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中欧光伏争端中的欧盟与德国——基于三层博弈理论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25 05:10

  本文选题:中欧光伏争端 + 双层博弈 ; 参考:《德国研究》2014年01期


【摘要】:本文聚焦中欧光伏争端,以衍生自双层博弈理论的三层博弈理论为分析框架,对此次贸易争端进行分析和梳理。本文主要尝试通过"赢集"这一核心概念,解释此次争端中德国和欧盟的立场及行动。本文认为,在此次光伏争端的案例中不仅存在着中国与欧盟在国际层面的谈判和互动,欧盟与其成员国和利益集团之间,以及成员国与利益集团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而争端最后的解决结果是这几个层面互动的合力的结果。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hotovoltaic dispute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and analyzes and combs the trade dispute based on the three-layer game theory derived from the two-layer game theor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position and action of Germany and EU in this dispute through the core concept of "winning set".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re is not only the negoti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a and EU at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but also the close interaction between EU and its member states and interest groups, as well as between member states and interest groups in the case of photovoltaic dispute. The final settlement of the dispute is the result of the resultant interaction at these levels.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欧盟研究所;
【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当前中德关系及其对中欧关系的影响研究”(课题批准号:2013BGJ004)的相关成果
【分类号】:F426.61;F416.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郑春荣;;欧盟多层级治理体系中的德国利益集团[J];德国研究;2008年02期

2 王传兴;“双层次博弈”理论的兴起和发展[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05期

3 钟龙彪;;双层博弈理论:内政与外交的互动模式[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薄燕;双层次博弈理论:内在逻辑及其评价[J];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春荣;;合作主义理论在德国的发展与实践[J];德国研究;2008年04期

2 刘光溪,邹彦;试析多边贸易体制谈判中的博弈战略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金钊,刘娴静;思潮、理论、政策:冷战后主流国际政治研究的新动向[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孙德刚;;结盟外交与国际安全竞争中的“三层博弈”模式[J];国际论坛;2008年06期

5 李杨;;多边贸易体制的博弈机制[J];国际经贸探索;2008年05期

6 杨静;朱雪忠;;欧盟贸易协定知识产权规范:演变、动因与趋势[J];商业研究;2013年07期

7 霍影;张凤武;孙辉;;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双层博弈——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多赢性共识[J];金融与经济;2009年09期

8 周峰,徐翔;农村税费改革:基于双层次互动进化博弈模型的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刘思伟;;美印民用核合作谈判中首席谈判者角色分析[J];南亚研究季刊;2009年04期

10 孙敬亭;;欧盟利益集团研究:概念、重要性及影响力[J];欧洲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婧婧;中国央地府际科技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徐静;欧盟多层级治理下利益集团对欧盟决策过程的作用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宫世霞;当代俄罗斯外交学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4 杨立春;公共利益论[D];复旦大学;2011年

5 刘丽霞;中国利益集团在公共政策过程中作用与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马建英;国内结构与制度影响:国际气候制度在中、美两国的影响研究(1990-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7 张克成;基于方法论视角的中国东北亚地缘政治安全解析[D];吉林大学;2012年

8 徐杏;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竞争优势分析[D];河海大学;2003年

9 余万里;美国跨国公司与九十年代的中美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薄燕;国际谈判与国内政治:对美国与《京都议定书》的双层博弈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绍平;多哈回合农业谈判中的双层次博弈与中国的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韩絮;论网络媒体对中国外交决策的影响[D];外交学院;2011年

3 吴启明;演化博弈视角下的国际贸易争端[D];复旦大学;2011年

4 茅健飞;世界银行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D];复旦大学;2011年

5 郑颖;合作博弈—气候变化国际问题的理论探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郑颖;合作博弈—气候变化国际问题的理论探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牛鹏;论美国利益集团——理论解读与决策分析[D];暨南大学;2003年

8 李江冰;多边贸易体制下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困境的政治经济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9 王敏;东北亚局势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延边大学;2004年

10 但洪敏;基于双层次博弈的冷战后美国国会参与涉台决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志成;王霞;;欧洲化:研究背景、界定及其与欧洲一体化的关系[J];教学与研究;2007年06期

