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方向元件新判据

发布时间:2018-06-23 10:53

  本文选题:方向元件 + 光伏电源 ; 参考:《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12期


【摘要】: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光伏电源与传统电源故障输出特性不同,其接入将影响配电网中传统功率方向元件的动作特性,使得传统功率方向元件不能正确判断故障方向。在研究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故障特性的基础上,得出了配电网保护正方向及反方向故障时流过保护的正序电流和保护安装处故障前电压的相位关系,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序故障电流和故障前电压相位信息的方向元件新原理。该原理保证了不同故障类型和故障位置条件下含光伏电源的配电网中方向元件动作的可靠性,同时避免了传统功率方向元件电压死区的问题。经仿真验证了该方向元件原理的有效性。
[Abstract]:The fault output characteristics of photovoltaic power supply with low voltage traversing capability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raditional power supply. Its connection will affect the a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power direction elements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make the traditional power direction elements unable to correctly judge the fault direction.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fault characteristics of photovoltaic power supply with low voltage traversing ability to access distribution network, the pha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sitive sequence current of the protection and the voltage before the fault of the protection installation is obtained. Based on this, a new principle of directional component based on positive sequence fault current and phase information of pre-fault voltage is proposed. The principle ensur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Chinese elements in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different fault types and fault locations and avoids the problem of the traditional dead-time of the power direction component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inciple of the directional element is verified by simulation.
【作者单位】: 智能电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国网大连电力勘察设计院;
【分类号】:TM6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梁才浩,段献忠;分布式发电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12期

2 王志群,朱守真,周双喜,黄仁乐,王连贵;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电压分布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16期

3 林霞;陆于平;王联合;;分布式发电条件下的新型电流保护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20期

4 朱玲玲;李长凯;张华中;周培毅;;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方向过流保护[J];电网技术;2009年14期

5 杨向真;苏建徽;丁明;杜燕;;微电网孤岛运行时的频率控制策略[J];电网技术;2010年01期

6 李盛伟;李永丽;孙景钌;金强;李旭光;;基于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控制策略的微电网电能质量控制方法[J];电网技术;2010年08期

7 吴争荣;王钢;李海锋;潘国清;高翔;;计及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控制特性的配电网故障分析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18期

8 郑飞;张军军;丁明昌;;基于RTDS的光伏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建模与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22期

9 艾欣;韩晓男;孙英云;;大型光伏电站并网特性及其低碳运行与控制技术[J];电网技术;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跃华;李丰平;;城市公用变无功功率就地补偿可行性分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崔芳芳;;基于MATLAB的三相变压器励磁涌流仿真分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王献礼;;浅谈500kV 3/2接线保护死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刘扬;;单电源辐射状电网35kV变电所保护整定简便计算方法[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5 王薇;叶远波;;220 kV线路保护与断路器逻辑回路协调应用研究[J];安徽电力;2008年03期

6 丁明;张维;李生虎;郑杨斌;;反时限方向过电流保护最优协调整定的分析[J];安徽电力;2009年01期

7 张双平;张汉雄;;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综述[J];安徽电力;2010年02期

8 汪祥;;基于DSP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的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叶金根;朱明星;李令冬;;配电网接纳分布式光伏电源能力的仿真分析[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1年03期

10 刘建伟;尹虎臣;韩民晓;林少伯;李文涛;高宁超;;静止伏安发生装置中的锂电池充放电控制[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扬;;单电源辐射状电网35kV变电所保护整定简便计算方法[A];2011年安徽省智能电网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The Sliding Mode Control Method of Grid-Connected Inverter Applied to Three-Phase Intermittent Power Supply[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The Application Study of Multi-level Inverter in the PVMS[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陈祥;;分布式电源系统接入影响[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5 韩肖清;刘海龙;;基于遗传算法的微电网多目标优化控制研究[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彭鹏;梁卫;殷琮;卢志刚;;线路故障重合时对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影响分析[A];四川、贵州、云南三省水电厂(站)机电设备运行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戴宇;;暂态行波在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中的应用[A];贵州省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优秀论文集[C];2010年

