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三相双Buck逆变器过零畸变问题与解决方法

发布时间:2018-07-07 17:24

  本文选题:双Buck逆变器 + 半周期控制 ; 参考:《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09期


【摘要】:双Buck拓扑克服了传统桥式拓扑上下桥臂的直通问题,将其应用于三相并网逆变器,能够避免驱动信号死区引入的低次谐波,从而降低进网电流谐波含量,且外接快恢复二极管续流,减小了反向恢复损耗。然而,为消除电感的偏置电流以及提高逆变器效率,双Buck逆变器需采用半周期控制策略,导致了进网电流的过零畸变。针对带LCL滤波器的三相双Buck逆变器,分析半周期控制所导致过零畸变的原因,提出带纹波电流负反馈的半周期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控制方法,通过在过零点处改变空间电压矢量的基准,有效地消除了进网电流过零畸变,并讨论新型控制算法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理论分析。
[Abstract]:The double Buck topology overcomes the pass-through problem of the upper and lower arms of the traditional bridge topology, and applies it to the three-phase grid-connected inverter, which can avoid the low-order harmonics introduced by the dead time of the driving signal, and thus reduce the harmonic content of the incoming current. And the external fast recovery diode stream reduces the reverse recovery loss. However,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bias current of the inductor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inverter, a half-period control strategy is required for the dual-Buck inverter, which leads to the zero-crossing distortion of the current entering the grid. For the three-phase double-Buck inverter with LCL filter, the reason of zero-crossing distortion caused by half-period control is analyzed, and a half-period 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 (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control method with negative ripple current feedback is proposed. By changing the reference of space voltage vector at zero crossing point, the zero-crossing distortion of entering grid current is effectively eliminated, and the influence of new control algorithm on system stability is discussed.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is verified by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作者单位】: 江苏省新能源发电与电能变换重点实验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1377082) 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BY2012021) 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项目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CXZZ12_0151)~~
【分类号】:TM4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洪峰,刘军;滞环电流控制型双BUCK逆变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8期

2 王赞;肖岚;姚志垒;严仰光;;双Buck电压源逆变器的半周期电流调制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5期

3 王存平;尹项根;张哲;文明浩;;配电网STATCOM输出LCL滤波器特性分析及参数设计[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12期

4 张明锐;刘金辉;金鑫;;应用于智能微网的SVPWM固态变压器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1期

5 侯世英;庹元科;房勇;曾建兴;;矢量模式单周控制的三相双降压式并网逆变器[J];电网技术;2010年05期

6 张国荣;李宗钧;陈鹏;;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中LCL滤波器的分析与设计[J];高压电器;2011年06期

7 姚志垒;肖岚;魏星;;双降压全桥并网逆变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12期

8 胡泽春;宋永华;徐智威;罗卓伟;占恺峤;贾龙;;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影响与利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9 杨向真;苏建徽;丁明;李劲伟;杜燕;;面向多逆变器的微电网电压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先进;刘大刚;;双降压半桥逆变器一种控制方法研究[J];电测与仪表;2009年07期

2 王强;张建文;林刚勇;戴振刚;;电能表检验台用标准电源新型逆变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4期

3 王赞;肖岚;姚志垒;严仰光;;双Buck电压源逆变器的半周期电流调制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5期

4 洪峰;单任仲;王慧贞;严仰光;;一种新型的磁集成双Buck逆变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6期

5 洪峰;单任仲;王慧贞;严仰光;;五电平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8期

6 洪峰;单任仲;王慧贞;严仰光;;耦合电感三电平双降压式逆变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11期

7 洪峰;单任仲;王慧贞;严仰光;;一种变环宽准恒频电流滞环控制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1期

8 王慧贞;蔡兆奇;刘军;严仰光;;三电平双降压式半桥逆变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2期

9 王建华;张方华;龚春英;刘磊;;滞环电流控制逆变器建模及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6期

10 王建华;刘磊;张方华;龚春英;马义林;;组合式三相逆变器锁相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胡泽春;项顶;宋永华;毕大强;;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实验平台的设计与搭建[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蓓蓓;;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与配电网协调技术探讨[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王楠;张黎明;满玉岩;;计及换电站电池充放电优化的机组组合模型[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国珍;充放储一体化电站功率变换系统稳定分析与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邱威;考虑间歇性能源接入和运行安全的多目标有功优化调度[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3 朱思国;级联型逆变器控制方法及其在高压变频领域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苗轶群;含电动汽车及换电站的微网优化调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姚志垒;并网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6 张学清;风电预测、协同调度及电网电压安全评估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张维戈;纯电动公交车换电站优化设计和经济运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8 黄杏;微网系统并/离网特性与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9 李高望;含电动汽车的电力系统运行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王存平;配电网节能补偿应用中储能逆变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研究及应用[D];湘潭大学;2010年

2 朱银玉;航空直流有源滤波器的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陈以明;7KVA三相/单相变流器研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卢旭倩;带逆变器负载的直直变换器的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石磊;新型航空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6 曹剑坤;宽输入非隔离型6kVA三相航空静止变流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7 杨伟;基于数字控制的双降压式多电平逆变器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欧阳静;输出并联型逆变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李正兴;6kVA单相中频逆变器的研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10 单任仲;基于双Buck逆变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善旭,孙朝晖,张凯,康勇,陈坚;基于重复控制的SPWM逆变电源死区效应补偿技术[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2期

