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带并联电抗器输电线路的电流模型识别纵联保护新原理
本文选题:分布电容 + 并联电抗器 ; 参考:《电力自动化设备》2014年01期
【摘要】:针对两端带并联电抗器的输电线路,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模型识别的纵联保护新原理。首先采用线路分布参数模型,推导出发生区外故障时两侧电流和差比值的理论表达式,将其作为待识别的基准模型。接着构造区外故障模型误差函数用于描述实际故障数据与基准模型的符合程度。区外故障时,模型误差函数等于零;区内故障时,模型误差函数不为零,据此区分外部和内部故障。该原理考虑输电线路带并联电抗器的情况,不受分布电容影响,无需补偿电容电流;充分利用故障电流信息,不引入电压量;能够可靠、灵敏、快速地动作。ATP仿真和动模仿真结果验证了新原理的有效性。
[Abstract]:For the transmission lines with parallel reactor at both ends, a new principle of longitudinal protection based on current model identification is proposed. First, the theoretical expression of the current and difference ratio on both sides of the fault is derived by using the line distribution parameter model, and it is used as the base quasi model to be identified. Then the error function of the fault model outside the region is constructed. It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degree of coincidence between the actual fault data and the reference model. The model error function is equal to zero when out of zone fault. In the area of fault, the model error function is not zero, and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ults are distinguished. This principle considers the transmission line with parallel reactor, without the influence of distributed capacitance, no compensation for capacitive current; fully profit Using fault current information without introducing voltage, the.ATP simulation and dynamic simulation results can be reliably, sensitively and quickly,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new principle is verified.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37005,51177127)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9CB219704)~~
【分类号】:TM7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玉平,吴通华,丁琰,陈允平;基于贝瑞隆模型的线路差动保护实用判据[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23期
2 索南加乐;杨铖;杨忠礼;沈黎明;焦在滨;;基于模型识别的输电线路纵联保护新原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24期
3 索南加乐;王莉;夏经德;何世恩;;特高压交流线路故障谐波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0年01期
4 刘凯;索南加乐;;基于故障支路电流序分量相位关系的选相元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3年03期
5 李岩,陈德树,张哲,尹项根;超高压长线电容电流对差动保护的影响及补偿对策仿真分析[J];继电器;2001年06期
6 索南加乐;杨铖;宋国兵;王柳;;模型识别用于继电保护的理论初探[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年24期
7 黄瀛,何奔腾;基于高频噪声主频估计的自适应最小二乘算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年07期
8 索南加乐;张怿宁;齐军;焦在滨;;Π模型时域电容电流补偿的电流差动保护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9 王宇静;于继来;;电力系统振荡模态的矩阵束辨识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年19期
10 及洪泉;杨以涵;李岩松;高桦;;基于光学电流互感器的非周期分量线路纵差保护[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年1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义纯;基于EMTP的操作过电压仿真[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王锌桐;王晓波;;新型继电保护实验实训装置的开发[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王加庆;;合肥220 kV电网2008-2015年短路电流控制措施研究[J];安徽电力;2008年03期
4 艾超;郝翠甲;汪银龙;;220kV系统断路器失灵保护回路的分析和探讨[J];安徽电力;2012年01期
5 李凤婷;晁勤;;风速变化的并网型风电场故障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6 褚晓锐;敬海兵;胡小行;;变压器几种涌流的比较分析[J];变压器;2011年03期
7 夏成军;代文良;黄冬燕;邱桂华;;考虑参数不对称的变压器励磁涌流统计分析[J];变压器;2012年02期
8 高利平;;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的提高[J];才智;2011年32期
9 范啸平;王威;邰能灵;王鹏;倪明杰;;船舶电网电流差动保护的应用研究[J];船电技术;2012年02期
10 王娟;吉晏平;;FACTS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鲁明慧;徐声鸿;;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预防、分析、判断和处理[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0年
2 杨燕霞;;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两点接地引起保护误动原因分析[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3 汤跃文;;浅谈励磁涌流对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影响[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4 果家礼;宋菡杨;;一起断路器机构非全相保护误动事件引起的思考[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5 吴义纯;;基于EMTP的操作过电压仿真[A];第三届安徽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文明浩;陈德树;尹项根;张哲;;等传变瞬时值差动保护分析[A];2007中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一泉;何奔腾;;基于Prony算法的CVT暂态情况下的基波辨识[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8 晁勤;李凤婷;;微机保护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探讨[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9 王炳革;肖仕武;王增平;;高频保护实验的设计开发[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C];2008年
10 邵玉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教材内容选择与结构优化的探讨[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广玲;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传变特性及适应性保护原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刘慧芳;非并网风电直供系统方案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贾俊川;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中双变流器优化联合控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4 李正天;高压线路保护动作特性分析及新原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柯硕灏;配网故障自诊自愈新原理与新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刘东;数字-物理混合变电站培训仿真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李伟;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及数字化电站新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邓祥力;大型变压器保护新原理研究和装置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杰;新型换流变压器故障建模及保护原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周长春;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次同步振荡阻尼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忠伟;选相投切特高压线路抑制操作过电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国军;某单位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3 董娟;同步发电机测试及瞬态参数辨识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4 罗佛境;110kV平山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工程[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许晓艳;并网光伏电站模型及其运行特性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9年
