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多通道并联逆变器馈电永磁同步电机系统谐波性能改进及容错控制

发布时间:2018-06-13 09:03

  本文选题:多通道并联逆变器 + 永磁同步电机系统 ; 参考:《电工技术学报》2015年02期


【摘要】:研究了多通道并联逆变器馈电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谐波性能改进方法以及逆变器发生故障并开路运行后的容错控制策略。提出了移相混沌空间向量脉宽调制(SVPWM)策略,通过各并联逆变器SVPWM采样时间的交错,消除了开关频率部分倍频处谐波。同时通过无规则变化开关频率,将所有开关频率倍频处谐波能量在频谱上平铺,进一步减小了谐波峰值。本文针对系统中逆变器故障情况,分别提出并比较了"正常通道直接补偿"、"正常通道不对称电流补偿"及"等额电流补偿"三种容错控制策略。论文通过实验对上述谐波性能改进方法及容错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
[Abstract]:The harmonic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method of multi-channel parallel inverter f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 system and the fault-tolerant control strategy of the inverter after failure and open-circuit operation are studied. A phase shift chaotic 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 (SVPWM) strategy is proposed. By interleaving the sampling time of SVPWM in parallel inverters, the harmonic at switching frequency is eliminated. At the same time, by changing the switching frequency irregularly, the harmonic energy at the frequency doubling of all switching frequencies is flattened on the frequency spectrum, which further reduces the harmonic peak value. In this paper, three fault-tolerant control strategies for inverter fault are proposed and compared: direct compensation of normal channel, asymmetric current compensation of normal channel and equal current compensation. The improved harmonic performance and fault-tolerant control strategy are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in this paper.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2013CB0356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37001) 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分类号】:TM3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肖岚;李睿;;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建模和环流特性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02期

2 王政;邹国棠;程明;;基于混沌SVPWM的矢量控制感应电动机驱动[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赞;肖岚;姚志垒;严仰光;;双Buck电压源逆变器的半周期电流调制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5期

2 江加福;刘小宁;许留伟;廖燕川;;EAST纵场电源均流技术[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9期

3 庄凯;阮新波;;输入串联输出并联逆变器的集中式均压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4期

4 江加福;刘小宁;张兴;许留伟;;基于环流分析的纵场电源均流控制器的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05期

5 许晗;胡猛;王鹏;;双Buck逆变电路电流断续模式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05期

6 刘舒拉;;基于加速寿命试验的氦氖激光高压电源的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10期

7 蔡方凯;张玉平;;基于DSP实现双闭环控制的直流电源[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年10期

8 束晓芳;程明;许留伟;江加福;廖燕川;;EAST纵场电源均流技术研究[J];电源技术;2010年06期

9 江加福;刘小宁;许留伟;廖燕川;;大电流系统控制器的设计及其稳定性分析[J];高电压技术;2007年03期

10 江加福;刘小宁;许留伟;廖燕川;;EAST纵场电源滤波技术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蔡蔚;谭胜武;黄燕艳;周方圆;;一种并联移相多重化SVG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席自强;肖贞仁;李开成;;基于Concerto多模块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与通信系统设计[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武汉电工技术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第五届“智能电网”暨“电机能效提升”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蔡慧;电力电子系统集成——运动控制模块与系统集成[D];浙江大学;2008年

2 余蜜;光伏发电并网与并联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杨恩星;低速永磁直驱风力发电变流器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华明;三相逆变器冗余并联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5 姜燕;直驱型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变流器控制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炜栋;电动汽车用开关磁阻电机的控制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耀南;电动汽车驱动用外转子双凸极永磁电机控制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蒋伟;微网接入配电网的保护控制关键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白雪竹;基于状态空间的PID/PID双环数字控制逆变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杨伟;模拟同步发电机特性的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6 许凤霞;单级四象限高频链逆变器并联控制[D];燕山大学;2012年

7 闫泰成;逆变电源数字化控制技术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8 黎平;LED驱动电源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王云平;SPWM逆变器的数字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10 张顺法;基于CAN总线的移动发电机逆变模块并联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高金峰,吴振军,赵坤;混沌调制技术降低Buck型变换器电磁干扰水平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3年06期

2 王斌,李兴源,王颢雄,郭贵莲;基于马尔可夫链的双随机PWM技术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6期

