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东海缆系海底观测试验网电力系统设计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15 00:44

  本文选题:缆系海底观测网 + 海底电力系统 ; 参考:《仪器仪表学报》2014年04期


【摘要】:为了持续提供充裕的电能给大量原位科学仪器,设计了东海缆系海底观测试验网电力系统,建立了其核心电力元件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其静态和暂态稳定性。采用小扰动法分析了系统静态稳定性,获得了系统静态稳定判据,证明了切负荷可提高系统静态稳定性。采用相平面法和Saber仿真分析了系统暂态稳定性,发现改变核心电力元件的特性或参数,如减小海底负荷、增大海缆等效电阻、减小海缆等效电容或增加岸基远供设备输出电压的调节时间等方法,均可提高系统暂态稳定性。研制的试验网电力系统长期运行稳定可靠,证明了系统设计合理可行。
[Abstract]:In order to provide abundant electric energy to a large number of in-situ scientific instruments, the electric power system of the submarine observation network of the East China Sea cable system is designe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its core power element is established, and its static and transient stability is analyzed. The static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small perturbation method, and the criterion of the static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is obtained. It is proved that the load shearing can improve the static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The transient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is analyzed by using phase plane method and Saber simul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r parameters of the core power elements are changed, such as reducing the submarine load and increasing the equivalent resistance of the submarine cable. The transient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can be improved by reducing the equivalent capacitance of the submarine cable or increasing the adjusting time of the output voltage of the offshore remote supply equipment. The test network power system is stable and reliable for a long time, which proves that the system design is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上海市科委(10DZ1210501) 国家863计划(2012AA09A401)资助项目
【分类号】:TM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彭晓彤;周怀阳;吴邦春;吕枫;吴正伟;杨灿军;李培良;李德俊;金波;冯正平;李德平;;美国MARS海底观测网络中国节点试验[J];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09期

2 许惠平;张艳伟;徐昌伟;李建如;刘丁;覃如府;罗胜卿;范代读;;东海海底观测小衢山试验站[J];科学通报;2011年22期

3 张艳伟;范代读;许惠平;;东海海底观测网小衢山试验站记录的2010年智利海啸信号分析[J];科学通报;2011年32期

4 吴邦春;彭晓彤;周怀阳;萧蕴诗;何斌;;基于海底观测网的深海化学监测系统的设计[J];仪器仪表学报;2011年05期

5 吕枫;彭晓彤;周怀阳;岳继光;何斌;;缆系海底观测网原型系统设计[J];仪器仪表学报;2012年05期

6 卢汉良;李德骏;杨灿军;金波;陈燕虎;陈鹰;;深海海底观测网络水下接驳盒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1期

7 汪品先;;从海底观察地球——地球系统的第三个观测平台[J];自然杂志;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三;杨灿军;陈燕虎;卢汉良;李德骏;金波;;海底观测网络摄像系统设计与实现[J];船舶工程;2011年01期

2 卢汉良;李德骏;杨灿军;金波;陈鹰;;深海海底观测网络信息采集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03期

3 卢汉良;李德骏;杨灿军;金波;陈鹰;;深海海底观测网络远程电力监控系统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4 叶银灿;;海洋灾害地质学发展的历史回顾及前景展望[J];海洋学研究;2011年04期

5 陈燕虎;杨灿军;李德骏;金波;;基于模块堆叠的同步整流变换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2年07期

6 彭晓彤;周怀阳;吴邦春;吕枫;吴正伟;杨灿军;李培良;李德俊;金波;冯正平;李德平;;美国MARS海底观测网络中国节点试验[J];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09期

7 汪品先;李建如;;迎接海洋科学的新时期——为什么编写《海底观测》一书[J];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12期

8 吴嘉鹏;王英民;王海荣;李华;彭学超;邱燕;李冬;;深水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研究进展[J];地质论评;2012年06期

9 刘典宏;王红霞;俞志贤;;光纤光栅传感器在海底观测网的应用分析[J];光通信技术;2012年12期

10 冯迎宾;李智刚;王晓辉;秦宝成;孙凯;;海底单极直流输电中海水作为输电回路的原理实验及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云海;汪东平;谭华;;我国海洋环境综合监测装备与技术发展综述[A];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海洋装备与海洋开发保障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鹏;长江供沙锐减背景下河口及其邻近海域悬沙浓度变化和三角洲敏感区部淤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卢汉良;海底观测网络水下接驳盒原型系统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潘依雯;海底热液探测的电化学传感器制备与海上试验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刘志刚;云南电网物理脆弱性分析与地质灾害风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5 陈燕虎;基于树型拓扑的缆系海底观测网供电接驳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何孔德;水下系泊监测平台动力学特性及稳定性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业飞;SO_4~(2-)与CO_3~(2-)拉曼光谱的群论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林冬冬;海底接驳盒运行监控与管理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玉静;深海微生物量原位在线自动检测系统设计[D];浙江大学;2011年

4 贺志远;海底观测网岸基站信息管理系统研发[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蒲浩;移动式水下观测网络试验验证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刘凯;海洋观测系统中监测仪器通信接口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大学;2012年

7 杨竣程;多节点海底观测网络电能监控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林麟;水下非接触电能传输装置的设计、试验与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滕达;海水阴离子的激光拉曼光谱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黄阳玉;模拟深海环境下热液气体的拉曼光谱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瑞智;任叶飞;周正华;史大成;;越洋海啸的数值模拟[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4期

2 陈槞,陈棋福;印尼地震海啸及其相关的地球物理现象[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年01期

3 黄永林;高俊锁;;苏沪浙海岸的地震海啸增水[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4 马伟锋;崔维成;刘涛;胡震;;海底电缆观测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海岸工程;2009年03期

5 杨马陵;地震海啸监测预警现状与进展[J];华南地震;2005年02期

6 程鹏,高抒;ADCP测量悬沙浓度的可行性分析与现场标定[J];海洋与湖沼;2001年02期

7 杜岩,齐义泉,陈举,施平,朱伯承;东海定点连续观测站海流资料分析[J];海洋工程;2003年01期

8 罗续业;李彦;;海王星海底长期观测系统的技术分析[J];海洋技术;2006年03期

9 赵吉浩;高艳波;朱光文;葛运国;;海洋观测技术进展[J];海洋技术;2008年04期

10 高抒,程鹏,汪亚平,曹奇源;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 over the Areas Adjacent to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the Summer of 1998[J];Marine Science Bulletin;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卉隽;;船舶供电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1期

2 周剑君;;双馈发电机的稳定性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22期

3 孙建华;一种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快速实时预测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3年06期

4 陈作兵,容亮;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分析方法[J];广东水利水电;2005年05期

5 范岩;;从发电机功角特性谈提高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年04期

6 李兆孚;;共发射极放大器的静态稳定性[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84年04期

7 辛玲;01用于多机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双线性自校正控制器[J];电力情报;1995年02期

8 伍文城;李新;丁君;郑勇;吴安平;;±800kV云广直流系统运行方式探讨[J];电力设备;2006年09期

9 于汀;胡林献;姜志勇;;直流系统控制方式对暂态稳定性的影响[J];电力学报;2009年04期

10 王俊;蔡兴国;;差分进化算法在考虑暂态稳定约束的最大输电能力计算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俊;蔡兴国;朴在林;;考虑暂态稳定性约束的最优潮流[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孙元章;杨新林;;电力系统暂态稳定预防控制研究综述[A];“电力大系统灾变防治和经济运行重大课题”部分专题暨第九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吴秀华;包蕊;朴在林;;变电站无功/电压综合模糊控制研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4 吴s,

本文编号:20197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0197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e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