2 洪峰,刘军;滞环电流控制型双BUCK逆变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8期

3 刘亮,邓名高,欧阳红林,周马山;基于预测电流控制的PWM逆变器死区补偿方法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8期

4 肖岚;李睿;;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建模和环流特性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02期

5 王赞;肖岚;姚志垒;严仰光;;双Buck电压源逆变器的半周期电流调制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5期

6 陈瑶;金新民;童亦斌;;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网侧LCL滤波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9期

7 孙蔚;伍小杰;戴鹏;周娟;;基于LCL滤波器的电压源型PWM整流器控制策略综述[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1期

8 荣飞;罗安;汤赐;盘宏斌;;STATCOM输出滤波器结构设计及参数优化[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4期

9 刘飞;查晓明;段善旭;;三相并网逆变器LCL滤波器的参数设计与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3期

10 荣飞;罗安;范卿;;应用于不平衡系统的STATCOM电压控制新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强;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新型拓扑结构与智能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德山;张志文;;高稳定度负高压稳压电源研究[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2 曾照林;;软启动装置在高压电动机中的运用[J];铜业工程;2006年01期

3 朱成花;严仰光;;一种改进的阻抗比判据[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蒋亮;朱向荣;杨利明;;励磁控制系统在改善电力系统稳定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6年06期

5 林敬茂;李志华;;聚类算法在机电系统稳定性检测中的应用[J];机电工程;2007年02期

6 苗艳丽;焦丽芳;杨琳;黄岳祥;袁华堂;;燃料电池制氢系统的研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7 王振波;左朋建;王广进;王家钧;尹鸽平;;退火处理对碳载Pt-Ru-Ni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J];电源技术;2009年02期

8 张宇;彭力;段善旭;康勇;陈坚;;考虑磁路耦合的三相逆变器稳定性分析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09期

9 邵明珠;罗诗裕;;小振幅近似与简单互联电力系统的动力学稳定性[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陈学珍;;考虑稳定性的新型组合转子同步电机设计[J];防爆电机;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贵林;;双排400MW水轮发电机组的运行稳定性[A];水轮发电机组稳定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万媛媛;;PZT/EPOXY压电复合材料的压力和温度稳定性研究[A];第二届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6年

3 刘晓亭;刘昱;;大型水电机组推力轴承运行稳定性及故障诊断[A];全国大中型水电厂技术协作网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周钦;韩庆华;王燕;;电子束焊机高压直流电源设计[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邹兴德;;改善水轮机组运行稳定性的讨论[A];2007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鲁锋;刘经纬;;浅谈三门峡水电厂机组浑水发电的稳定性[A];水轮发电机组稳定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剑瑜;;大泽溪水电站机调速器技术改造和选型[A];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届学术年会分会场——提高水力发电技术 促进海西经济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国建宝;牛新生;刘玉田;;受端山东电网稳定性分析[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增辉;张韬;李明华;卫中领;陈秋荣;;有机添加剂对铝卷材连续镀镍浸锌液性能影响的研究[A];2009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郑建兴;张俊芝;曾再祥;曾维才;黄金树;;黑麋峰水电站水泵水轮机模型验收试验及主要性能分析[A];水电设备的研究与实践——第十七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建国;非线性微分方程基础上的功率平衡研究 获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科技日报;2007年

2 记者 柯进 通讯员 黄志明 实习生 赵记辉;华中科大磁储能系统通过验收[N];长江日报;2005年

3 GE能源亚洲首席咨询师 史保壮;GE:先进技术助力风电并网[N];机电商报;2008年

4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艾默生为联通构建“综合机房动力能源系统”[N];通信产业报;2007年

5 闫冰;UPS:不只是电源[N];网络世界;2007年

6 傅成华 郑重;宿州供电公司推进“SG186工程”实施[N];中国电力报;2006年

7 河北 韩冬年 陈双燕 夏业磊;直流稳压源的设计[N];电子报;2007年

8 胡肖飞邋通讯员 颜晓玲 陈娟春;浙能兰溪电厂力保金衢两地居民用电[N];金华日报;2008年

9 郑之轩邋记者 程建强;抓紧抢修 确保电网安全运行[N];遵义日报;2008年

10 宋家雨;安徽电力MIS系统升级记[N];网络世界;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瑛;新型无接触供电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4年

2 李东;永磁同步电机的混沌控制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赵新生;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膜电极的电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年

4 邵玉艳;PEMFC铂/碳纳米管催化剂稳定性和电极制备新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陈瑶;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全功率并网变流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赵飞;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许梦清;锂离子电池电解质功能组分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8 罗苏南;组合式光学电压/电流互感器的研究与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2000年

9 沈小要;超超临界汽轮机组转子系统振动特性及若干故障转子非线性特性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杨欢;混合能源系统若干关键部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彦杰;一类切换系统的分析与控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2 郭婺;跳闸—重合闸操作时机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辽宁工学院;2007年

3 原抓纲;模糊控制系统的新型非线性反馈控制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袁珊珊;中小功率DC/DC模块并联均流方案的优选及实现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向礼丹;嵌入Boost电路的矩阵变换器(BoostMC)基础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6 李昌;一种具有超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研究和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秦三团;电磁散射的时域积分方程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8 梅仕锋;基于DSP的多相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D];湖南大学;2005年

9 赵书云;智能控制在交流调速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10 万能;感应电机双馈调速系统稳定性分析与仿真[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056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1056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7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