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柔性接地技术的配电网三相不平衡过电压抑制方法

发布时间:2018-06-13 05:55

  本文选题:配电网 + 位移电压 ; 参考:《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04期


【摘要】:配电网三相对地参数不平衡会产生三相不平衡电压,一般采用投切电容器或电抗器补偿三相不平衡参数,抑制不平衡电压,但该方法补偿的精度和速度有限,难以彻底而迅速地实现三相不平衡过电压抑制。因此,在前期发明的柔性接地技术(专利201110006701.2)基础上,提出配电网三相不平衡过电压抑制新方法。通过PWM有源逆变向配电网注入零序电流补偿三相对地不平衡电流,实现对零序电压的控制,从而抑制三相不平衡过电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抑制三相不平衡过电压,能够将中性点位移电压限制为零。
[Abstract]:Three-phase unbalanced voltage can be produced by unbalanced three-phase relative parameters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Switching capacitors or reactors are generally used to compensate three-phase unbalanced parameters to suppress unbalanced voltage. However, the accuracy and speed of this compensation method is limited. It is difficult to realize three-phase unbalanced overvoltage suppression completely and quickly. Therefore, based on the flexible earthing technology (patent 201110006701.2), a new method of three-phase unbalanced overvoltage suppression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zero-sequence voltage, the three-phase unbalanced overvoltage is suppressed by injecting zero-sequence current into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by PWM active inverter to compensate the three-phase unbalanced curren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ffectively suppress the three-phase unbalanced overvoltage and limit the neutral displacement voltage to zero.
【作者单位】: 智能电网运行与控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理工大学);珠海市供电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233008,51277014,51207014) 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资助(2012FJ1003)~~
【分类号】:TM8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林志雄;陈岩;蔡金锭;李天友;;低压配电网三相不平衡运行的影响及治理措施[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年03期

2 余文辉;李健;陈祖勋;;配电网接地故障电压消弧新方法[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2年01期

3 同向前;王海燕;尹军;;基于负荷功率的三相不平衡度的计算方法[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1年02期

4 袁旭峰;高璐;文劲宇;程时杰;;VSC-HVDC三相不平衡控制策略[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年09期

5 郭育生;黄武忠;;配电网三相不平衡补偿装置的研究[J];广东电力;2008年01期

6 汤放奇,李景禄,曾祥君,杨廷方;补偿电网中性点位移电压异常的原因及对策[J];高电压技术;2005年04期

7 周林;张有玉;刘强;马永强;武剑;;三相不平衡度算法的比较研究[J];华东电力;2010年02期

8 曾祥君;王媛媛;李健;熊婷婷;;基于配电网柔性接地控制的故障消弧与馈线保护新原理[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1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宁;;磁阀式与高短路阻抗变压器式消弧线圈的比较和分析[J];安徽电力;2008年04期

2 成兵;乔向阳;张健;;优化多台消弧线圈并列运行方式技术研究[J];安徽电力;2011年03期

3 李延军;限制弧光接地过电压的新技术[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穆大庆,尹项根,甘正宁;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保护的新原理探讨[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5 肖锋;李欣然;石吉银;;阶跃响应法在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与测距中的应用[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8年01期

6 黎新吉;张平;陈博;易文韬;许瑶;;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网电容电流在线测量方法比较[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8年02期

7 周永明;彭东飞;刘柯;;长沙地区配电网接地方式现状及改造[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8年02期

8 吕雄飞;王蕴恒;卜树坡;;基于DSP技术和小波理论的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装置的研究[J];电测与仪表;2009年04期

9 马星河;李传超;张根现;王准涛;;改进的煤矿高压电网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计算方法[J];电测与仪表;2010年07期

10 张明;刘建政;梅红明;刘树;;谐振型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消弧及选线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杨芸;;基于信号注入法的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电容电流测试方法[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0年

2 葛峻;;浅析消弧线圈自动调谐技术中的注入信号法[A];中南七省(区)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二届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芦兴;焦邵华;牛利涛;汪成根;;配电网中性点运行方式分析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国栋;;不同接地方式的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研究[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云;孙坤良;孙志祥;;随调调容式自动跟踪接地补偿装置应用研究[A];2008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董迪;齐郑;杨以涵;;小电流接地系统虚幻接地现象分析与辨识[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沈冬;张雨晨;罗海勇;张波;杨宇航;夏迎炬;;面向需求侧响应的基于负荷预测三相负载调度算法[A];2013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军;多绕组变压器式可调电抗的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柯硕灏;配网故障自诊自愈新原理与新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德臣;基于可拓理论的小电流故障选线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4 陈艳霞;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新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齐郑;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及定位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6 江渝;快速可连续调节消弧线圈谐振接地系统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7 苗友忠;配电系统馈线整体化暂态保护与分布智能故障定位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张慧芬;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检测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曲轶龙;全补偿消弧线圈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10 周志成;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模糊决策故障选线判据及装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琼;矿井电网谐振接地系统单相漏电故障及保护装置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王晓卫;基于暂态功率相关分析的配电网故障定位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韩先鹤;电能质量检测装置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4 窦保卫;谐振接地技术分析与补偿控制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龙小梅;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李传超;新型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陈帆;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暂态零序量分析与选线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刘奇;小电流接地系统选线装置的实用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9 王利东;配电网中性点高阻接地成套装置的开发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10 盛爽;基于相分量法的配电系统短路故障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祥君;夏云峰;王媛媛;马洪江;;基于三次谐波电流的并列运行发电机定子单相接地保护[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7年01期

