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DFMEA的铅酸蓄电池质量改进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6 10:26

  本文选题:铅酸蓄电池 + 质量改进 ; 参考:《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铅酸蓄电池具有原材料丰富、价格低廉、安全可靠等特点,是生产工艺最为成熟、使用范围最广的二次电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市场对电池的使用寿命及可靠性等产品核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开发使用寿命长的铅酸蓄电池、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可以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产品可靠性的提高,降低了产品后期客户的维护费用。延长电池的寿命,使电池更换频次降低,减少了电池生产及回收过程对环境造成的环保压力,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本文从Y公司铅酸蓄电池产品现状面临的问题出发,介绍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的原理与应用,重点阐述采用DFMEA从源头上提高的产品的设计质量的路径与方法。文章分析了影响铅酸蓄电池质量的各种因素,通过采用DFMEA分析工具找到主要失效因素,从产品的设计阶段提高产品的寿命与可靠性,同时通过具体的实施案例来佐证与说明,最后对提高产品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与改进措施。
[Abstract]:Lead-acid battery is the most mature and widely used secondary battery with rich raw materials, low pric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 the market demands higher core quality of battery life and reliability.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lead acid batteries with long service life can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products, increas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products, bring better economic benefits for enterprises, and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products. Reduced customer maintenance costs in the later stages of the product. Prolonging the battery life, reducing the frequency of battery replacement, reducing the environmental pressure caused by battery production and recycling process, can bring great social benefit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failure mode and impact analysis (FMEA)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problems fac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ead-acid battery products in Y Company, and emphatically expounds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improving the design quality of products by using DFMEA from the source. This paper analyzes various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of lead-acid batteries, finds out the main failure factors by using DFMEA analysis tool, improves the life and reliability of the products from the stage of product design, and proves and explains them through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cases. Finally, the paper evaluates the service life and reliability of produc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912;F27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泽力,于同双;第七届欧洲铅酸蓄电池会议侧记[J];蓄电池;2000年04期

2 陈妙农;铅酸蓄电池市场广阔[J];电器工业;2001年06期

3 杨旭海;IEC近期发布的新标准[J];电器工业;2001年11期

4 ;铅酸蓄电池[J];技术与市场;2001年01期

5 马永刚;;第七届全国铅酸蓄电池学术年会在粤召开[J];电源技术应用;2001年Z1期

6 ;铅酸蓄电池行业协会第五届三次理事会暨二次会员大会在江苏召开[J];蓄电池;2003年02期

7 王太梁;失效铅酸蓄电池恢复剂的配制使用[J];中小企业科技;2003年01期

8 朱忠仁;铅酸蓄电池的使用与维护[J];农村百事通;2004年07期

9 郭自强;铅酸蓄电池的应用及其可持续发展[J];中国自行车;2004年08期

10 ;废旧铅酸蓄电池有望“起死回生”[J];电源技术应用;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廉国庆;;汽车用铅酸蓄电池最新技术及研发动态[A];第四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我国铅酸蓄电池20年总体发展概述[A];中国电池行业二十年发展历程[C];2009年

3 马国正;董李;熊正林;路俊斗;陈红雨;;铅酸蓄电池生产中的节能减排新工艺[A];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钟年丙;陈艳;罗屏;;光纤衰减全反射铅酸蓄电池容量检测传感器研究[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康俊英;;铅酸蓄电池化成酸雾处理的探讨[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铅酸蓄电池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全国铅酸蓄电池学术年会论文全集[C];2000年

6 乔亦男;许风山;;铅酸蓄电池修复、保护系统的研究[A];电动车及新型电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7 阮旭聪;陈红雨;吴颖民;曾文彬;甘开俊;钟宝权;;铅酸蓄电池极板的清洁生产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8 迟钝;;铅酸蓄电池先进技术及产业化进程分析[A];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第13分会场)[C];2006年

9 迟钝;;铅酸蓄电池先进技术及产业化进程分析[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曹以龙;陈治川;陈宏伟;;铅酸蓄电池变电流脉冲充电器的设计[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崔华;废旧铅酸蓄电池可“复原”[N];中国环境报;2003年

2 记者 陈梓萱;铅酸蓄电池污染问题引起重视[N];中国汽车报;2002年

3 常瀚之;激活废旧铅酸蓄电池[N];天津日报;2005年

4 记者 洪和胜;废旧铅酸蓄电池可“起死回生”[N];台州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郑春蕾;铅酸蓄电池行业寄希望于名牌战略[N];中国工业报;2006年

6 郑平;铅酸蓄电池行业将取消出口退税[N];中国工业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郭宇;铅酸蓄电池出口退税被取消[N];中国工业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黄裕侃;长兴整治铅酸蓄电池行业[N];中国环境报;2006年

9 马永刚 高杰;废旧铅酸蓄电池:循环圈上漏洞多[N];中国环境报;2006年

10 记者 曹爱方 通讯员 谢小诚;废旧铅酸蓄电池告别无序回收[N];宁波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叶骏伟;基于光学临界角法的铅酸蓄电池电池液的密度测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斌;铅酸蓄电池全过程物流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刘志鹏;铅酸蓄电池内化成工艺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宋方慧;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碳酸铅热分解制备氧化铅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姜鹏森;基于STM32的智能收银秤系统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任晴晴;正极添加剂对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D];安徽工业大学;2014年

6 郑茂俊;通讯用铅酸蓄电池优化维护及修复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王文生;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铅酸蓄电池剩余容量估计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8 张春龙;铅酸蓄电池三阶段复合脉冲修复系统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9 张辉;铅酸蓄电池充电场所氢气产生及分布规律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10 陈志银;负极碳添加剂对铅酸蓄电池性能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263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0263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4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