6 彭斌;小电流系统单相接地故障仿真与综合选线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王成立;基于Ansoft的发电机定子端部短路故障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刘淑磊;串联电容补偿线路距离保护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王勃;同步廊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高久国;探索小水电的综合管理新模式[D];浙江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文,钱俞寿,周鹗;基于加窗插值FFT的电力谐波测量理论──(Ⅰ)窗函数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1994年01期
2 潘文,钱俞寿,周鹗;基于加窗插值FFT的电力谐波测量理论(Ⅱ)双插值FFT理论[J];电工技术学报;1994年02期
3 沈晓凡;粟小华;周春霞;;750kV输电线路对继电保护的影响[J];电力设备;2006年01期
4 沈国荣;工频变化量方向继电器原理的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1983年01期
5 董新洲,葛耀中,贺家李,郭效军,薄志谦;输电线路行波保护的现状与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10期
6 文明浩,陈德树,尹项根;超高压长线相量差动保护的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20期
7 索南加乐,许庆强,宋国兵,李瑞生,葛耀中;电力系统振荡过程中序分量选相元件动作行为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02期
8 陈平,牛燕雄,徐丙垠,李京,陈羽,葛耀中;现代行波故障测距系统的研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12期
9 罗建裕,王小英,鲁庭瑞,刘华伟,徐春雷,谢小荣,肖晋宇,李建,吴京涛,王立鼎,胡炯,张涛;基于广域测量技术的电网实时动态监测系统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24期
10 郭征,贺家李;输电线纵联差动保护的新原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百篇杰出学术论文名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2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百篇杰出学术论文名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3 刘东超;李永丽;曾治安;;带并联电抗器的双回线故障测距算法研究[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6年02期
4 李九虎;郑玉平;陈松林;李力;沈国荣;;750kV系统继电保护研究[J];中国电力;2006年01期
5 ;《继电器》杂志更名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8年14期
6 泽润;电力系统保护控制技术的最近动向[J];机电产品市场;1999年01期
7 康真;蒋超伟;;并联电抗器在750kV超高压输电线路中的应用[J];宁夏电力;2008年02期
8 ;关于召开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的通知[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8年18期
9 索南加乐;宋国兵;邵文权;孙丹丹;张怿宁;;两端带并联电抗器输电线路永久故障判别[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20期
10 ;《继电器》杂志更名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易非;刘行;余长国;;特高压输电线路并联电抗器及其仿真研究[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文明浩;陈德树;尹项根;张哲;;等传变瞬时值差动保护分析[A];2007中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兴国;黄少锋;;长距离输电线路故障暂态分量的研究[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程颖;;一起接地故障造成停运线路保护动作的原因分析[A];2008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金舜;曾光;史明;;高频高压变压器分布电容的分析与处理[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宋国兵;袁晓辉;邵文权;刘林林;;一种只取两端电气量的两端带并联电抗器输电线路永久性故障判别方法[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7 徐振宇;;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保护的现状及发展[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8年
8 王德忠;;紧凑型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及可控型并联电抗器的应用[A];2004年电力电容器学会论文集[C];2004年
9 董烨;陈钢杰;;特高压输电线路暂态电流故障分量的计算分析[A];2007中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曾林锁;刘卓;;500kV并联电抗器试验电源的设计及试验方法的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莉 实习生 肖婧;2008年云电送粤将达到460万千瓦[N];经济参考报;2007年
2 肖锋;衡变18项新产品一次通过国家鉴定[N];衡阳日报;2009年
3 张旭;东北公司研发出两种巡检机器人[N];国家电网报;2009年
4 实习生 袁会;我国首创电路巡检无人化操作[N];科技日报;2009年
5 通讯员 袁湘湘 叶国亮;罗平变电站正式移交南网超高压输电公司[N];中国电力报;2006年
6 孙岗 王宁华;世界首台单柱式320兆乏特高压并联电抗器研制成功[N];国家电网报;2009年
7 记者 刘文硕 通讯员 李杰;特高压五种设备通过机械联合会鉴定[N];国家电网报;2008年
8 袁湘湘 李品;南网超高压广州局安全文化获嘉奖[N];经理日报;2006年
9 黄颖;寻找群星竞彩的光源[N];中国电力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黄颖 特约通讯员 陈云亭;千里银线再贯东西[N];中国电力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振涛;超高压并联电抗器及线路保护综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李斌;特高压输电线路过电压及保护与控制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杨军;高温超导电缆保护理论与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潘艳霞;新型磁控开关型故障限流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刘浩芳;特高压输电线路保护新原理及自适应重合闸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6 戚宇林;中压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的研究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7 陈朝晖;超高压线路保护按相补偿方法及相关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8 潘贞存;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与接地选线定位技术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薛士敏;特高压输电线路方向纵联保护[D];天津大学;2008年
10 张利;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楠;并联电抗器选相投切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丽花;带并联电抗器的特(超)高压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3 王君;小波包能量熵在带并联电抗器的单相自动重合闸故障识别中的应用[D];辽宁工业大学;2013年
4 赵争菡;开关电源中高频变压器分布电容的分析与计算[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5 何锡祺;并联电抗器组合式消弧线圈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6 兰敬辉;溶液电导率测量方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7 刘卓;500kV并联电抗器试验电源的设计及试验方法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2年
8 张景锦;交流浮地电网对地绝缘故障监测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王亚强;关于T接线路继电保护若干问题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10 张勇刚;超高压线路微机并联电抗器保护系统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207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020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