莉;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直立式储热体传热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10 帅鸥;碟式太阳能聚光系统的聚光与传热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汝谋,金红光,蔡睿贤;新一代能源动力系统的研究方向与进展[J];动力工程;2003年03期

2 徐二树,李恕康,孙志英,宋之平;大容量超临界直流锅炉锅内过程全工况实时仿真数学模型及动态特性[J];动力工程;2003年04期

3 崔映红;陈娟;;太阳能与燃煤机组集成方案的经济性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4 王伟平,屈桂银,陈小林;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展望[J];可再生能源;2003年02期

5 李鑫,李斌,臧春城,郑飞,李安定;碟式/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设计I——集热器设计计算数学模型[J];能源工程;2004年04期

6 杨家宽,李劲,肖波,李进军,张建锋,马志云;太阳能烟囱发电新技术[J];太阳能学报;2003年04期

7 殷志强,孟宪淦;向太阳索取——中国太阳光-热与光-电应用现状与展望[J];太阳能学报;2003年05期

8 徐建中 ,隋军 ,金红光;分步式能源系统现状及趋势[J];太阳能;2004年04期

9 吴玉庭,任建勋,过增元,梁新刚;空间太阳能热动力系统的全局优化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10 林成武,王凤翔,姚兴佳;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励磁控制技术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阎秦;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热力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洪慧;燃料化学能与物理能综合梯级利用的热力循环[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4年

3 崔映红;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耦合机理与热力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燕敏;太阳能和燃煤机组混合发电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东;杨冬梅;李颜颐;;小型热电联产系统的热效率分析[J];节能;2008年01期

2 江文豪;韦红旗;;电站锅炉效率在线计算模型的比较与分析[J];发电设备;2011年02期

3 赵丽萍;主蒸汽管道的保温节能浅析[J];一重技术;2003年01期

4 王庆丽;闫水保;;基于C#.net的锅炉热效率在线计算和软件开发[J];节能;2009年08期

5 易大贤;估算汽轮机热损失确定维修是否必要[J];华东电力;1983年10期

6 沈贤春,张爱玲,边友康,刘钢;160kA预焙铝电解槽物理场测试与分析——能量平衡测试与分析(2)[J];轻金属;1999年02期

7 K.N.Srinivasan;T.Selvaganapathy;R.Meenakshi;S.John;;化学镀镍槽热损失的最小化(英文)[J];电镀与涂饰;2010年07期

8 方嘉宾;魏进家;董训伟;王跃社;;腔式太阳能吸热器热性能的模拟计算[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03期

9 何玉善,,刘薇,刘同欣;因果图法分析电厂煤耗[J];四川电力技术;1995年03期

10 连福群;稀土保温涂料在铝电解槽上的保温节能作用[J];轻金属;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丽丽;王忠江;卢化伟;;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北方大型沼气发电系统热平衡分析[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胡亚才;魏林生;洪荣华;王世锋;;真空玻璃盖板热管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的研制[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能源科技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新疆福海县广播电视局 曾权胜;电热器的各种计算[N];电子报;2006年

2 赵胜利邋王道彬;打造热电联产的经典工程[N];淮南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郭佳雷;火电机组热力试验计算指标的通用模型及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2 张凯;多孔介质回热微小燃烧器燃烧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3 刘玉文;1000MW超超临界机组运行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4 刘闪威;槽式太阳能熔盐集热传热的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5 张盘石;基于神经网络的电站锅炉燃烧优化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6 杨征;斯特林发动机及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模拟和优化[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7 李健;锅炉燃烧优化方法研究及其在SIS中的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8 王俊杰;碟式太阳能热发电吸热器的数值模拟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118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0118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8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