3 赵争鸣;张海涛;袁立强;白华;杨志;;基于IGCT的高压三电平变频器失效机理及保护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05期

4 陈良亮,肖岚,胡文斌,严仰光;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逆变器并联系统环流抑制方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李俊;陈基和;邹国棠;;永磁直流电机的混沌反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08期

6 王天煜;王凤翔;;大型异步电动机定子振动与模态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东,倚鹏;大功率高性能逆变器技术发展综述[J];电气传动;2000年06期

2 陈荣,王晓琳,邓智泉;零漂对逆变器的影响及其抑制[J];电力电子技术;2003年04期

3 徐强,张维刚;电动车用辅助逆变器的设计与实现[J];电气传动;2003年02期

4 闫耀民,范瑜,汪至中;一种改进的电压电流混合控制的并联逆变器[J];铁道学报;2003年03期

5 王崇武,任章,王淑蓉;SPWM逆变器计算机辅助分析[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钟思正,王问斯;独立逆变器快速保护作用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7 王江,王民,K.M.Tsang;采用主从型逆变器结构的静态同步补偿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11期

8 张洪耀;梁诗莹;;简易逆变器的制作[J];家电检修技术;2003年08期

9 徐国富;潘孟春;单庆晓;;全数字升压逆变器设计[J];电工技术;2003年01期

10 ;逆变器选型推荐[J];电工技术;200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明正峰;钟彦儒;;用于电机驱动的谐振极ZVT-PWM逆变器功耗及效率分析[A];第11届全国电气自动化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郭荥祥;巩瑞春;袁红霞;;单相SPWM逆变器重复控制技术的仿真研究[A];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于海龙;刘锋;;一种新型便携式逆变器的分析与设计[A];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郭荣祥;巩瑞春;袁红霞;;单相SPWM逆变器重复控制技术的仿真研究[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朱安远;;关于在逆变器输入侧是否加装外置快熔的探讨[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2年会暨能源计量与节能降耗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杨立强;丘东元;;一种改进型三相Z-源逆变器[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余仕求;;SVPWM逆变器低次电压谐波分析[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单庆晓;潘孟春;翁飞兵;罗超;;联型逆变器的可靠性分析[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许哲雄;徐国卿;;一种谐振型软性逆变器的分析与仿真[A];2000年上海市系统仿真学会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0年

10 汤雨;张超华;谢少军;;新型Z源逆变器[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涂露芳;北京大型光伏逆变器基地奠基[N];北京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子瑞;逆变器行业逆市扩张[N];中国能源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徐建华;光伏逆变器:“寒冬”中逆势而上[N];中国质量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徐恒;国产逆变器:市场好竞争力弱[N];中国电子报;2012年

5 张志辉;致力于提供高性能的光伏逆变器[N];中国能源报;2012年

6 CUBN 记者 周洪博;光伏逆变器或提振光伏产业[N];中国联合商报;2012年

7 广东 付兵彭;简易方波12V转220V交流逆变器电路图[N];电子报;2012年

8 王辉;2012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将破70亿美元[N];中国能源报;2012年

9 浙江 吴建龙;简易逆变器的制作[N];电子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朱怡;逆变器制造商转向电站开发[N];中国电力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春伟;串联型高增益Z源逆变器及其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丁凯;混合多电平逆变器拓扑及其市制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庄凯;输入串联输出并联逆变器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4 陈金平;多电平直流环节逆变器新型拓扑与调制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5 范功诚;混合动力电动车中高性能Z源逆变器控制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单庆晓;级联型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7 裴雪军;PWM逆变器传导电磁干扰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佟为明;PWM逆变器特定消谐式谐波抑制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1999年

9 王姿雅;多电平二级管钳位型逆变器电容电压平衡SVM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10 孙东森;储能型Quasi-Z源级联多电平光伏逆变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润彪;三相并网/独立双模式逆变器并/脱网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2 李洋;离网型风力发电单相逆变器的研究与实现[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3 宋静文;大功率光伏逆变器损耗模型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4 常琳;基于Z源逆变器的光伏并网系统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5 薛东;基于市电补偿的光伏逆变器研究与设计[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6 杨婷;基于键合图理论的逆变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程红江;开关电感型Z源/准Z源逆变器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8 于海明;碳化硅场效应管光伏逆变器的研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元志;基于神经网络的逆变器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8年

10 王大伟;3KW中功率光伏逆变器的研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13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013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b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