2 周永明;彭东飞;刘柯;;长沙地区配电网接地方式现状及改造[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8年02期

3 靳汪一;曾祥君;伍智华;陶金;;基于IGBT新型消弧线圈自动调谐系统[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年02期

4 罗日成;刘从法;杨冰;俞乾;雷春燕;;基于EMTP/ATP的输电线路合闸过电压仿真分析[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3期

5 李鹏,石新春,梁志瑞,陈志业,周晓静;对电弧炉平衡化补偿实用公式推导及验证[J];电工技术学报;2001年01期

6 盛建科,陈乔夫,熊娅俐,张宇,贾正春;基于磁通可控的新型自动调谐消弧线圈[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2期

7 郜俊琴;三相不平衡线路的线损分析[J];电力学报;2001年02期

8 陆国庆;张瑞红;刘味果;杨旭;师冬霞;;小扰动法与并联电阻法选线方式的比较分析[J];电力设备;2007年08期

9 蔡旭,李仕平,杜永忠,陈刚;变阻尼调匝式消弧线圈及接地选线综合控制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05期

10 顾荣斌;蔡旭;陈海昆;金之俭;高伟国;;非有效接地电网单相电弧接地故障的建模及仿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文旭;;配电网三相不平衡运行对线损的影响[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蒋浩;王淼;;三相负荷不平衡对低压网损影响的分析[J];供用电;2008年03期

3 陈忠仁 ,董浩斌 ,李景禄;自动消弧装置的接入对配电网运行的影响及对策[J];华北电力技术;2003年08期

4 王伦宾;提高配电网安全可靠性的措施[J];四川电力技术;2001年02期

5 周柏青;;采用注入法对配电网中性点进行测①量[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0年03期

6 马心良,李景禄;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与配电网的安全可靠性[J];高电压技术;1998年04期

7 蔡少华;;无功功率及配电变压器低压无功补偿技术[J];西北煤炭;2005年03期

8 郝东勤;;配电变压器低压无功补偿技术[J];陕西煤炭;2008年01期

9 邓裕安;;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问题的探讨[J];农村电工;2008年10期

10 时国平;王长春;许卫兵;钱叶旺;;基于双DSP的三相四桥臂APF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敦伟;丁博;;配电网三相不平衡补偿的探讨[A];2007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分专委会)二届三次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赵云军;唐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3 李景禄;周羽生;;关于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探讨[A];全国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与接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汪沛;;浅论中低压配电网自动化应用的有效性及其模块化集成实现方案[A];2007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分专委会)二届三次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孙舒;刘莉;张瑛;;基于典型负荷模式的异常数据处理[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6 罗红;;农村电网单相三相混合配电方式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杨伟;张学利;;配电网故障检测与隔离的一种矩阵算法[A];第五届全国智能化电器及应用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刘瑞芳;;浅析亳州市配电网的过电压保护[A];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谢聿琳;朱少林;叶力行;邓勇;;调谐方式对消弧线圈并联运行的影响[A];全国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与接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碧云;;基于遗传算法的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渝慧;尖峰时刻谁来为配电网做备用[N];中国电力报;2004年

2 本报特约撰稿人 李其道;因地制宜 分类实施[N];中国水利报;2003年

3 徐福兴 陈泉峰;一张“可视化”配电网[N];国家电网报;2011年

4 撰稿 许冰洲 杨晓 姚敏;南湖供电分局强壮配电网抢修“心脏”[N];嘉兴日报;2008年

5 张一龙 祁文运;信息化配电网亮相侯马[N];国家电网报;2010年

6 王学谦;沈阳配电网来了“地下工作者”[N];中国电力报;2004年

7 田晓君 赵东华;太原配电网台区电量信息自动采集系统全面上线[N];太原日报;2010年

8 记者 姚刘权 实习生 万希 通讯员 潘新兴;电网调度从“手动”转为“自动”[N];嘉兴日报;2010年

9 翟佳禹;贵州20亿元建110千伏配电网[N];中国工业报;2006年

10 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 供稿;佛山GIS有效梳理配电网[N];计算机世界;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欣梅;考虑谐波影响的配电网电容器优化模型及相关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林景栋;配电网故障定位和负荷均衡的图算法[D];重庆大学;2002年

3 车仁飞;配电网潮流计算及重构算法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4 曲轶龙;全补偿消弧线圈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5 刘艳村;负荷补偿用静止无功补偿器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江辉;输配电损耗分配理论与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7 谢志远;面向10kV配电网运行监测的电力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8 史燕琨;基于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自动化理论与实践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荣飞;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安文斗;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配电设备绝缘在线监测及诊断原理与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培蓉;现代配电网运行状态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2 侯其锋;农村中低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姜欣;以遗传算法为基础的配电网网架结构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4 黄和清;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D];重庆大学;2005年

5 郭向军;配电网过电压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6 吴孟泉;配电网GIS中的拓扑分析及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刘广友;县级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胡君;基于ORDB的配电网GIS系统一体化数据模型[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9 周艳平;配电网故障恢复的模糊Petri网算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10 潘峰;基于WebGIS的配电网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129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0129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7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