8 刘艳芹;席自强;陈昌晶;;浅析无功补偿的发展[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武汉电工技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郭振兴;彭显刚;;随机最优潮流综述[A];武汉(南方九省)电工理论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宋广哲;田秀俊;;浅谈电厂接入系统设计中主变压器分接头的选择[A];高效 清洁 安全 电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敏;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撖奥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故障特性与保护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锡;新型分布式供能系统热力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4 田廓;不确定条件下输电投资经济学分析及决策规划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崔明勇;微网多目标优化运行及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柯硕灏;配网故障自诊自愈新原理与新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颖媛;微网系统的运行优化与能量管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8 樊淑娴;信号注入法在有源配电网保护与控制中的综合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9 聂秋平;钢铁企业能源实绩平衡与优化调度策略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易仕敏;电力市场和节能调度环境下电力系统调度与安全问题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保勇;基于时序鉴别的井下低压供电网选择性漏电保护系统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焱麟;基于小波变换理论与比值分析法的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苏静;短路限流器在矿山供电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狄东晗;矿井风机监控保护系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侯永将;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乔磊;分布式数字化故障录波装置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晓卫;基于暂态功率相关分析的配电网故障定位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志锐;输电线路光纤保护现场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徐君强;1000kW分布式无焦油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系统[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郑明;新会双水发电厂2×660MW机组热电联产工程的电气方案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立永;王周龙;田红芳;;光伏并网系统中的无功及谐波电流检测与补偿[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汪海宁,苏建徽,张国荣,茆美琴,丁明;光伏并网发电及无功补偿的统一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9期

3 章玮;王宏胜;任远;胡家兵;贺益康;;不对称电网电压条件下三相并网型逆变器的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12期

4 刘健,倪建立,杜宇;配电网故障区段判断和隔离的统一矩阵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01期

5 李哲,张保会;一种利用序分量原理提高电流保护灵敏度的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01期

6 韩英铎,严干贵,姜齐荣,黄民聪;信息电力与FACTS及DFACTS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19期

7 梁才浩,段献忠;分布式发电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12期

8 孙生鸿,李鹏,陈志业;谐波及无功电流的直接检测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19期

9 赵豫,于尔铿;电力零售市场研究(六)分散式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15期

10 薛禹胜;综合防御由偶然故障演化为电力灾难——北美“8·14”大停电的警示[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1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蕊;李跃;姜臻;赵雅囡;徐浩;刘海涛;王鹏;;一种能有效满足重要用户高可靠性需求的新型供电系统保护方向元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S1期

2 刘文涛,索南加乐,付伟,王向兵,李瑞生,张克元;基于波形系数的自适应方向元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18期

3 李幼仪;董新洲;孙元章;;不同行波方向元件原理与判据的比较[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7期

4 周金辉;贺家李;李永丽;;用于特高压输电线保护的能量方向元件[J];中国电力;2007年01期

5 陈建荣;;基于故障类型的零序方向元件[J];广西轻工业;2008年09期

6 康小宁;杜岩平;索南加乐;宋国兵;张鹏;田宏强;;基于模型误差的自适应方向元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年05期

7 古斌;谭建成;;基于瞬时功率理论的新型功率方向元件[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2期

8 姜宪国;王增平;李琛;唐玮;;适应于广域后备保护的复合方向元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03期

9 陈光捷;;阻抗元件改为方向元件试验条件的探讨[J];华东电力;1985年01期

10 李仲明;检验相间方向元件保护接线的程序[J];继电器;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索南加乐;杜斌;张军民;孙成;谈树峰;;基于变压器中性点零序电流的方向元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2 张嵩;张保会;尤敏;;基于正序电流故障分量相角突变量的方向元件的实现[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索南加乐;谈树峰;何世恩;孙成;张军民;杜斌;;基于模型识别的串补线路方向元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4 康文文;阚鹏;江逊;倪丽;;基于DIgSILENT和MATLAB的方向元件性能仿真研究[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邢海文;余建;王宏伟;王晓华;;关于非全相再故障的分析[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五届供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田崇稳;含有分布式电源的智能配电网故障方向元件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2 万雄彪;含FACTS元件输电线路暂态量保护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3 周金辉;特高压输电线能量方向纵联保护[D];天津大学;2007年

4 王伟;含微网配电系统的继电保护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568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0568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c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