2 鲁茉莉;;“欧洲化”对德国福利社团游说功能的影响[J];欧洲研究;2007年03期

3 秦亚青;层次分析法与国际关系研究[J];欧洲;1998年03期

4 资中筠;我看国际关系理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文娥;江秀臣;;电力市场中发电商的供给函数平衡[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李梓森;;光伏产业大有可为[J];阳光能源;2008年06期

3 袁麟;;光伏产业新动力:高纯冶金级硅太阳电池产品投入市场——CSI阿特斯宣布UMG组件e-Modules正式下线[J];太阳能;2008年08期

4 胡侠;罗如意;汪亮;;专家论点[J];杭州科技;2009年03期

5 Els Parton;Philip Pieters;Jef Poortmans;;光伏产业面临的研发挑战[J];集成电路应用;2009年10期

6 李峰;;找准光伏产业优势[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0年07期

7 ;世博效应不掩成本压力 光伏产业盼政策东风[J];半导体·光伏行业;2010年03期

8 ;市场波动 光伏企业面临诸多挑战[J];电源世界;2010年09期

9 本刊编辑部;;开辟国内光伏市场之“蓝海”[J];太阳能;2010年07期

10 ;艾默生亮相2011光伏产业盛会[J];电源世界;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贤;王琳;;对昆明电网光伏并网发电的一些思考[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玉文;;21世纪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思考[A];中国第六届光伏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代康;吴东艳;漆钜虹;;光伏电缆技术简介[A];中国通信学会2010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万宁;胡海峰;何礼;;谈小型离网式光伏公共照明系统在工程中应用[A];2011建筑工程电气技术文集[C];2011年

5 谢红福;何鸣;张可;王晓;;安徽首座变电站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0分会场-节能减排战略与测控技术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鸣波;李红波;;上海发展大型光伏并网电站大有可为[A];长三角清洁能源论坛论文专辑[C];2005年

7 郭宽新;陈秀华;马文会;梅向阳;唐绍雨;魏奎先;;制备太阳能级硅工艺进展[A];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下册)[C];2008年

8 赵玉文;;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概况及思考[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李伟;李世超;王丹;;太阳能光伏发电风险评价[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赵益平;;北仪创新公司非晶硅太阳电池生产线简介[A];中国真空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薄膜电池将助光伏产业加速实现平价上网目标[N];中国电子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杨娜 记者 李银生 通讯员 祁正吉;政策利好促光伏产业突围[N];中国电力报;2009年

3 韩宇 张建松 吴以昭 魏宗凯;太阳能光伏产业在经济低谷中前行[N];国家电网报;2009年

4 郑怀华;可靠供电服务衢州光伏产业发展[N];国家电网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苏伟;光伏产业政策何时能出组合拳[N];中国电力报;2010年

6 记者 顾建萍;常州:光伏产业发展势头迅猛[N];中国电子报;2010年

7 刘红 汪莹 鄂爱秀;优质服务推动嘉善光伏产业发展[N];国家电网报;2010年

8 记者 彭华;我市光伏产业再添新动力[N];雅安日报;2010年

9 记者 彭源长;李毅中:风电太阳能光伏产业正出现新的产能过剩[N];中国电力报;2010年

10 刘浩;光伏出路在于与火电同价[N];中国能源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见;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政策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2 徐晓冰;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马亮;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张文;数字化光伏并网系统的逆变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刘钰山;准Z源级联多电平光伏逆变器控制方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6 刘鸿鹏;基于Z源网络的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齐志刚;抽水蓄能电厂在电力市场中的购电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苏娜;光伏逆变器地电流分析与抑制[D];浙江大学;2012年

9 赵杰;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相关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高志强;基于Z源网络的三端口光伏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峥;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改进[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文晋;大功率多重化光伏控制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曹建博;光伏并网系统最大功率跟踪及反孤岛运行控制方法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4 王富卿;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周洪伟;三相光伏并网控制系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磊;基于生物网络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7 邱培春;光伏并网发电的功率平抑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陈金凤;户用型并网光伏控制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9 沈向荣;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宋玉萍;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本文编号:20647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0647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1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